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赵美芬 赵坤堂

【机构】 山东省莱州市驿道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这两方面能力,为此,我们尝试从学生的积累与习作评介入手,取得了一点成效。
  一、建立阅读档案,变换积累形式
  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同时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此,我们开辟了校内阅读和校外阅读两条途径。校内阅读,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了一节阅读课,三—五年级每周安排了二节阅读课。校内阅读,教师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及阅读书目的推荐。校外阅读,我们在一、二年级开展了 “每天课外阅读一刻钟”,三—五年级开展了“每天阅读三十分”活动,同时我们建议,平时以读短文、精品文为主,寒、暑假以读名著,读整本书为主。
  为保证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我们为学生建立了阅读小档案,实行积分制,每四周为一个时段,合计一次。阅读小档案由“日期、阅读篇目、阅读时间、阅读字数、家长签字、质量抽查、读书笔记、成绩合计”几部分组成。其中完成学校的阅读时间,由家长监督并签字,每天记1分;质量抽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每时段抽查阅读档案的两篇阅读篇目中的有关问题,每篇记1—5分;每时段写二篇读书笔记,由教师记分,每篇记5—10分。每时段小组积分第一者,为本小组的“阅读质量抽检员”,负责抽查下一时段本组成员的阅读质量。
  阅读小档案的建立,克服了阅读低效的现象,保证了课外阅读的落实,提高了课外阅读的质量,促进了学生主动加入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从而积淀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对于语言积累薄,我们尝试将阅读积累刊物化。要求学生将每一时段的阅读积累都办成一期刊物,有目录、有栏目、有插图、有内容,图文并茂,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多姿多彩。开始阶段,教师加以导引,使学生掌握每时段应重点积累的内容。积累的内容主要侧重于训练组内容的拓展,另外学生还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特色内容的积累。
  语言积累刊物化,实现了课内外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乐于阅读,勤于积累的习惯。
  二、生活积累话题化,关注生活表真情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让学生充分地关注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基于此,经过慎重思考,我校尝试将生活积累变成话题习作。
  话题来自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或是新闻与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话题,将学生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话题习作内容提前布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准备,亲历作文的历程。教师的作文话题具有较强的情感,学生阅读教师一个个娓娓动听的话题,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写作情绪受感染而高涨,对于写作自然跃跃欲试。下面,是我校五年级三班第一学期第五—六周的生活积累的一个话题:
  端起一面镜子,向里瞧,里面的事物,你觉得陌生还是熟悉?也许你很熟悉他(她),但他(她)肯定不了解你。瞧当你向他(她)说话的时候,他(她)正在向张着嘴巴向你问话呢!请你以“××,我对你说”为题,向他(她)介绍一下自己吧!
     通过话题习作,越来越多的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现生活,浓厚的写作兴趣,快乐的参与意识洋溢在他们的心间。
  三、循环话题搞突破,写作评介同收益  
  “莱州市小学生母语个性化教育与评价”实验方案对于习作教学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把习作课变成评介课,如何找准突破口,成为实施该项目关键。当我们阅读了北大附小杨铁梅老师的《欣赏循环日记,风景这边独好》的文章后,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认为通过“嫁接”是能够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                              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在四、五年级各选一个班进行实验。
  我们将两个班级的话题习作变为循环话题,四至六人一组,组内上、中、下等学生合理搭配,合用一本生活积累簿。教师每时段提供12个话题,组内人员按照自己的爱好,选好各自的话题,由组长排好顺序。每天轮一人写,第二天由第二人先对第一个同学的话题内容进行评改,然后,再写好自己的话题,依次循环。对于学生作文的评改,我们强调学生用自己的观点、目光看待同伴的文章,不要受什么拘束,即用童心看童语,用童言评童文。另外,我们还要求学生每次在评改之后,都要写下百字左右的品读感悟,其内容可以“品”伙伴的写作长处与不足,可以“感”文章的内容,还可以“感”周围的、自己的实际。因为我们的话题,绝大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学生要感慨的内容毕竟是现实存在的,因而,学生感慨的内容是很多的。一次百字左右的品读感悟,既是学生的一次小练笔,又是学生对周围生活的再认识与关注。
  循环话题,对于每一位学生都是受益的,它把读和写,写和评,写作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信心产生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更有利于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近两年,我们通过为学生建立阅读档案,将语言积累簿刊物化,积淀语言,通过话题习作,促进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通过循环话题 ,提高学生写作、鉴赏和评改能力,有效解决了阅读与写作制约学生语文素养的问题,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升。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22:27
  • 【点击频次】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