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政治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作者】 段培磊 袁秋杰

【机构】 山东省临沭县唐岭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教学语言的风格美,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表现,又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教师的勃勃生气所营造的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气氛,诱发着学生的美感共鸣。放眼当今政治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应当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 
  一、豪放的美 
  豪放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健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形成豪放的语言风格的要素,主要表现在对词语声音色彩的大量选用上,“音节高则神气必高,音节下则神气必下”。博大高远、气势恢宏、色彩鲜明、胸襟开朗是豪放的主要特征。豪放的语言风格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一种豪壮英发的动感美。在讲初三《思想政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说的:“我国的宏伟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集中代表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愿望,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二、柔婉的美 
  柔婉是与豪放相对应的语言风格。柔婉的特点是语句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柔婉风格的语言,大多来自于使用语句的变幻多姿,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这些句式错落而谐调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情调婉转的艺术效果,使学生久久难忘。 
  如在讲上例“怎样才能实现宏伟目标”时,我进一步阐述:“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今天的奋斗。强国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虽然困难多,毕竟在克服;虽然路遥远,毕竟脚踏地;虽然是梦想,毕竟能实现。” 
   这一语句,通过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抒情格调,反复强调和逐层烘托出实现宏伟目标的希望、决心和感情,用语言声调描绘出奋斗之歌的多层次旋律,使学生在逶逶迤迤的情绪意蕴中,加深并巩固教材内容的深刻意义。 
  三、灵秀的美 
  灵秀就是绮美绚丽的语言格调。它能给学生以错落有致、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如何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它的节奏既充满着强烈、深厚的情感,又回荡着起伏不停的音律,能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 
  在讲授“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问题时,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记得陶铸写的《松树的风格》一文吗?”(学生答,略)然后,我满怀激情地朗诵道:“我赞美你,松树,你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你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你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接着,我进一步引申道:“我赞美你,英雄模范人物,你们所追求的是无怨无悔的人生。从董存瑞、黄继光英勇献身到焦裕禄、孔繁森甘做人民的好公仆,从徐洪刚、白雪洁见义勇为到徐虎、李素丽无私奉献、真情为人民……索取不属于我们,我们只有付出,绝不期待回报,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 
  在这一语段中,我用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比喻那些在革命战争年代不顾个人安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顾个人得失,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开拓进取的人们的崇高品质。这绮美娟秀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形成跌宕起伏的音律和景外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画面,恰如其分地把各个段落要表达的意思衔接起来,一气呵成,使教学情景交融、丝丝入扣、灿烂可观。正所谓“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四、含蓄的美 
  语贵含蓄。含蓄就是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正如苏东坡所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其特点表现在把烈火般的感情蕴蓄在冰冷的语言里,必须在细细体会之后才感到炽热逼人;它不是直截了当地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人自去体味。 
  在讲授“生活理想”时,涉及到了爱情、婚姻、家庭等问题。于是,我针对这个班学生中出现的“早恋”现象,讲起了这样一件事:“今年秋末冬初,我家阳台的花盆中,不知谁无意丢下一粒西瓜子。不几天,我惊奇地发现,花盆里竟然长出了嫩芽,而且一天一天地长高,变成了藤并开出了一簇簇小小的果花。过了不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苹果般大小的西瓜。可惜没过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尽了,小西瓜也长不大了。我这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是要受到自然生长规律的惩罚的。今天,发生在同学们中的一些事情又引起了我的思索,你们是否也从中得到了一些启迪呢?”同学们听后,颇有感触,早恋现象在这个班竟慢慢地消失了。 
  上面这件事,既含蓄又不虚假。我只是在结尾时看似轻描淡写地点了一句,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比喻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耐人咀嚼,发人深省如果我正面直言说教,只会引起学生的对抗心理,结果会事与愿违。 
  总之,不同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是有独特性的,我们应根据自己的气质类型和个性特征,扬长避短,不断地发展和丰富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14/4/2 23:08:12
  • 【点击频次】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