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

 

【作者】 李 薇

【机构】 四川广元市昭化区磨滩镇观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课堂教学模式体现新的课程思想与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的前沿思维,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体系与教学实践契合的生长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意味着教学效益的确定,良好模式的推广即是效益的放大。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教学模式的利弊,重构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新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生为本的生态模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实验的核心目标是实现教育对生命的皈依。本文试图结合工作实践和对生本教育理念的思考,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命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基本内涵
  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生态。”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生命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教学看作面向人的生活世界,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人的生命存在,成长和促进人的生命完善发展,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生态模式。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建构
  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教学与传统的课堂环境下的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课堂环境过分强调学习的预设性和封闭性,学生与教师的教学活动都是在原先设定的框架之下进行的,从而使教学变的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即使有也很有限,且都被老师牢牢控制。这样,就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且老师即将传授的知识和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就不能成为一个正比,最终使得课堂教学不能圆满的完成。但是,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却不然,它强调学习的开放性、不确定性,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它有更温情、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的特点。
  1、抛弃传统的教师行为中的专权控制,重视师生间的互动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形式。
  2、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在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中,要求传统的个体学习让位于更富有生命力的“合作学习”。
  3、课堂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
  生本教育观认为,课堂不再只是承载特定知识的文本,而演变成为了一个动态的过程。
  4、尊重学生个性,提倡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各不相同,他们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强项和弱项,人的本能是多元的。
  5、发挥评价的建构功能,关注学习过程
  构建小学语文“生命课堂”,要发挥评价的判断、提升、延伸功能,关注学习过程。这里的判断,不只是好不好,对不对式的简单判定,而是在辩是非中帮助学生总结、反思经验,真正提高学生能力。
  6、构建小学语文“生命课堂”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 “生命课堂”不仅要关注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现实生活经验,使之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学生的知识接触面,让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获得完善和发展;同时,还要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把学校、家庭、社区和教育行政部门等各要素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课堂生态”的孤军作战。
  三、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建构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潜心教学而不循规蹈矩,不懈的探索创新,由“教研”而“科研”,由借鉴而创造,从而转向“科研治教”的共同目标。新课改的推出给语文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
  1、小学语文教师的角色要求
  构建小学语文“生命课堂”,彰显学生生命活力,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师生的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
  (1)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语文教师须从学生细微的表现中,洞察到他们的知识、智力和个性发展的情况,及时掌握学习情况,了解教学效果,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2)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持久的记忆力。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以便与教学中能够得心应手,也能为学生的语言积累起示范作用。
  (3)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创造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教师的创造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小学语文教师应具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教师对课文中的人和事进行再造想象,获得充分的体验,才能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意境。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永远是一个与时代同行的话题。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生命课堂”的构建是以生命合作活动为宗旨,把讨论作为常规化的教学策略;同时把领受、整体领悟和点化升华结合起来,这预示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效益和生命质量整体提升的美好前景!
  • 【发布时间】2014/10/4 23:25:10
  • 【点击频次】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