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从教育技术水平考试透视教师信息素养

 

【作者】 李吉平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本文以2013年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数据为基数,通过梳理、总结、反思,透视区域教师信息素养现状,以“e时代教师信息素养专题教育社区”和 “翠屏区中小学教师‘分层递进式’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三年规划实施方案”为突破,实现全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促进教师信息素养习得。
  关键词:教育技术、水平考试、教师、信息素养
  每年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以下简称“考试”)在单位机房如期举行。作为系统管理员,我全程参与了整个过程。现在回顾反思,可以使我们明析区域教师信息素养状况,为实现全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促进教师信息素养习得找到突破口。
  一、“考试”,折射出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此次参考教师共434人,每场62人。根据统计分析,每场大概有24.19%的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通过梳理,让我们看到,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的信息素养却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获取素养亟待提高
  “考试”平台操作提示明确、十分人性化。即便如此,参考教师还是基于习惯原因,忽视相关操作提示,导致各种情况发生,啼笑皆非。
  找不到操作题:PowerPoint、Word、Excel等操作题要求参考教师将样张文件按题干步骤进行操作。但部分教师没认真阅读操作说明,至使进入答题界面后,打不开或找不到题干提供的样张文件。拿着鼠标,无从下手,乱点“鸳鸯谱”,找不到自己操作题。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电子邮件操作题中,部分老师找不到邮件样张,无法输入邮件地址。
  无法正常退出:同样是办公软件操作题,要求参考教师完成操作后,首先关闭当前编辑的文档,再关闭对应的办公软件,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题继续操作,否则系统会弹出操作提示对话框。部分老师忽略对话框提示内容,在弹出对话框与关闭对话框之间重复切换,进入不了下一题操作。
  结束考试,胆战心惊:为了避免误操作,“考试”结束时,为参考教师提供了三次交卷确认。当多次出现确认对话框时,教师对提示内容视而不见,以为自己操作出现问题,在“确认”与“返回”之间徘徊不定,搞得自己胆战心惊,问题不断。
  以上众多令人费解的问题,归结到一点,教师对于各种提示信息没有认真研判,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即当遇到问题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寻求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从教师个人而言,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信息时,应当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观、形成良好的信息获取素养。信息的正确获取,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基本的素养之一。
  (二)教师信息技能素养差异明显
  教师信息技能素养因人而异,存在一定的差异乃属正常。但从整个考试情况来看,这种差异两极分化尤为明显,通过分析对比,我们也可以从中了解存在这种情况的内因。
  信息技术教师优于普通学科教师:“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题两大部分共五个大题。通过统计分析,每场考试中,能在30到40分钟内完成答题并交卷的老师,大概占到8.06%左右,其中信息技术教师占了五成以上。而直到“考试”结速时才完成答题并提交试卷的教师,每场比例也在6.4%至8%之间。两极差异比较明显。
  常规操作不熟练:比如EXCEL中要求对学生成绩求和。有的老师不会使用公式,“灵机一动”,索性采用口算的形式求和,之后将结果手动填入单元格中;有的老师,只知道对一行记录用公式求和,对其他行的记录又手动选中,重新来一次公式求和。导致效率低下,不知道自动填充、不知道灵活应用公式。采用口算方式求和的现象虽属于个别现象,但对于不会灵活使用公式的情况却相对普通。
  又如在PPT操作过程中,要求更改样张的模板并应用于题干指定的幻灯片。有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应用于指定的幻灯片;有的教师找不到题干要求的模板名称;有的教师把模板和版式混为一谈,在版式上选来选去,无论怎样也实现不了题干要求的效果。
  上述操作,过程和方法很简单。考试下来,提及到类似问题,教师便恍然大悟。但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问题频出,究其原因:技术与应用脱节,技术与课堂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脱节,因为技术而学习技术等的情况普通存在。脱离了应用,技术就无生命可言。只有当技术应用到我们的实际问题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论素养储备不足
  “考试”中,第一大题基础知识,就是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应用的类型。内容涵盖教学设计、媒体功能与选择、课堂应用、案例分析等等,是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理论与课堂教学应用、整合的集中体现。根据教师反馈,有近三分之二的教师对其把握不准,特别是其中涉及现代教育技术部分知识更是如此。
  比如单选题:“当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无法正常显示在投影屏幕上时,最有可能的原因是:A、断电;B、连接线有问题;C、分辨率设置不当;D、计算机故障”。正确答案为C,近半数以上老师都选择了其他答案。虽然一题之错,不能以点带面,但从整体分析来看,学科教师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基本使用情况和应用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
  信息与学科融合,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学科专业知识,还必须拥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等相关理论与操作技巧,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四)学习素养、专业发展素养认识不清
  参考教师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老师是为了获得一个合格证,便于各种省、市、区骨干教师评选,或作为其他评优选先的条件之一。翠屏区要求骨干教师、学科代头人、名师工作室等教师,必须取得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合格。所以,更多教师是为了这些目的而来,而真正从自身专业发展层面出发,认识和对待水平考试者,则凤毛麟角。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当认识不清时,将会大打折扣。
  因此,通过培训,提高广大教师意识形态,让教师专注课堂、专注专业修养、专注理论修养,是提高教师学习主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做学习型教师,是教师职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考试”,暴露出应用培训的短板
  近三年来,翠屏区通过各种主题项目的推进,在各中小学校基本普及了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中心校及以上学校(包含规模较大的村小、基点校)交互式电子板按班普及率100%,按校普及率100%;网络教室按校普及率100%。初中生机比8%,小学生机比6%。教师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正在分批实施过程中。
  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现状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但从教育技术水平考试和我们实际调研分析的数据来看,相应的学科应用培训、教师的应用水平、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能力等却相对滞后。将交互电子白板当作投影屏幕使用、因技术而教技术、培训与实际应用“两张皮”等现状还普遍存在。
  如果教师学习意识不到位属于个人行为,那作为培训机构,分管教育技术应用的部门来说,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应用等的指导思想则是我们的短板。
  三、“考试”,促使我们反思
  首先,我们根据“考试”暴露出的现状和区域教师的实际情况,依托教育城域网研修平台,建立了“e时代教师素养专题教育社区”,主要目的是以互动参与的形式,以任务活动为载体,通过过线上线下的研修,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下表为专题社区的主要活动内容部分(节选自《“e时代”教师信息素养专题教育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社区名称
  “e时代”教师信息素养专题教育社区
  社区专题
  教师信息素养实践研修
  社区的核心目标
  参与式培训实践研修,高级思维的学习支架,多元评价量规,能力与知识的习得
  社区的主要服务对象
  中小学教师
  社区的核心价值观
  专业发展,团队互助,知识共享
  活动持续时间
  一学年
  活动评价周期
  一个月
  活动一 信息与知识产权
  动二 尴尬背后的故事
  活动三 身边的“4A”(物联网)
  活动四 教学媒体的选择
  活动五 我为课件把把脉
  活动六 课堂中的信息素养之美
  活动七 优化教学设计
  活动八 我研修,我感悟
  其次,结合全区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现状,我们拟定了“翠屏区中小学教师‘分层递进式’教育技术能力提升三年规划实施方案”。从培训活动形式、评价机制、组织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做具体、可行的实施描述。希望通过为期三年的项目实施,全面提升全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考试是一种手段,是评价的一种体现形式。通过“考试”,我们反思、总结,从而提出工作的新思路、新想法、新做法,让工作更有的放矢,这才是我们工作本质的回归。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16:27
  • 【点击频次】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