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析语言魅力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 刘宗花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民族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幽默诙谐的语言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是语文课堂语言的调料,让学生觉得教师的课堂语言醇香扑鼻,隽永甜美。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除了善于激趣,工于达意以外,还要具备幽默,美于形象,深于传情,富有节奏,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滋润学生的心田,触动学生的情怀。
  关键词: 语文教师;教学课堂;语言魅力  积极作用
  从富有艺术情感和魅力的课堂语言角度来说,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师也可称艺术家。《学记》中有“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语文教师是语言的传播者,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想使自己的语文课堂富有生命力,富有魅力,富有感染力,就必须先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富有生命性。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此深有感触。如下是本人对语文课堂语言魅力的一孔之见。
  一、课堂语言的幽默性
  幽默是趣味语言的一种,也是一种教育艺术。为此,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零碎却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碎语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如,当我发现安排在下午的课中,有个别同学时常精神恍惚,便用温和语气提醒说:“某某同学有些‘目似瞑,意暇甚’了吧?”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发出会意的笑,自然要比生硬地抛出一句“某某同学,不许开小差!”效果好得多。“目似瞑,意暇甚”一句,学生在《狼》中即已学过。旧语重提,既引起该学生的注意,又使全体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巩固了旧知识。这个例子显示了课堂语言幽默性功能的作用。
  运用幽默语巧妙结尾,撩起再上语文课的情欲。出色的教学收尾艺术,应像豹尾一样有力,让学生不忍你离开课堂。教《春》一文时,师生已一起兴趣盎然地领略了“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等意境,眼看可在陶醉中胜利结束这一课的教学,突然有个学生在下面嘀咕道:“可惜今天在下雨。”另一学生也忍不住附和着“春天在哪里?”其他同学纷纷侧目,有的责怪他们,有的悯然的望着我,我“迎面接球,转身投篮”地说“现在虽然不是春天,但孕育着春的生机,诗人雪莱说过‘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至此,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面露春色,愉快地结束了课。风趣幽默的结语,既挽救了可能失败的课堂结尾,又起了委婉批评的功效。
  二、课堂语言的形象性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使用形象通俗的语言,会增强语文课堂的生命力。因为有些时候,通俗的大众化的语言能够使他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一种“雅俗共赏“的氛围。在《尊重生命》一文,“任何生命都有都有价值的”“必须尊重生命”,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讲解形象化,我举作为农村孩子的同学们常见的“蚂蝗“为例,它体积很小,但却吸人血,‘见不得水波动‘水波一动,马上游过来吸人血。这样的小动物,同学们认为有它存在的价值吗?”这时,同学们活跃起来,有的认为有,有的认为没有,我趁着这样的时机叫了几位同学来说说他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接着我因势利导地说到:“蚂蝗这种小动物看似有害而无一用处,但是,同学们不要忘了,蚂蝗可以用来治‘脑血栓’病。可以说,世界上的任何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所以必须尊重生命。”经过化抽象为形象的讲解,同学们理解文中的观点。所以,形象性的语言有助于教师讲解的形象化,使教师的语言富于生动性艺术。
  三、课堂语言的情感性
  教师语言的情感性,影响教学工作的动力因素,教师富有情感的课堂语言,会激起学生相应的情绪体验,产生情绪共鸣,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进行智力活动,在满足的情绪中解开知识之迷。教师的话语中要饱含真情、热情,能用温情的语态,深情的语气来感染学生。在上《祝福》一课时,当我分析到祥林嫂那临死时的眼睛,那饱含灾难性的无助的悲伤眼神时,我就会将所有的对悲惨女性流下的眼泪汇成几句话脱口而出:“她本也是孩子的母亲,她多么需要温暖呀!竹篮是空空的,衣衫是薄薄的,祥林嫂要饭到你家门前时,亲爱的同学,你会给她披上一件棉衣吗?你会端上一杯热乎乎的开水给她吗?你会亲自去搀扶吗?”通过用这样悲怆深沉的语调和情感表达出来的话,学生对祥林嫂的同情,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的认识与憎恨就更浓了。可见,教者若入情,语文课堂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四、课堂语言的节奏性
  课堂语言生动,还须具备节奏性。即教师教学课堂、教学语言要有特殊的语言速度和声调变化。语调讲究抑扬顿挫,高低分明,强弱迥异;语速讲究快慢变化,富于节奏美。自古名篇佳作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笔墨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凝聚着他们的生命和心血。要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就需要语文教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用优美动人的语言把无声含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情,教师善范读,由字得音,由音得意,由意得情,由情得味,读出作品的节奏美和魅力,学生将受到强烈的美感熏陶。读《天上的街市》时,读出浅吟低唱的韵味。读第一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星星……”时,如高天流云,小溪露露,温婉绵延:读第二节“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时,惊喜异常,激情如火,令人神思飞扬;读第三节“你看,那浅浅的天河……”时,甜美舒缓,恰恰如莺啭;读第四节“我想,他们此刻……”时,委婉感人,余韵悠然。那甜美的语调,亲切的衷情,丰富的情感把听者带入美妙神秘的太空,长久沉浸在无限的遐思的之中。
  总之,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若能有目的地做到以上四点,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语言就富有了生动的艺术魅力,我们就会使自己的口语具有某种语言的“震憾力”“穿透力”,使学生为之动心,为之动情。把学生带入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营造出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课堂理想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教师语言艺术实训教程[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2] 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语文出版社.1992.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17:29
  • 【点击频次】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