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作者】 王甸成

【机构】 甘肃省民乐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说明文虽然不像诗歌、散文、小说那么情感丰富、引人入胜,但他却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要用到的文体,比如产品介绍、技术性能解释、使用操作说明书等。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市场中从事各种生产和服务的个人,必须要认识和懂得起草、撰写说明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说明文的教学,探索并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为学生将来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奠定基础、培养能力。
  关键词:说明文  学习途径  方法探索  兴趣激发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作品类型比较丰富,有诗歌、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方言文等。许多学生爱学记叙性、抒情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课堂气氛很不活跃,死气沉沉;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也考虑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选的一些说明文,多是精美的科学小品,不少写得形象生动,通俗活泼,让人读来饶有趣味。教师只要根据说明文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就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
  一、树立明确的目标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重点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的基础上过渡而来的。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说明也是常见、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说明文同人们的日常生产、工作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在市场经济中进行博弈,就必须学会向别人介绍自己,介绍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学生的说明能力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见,学好说明文,树立明确的目标,今后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上说明文之前,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几大特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上课时要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学生的精力才能集中,情感才能投入。
  二、教之以情,学之以趣
  说明文一般都是以介绍自然科学原理、产品技术性能、使用操作方法为主。自然科学具有神秘性,探密心理是人的本能。充分激发并调动学生的探密心理是学好说明文的前提。自然养育着人类,人对大自然的情感是最高贵的情感。“以情动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首先要爱科学,对自然科学原理有一种敬畏之心、向往探索之心,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受、情感和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爱读说明文。如果教师都缺乏对自然科学原理的敬畏与探索心理,自己都没有兴趣,平淡厌教,那么怎么谈得上让学生“学海无涯乐作舟”呢?如教《看云识天气》时,首先谈一谈天气状况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在学生内心激发起了解天气现象的欲望,然后再采用“同学们,今天我想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来讲一讲今天的天气情况,也就是向大家做一个天气实报!”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为愿学和乐学奠定基础。
  三、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叶老说过,说明文“是传授知识的文字”。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根据说明文具有知识性强和中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点,教师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会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三册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三篇文章,既富有知识性,又饱含强烈的爱国激情;《桥之美》与《说屏》二篇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奇妙的克隆》和《生物入侵者》二篇说明文,科学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密心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奇妙的克隆》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其对象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对此抱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引入与克隆有关的故事和克隆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播放文字和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还可与生物老师取得联系,结合生物课的学习来开展一些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热情就会超越学习其他文体的文章。
  四、课内外结合,重视实物教学
  说明文的说明性强,即实用性强。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各门学科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要把课内外生活结合起来,多让学生留意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发挥说明文学习的指导作用,充分激发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浓厚兴趣。《中国石拱桥》是一篇平实的说明文,内容浅显易懂,倘若按一般的教学要求,用两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文章的内容和各种说明方法,时间绰绰有余,但课堂毫无生气,苍白干瘪,学生注意力必然分散,学习积极性不会高。因此,在教学时以课本为本,从广度上开拓,选择知识点延伸扩展,介绍乡土桥梁名胜,引进桥梁知识,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网络视频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外最新桥梁设计,让学生开阔眼界、汲取营养,尽量把课上得丰富生动,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学习效率也高。要把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去观察家乡的桥梁,用说明性的语言来写家乡的桥梁,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借助于说明文的语言魅力
  说明文的客观性很强,就是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和周密。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分寸,同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再如,讲“石拱桥”特点时,“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其中的关联词表示出从“形式”到“质地”的主次与递进的关系,不仅形体美,而且耐用,这足以说明石拱桥的好处了。讲“赵州桥”的特点之二 “大拱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时,让学生画出三幅大拱上有小拱的不同位置和数量的三座桥,进行比较,体会出说明性语言的真正魅力。吴冠中的《桥之美》是一篇说明性的小品文,作者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感染力。如“茅盾故乡的乌镇的小河旁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的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教学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发现和感受桥之美,说明文也就不再枯燥,而是变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了。
   总之,说明文的激趣方法很多,除了以上所述外,还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说明方法,比如引用古典神话典故,打比方,作比较等;还可以让学生在写说明文时恰当运用一些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让学生在电化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质疑问难等等。说明文的学习要注重实践,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细致准确的观察能力才能有客观准确的写实能力,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把知识变为能力。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41:44
  • 【点击频次】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