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作文互评互改教学尝试
【关键词】 ;
【正文】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一、教给学生推敲词语、锤词炼句的方法
推敲词语就是把词语运用不妥的地方改正过来。在文句中出现的词语毛病,情况往往很复杂。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选择恰当的词语加以修改。有的增添,有的删除,有的改动,有的调整,一切都要服从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力求表达得准确、明白。如把易生歧义的改准确,把笼统的改具体,把累赘的改简洁,把晦涩的改明晰,把花哨的改朴实,把冷僻的改通俗,把残缺的改完整等等。其目的是把语言表达得更生动、感人,增强表达效果。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讲究修辞。修辞包括词语、句子修辞方法的选择加工,篇章结构的安排和语体风格的琢磨等。为了使语言表达得更形象更生动,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推敲词语。首先,可以从词语的内容方面去辨析原义和变义,从中选择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其次,可以从词语形式方面去辨析不同结构形式在特定语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为此应该要做到:服从表达的需要,突出重点,注意关键词语的表现力;描写人物,要突出人物特点,尽可能做到形神毕肖;描景状物,要突出特定的意境,尽可能做到情景交融;抽象的概念,可以化虚为实,使之形象化。
二、读改结合,以读促改,提高感性认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读改结合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当然,读改法不仅要修改正文,作文题目也需要修改。实践表明,通过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可大大提高感性认识。
三、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学会甑别优劣
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步骤,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改和互改作文,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评改的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使他们逐步熟悉评改要领,提高修改质量。叶圣陶先生在谈及这个问题时,曾谈出几点意见:第一,教师改文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行改文;第二,要使学生能自行改文,学生应该辨别自己文章的优缺点;第三,严格要求学生探索修改方法,学生一定能学会修改文章。学生改文水平有多高,作文水平就有多高,一次作文互评训练课,就是对学生写作能力、作文知识等方面的一次大修炼。所以修改文章的过程,自然就是提高作文水平的过程。
四、上好评讲课,通过典例剖析提高理性认识
评讲课是专门针对大小作文训练的,必须上好。要上好评讲课,应考虑到两个方面:(1)多说好话。多说好话可以使学生肯定自我,激发潜能。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关心、肯定)的渴望,所以不但要表扬好学生,更要肯定中下学生的进步。越是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的表扬越要真心实意、大张旗鼓。一名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一次被肯定的机会,使他感到他在教师、同学心目中是有分量的。(2)共性问题师生共同修改。全班的共性问题,最好提供要修改的典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修改。教师们往往直接选用某一学生的作文作为典型,供大家“解剖”。这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我是自己动笔编典型。比如三年级同学们有一次写景作文,学生的语句比较完整,但普遍不够通顺。我就挑选了几个学生的作文,把他们的作文加以整合,自己“组成”了这样一个典型:“一走进门口就闻到香味,原来是菊花开了,有的菊花开了,还有的菊花没有开。月季花都开了。”师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不但把病句改得通顺,而且改优美了。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探究和完善。
一、教给学生推敲词语、锤词炼句的方法
推敲词语就是把词语运用不妥的地方改正过来。在文句中出现的词语毛病,情况往往很复杂。我们要针对不同的情况,对症下药,选择恰当的词语加以修改。有的增添,有的删除,有的改动,有的调整,一切都要服从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力求表达得准确、明白。如把易生歧义的改准确,把笼统的改具体,把累赘的改简洁,把晦涩的改明晰,把花哨的改朴实,把冷僻的改通俗,把残缺的改完整等等。其目的是把语言表达得更生动、感人,增强表达效果。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讲究修辞。修辞包括词语、句子修辞方法的选择加工,篇章结构的安排和语体风格的琢磨等。为了使语言表达得更形象更生动,可以从不同方面去推敲词语。首先,可以从词语的内容方面去辨析原义和变义,从中选择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其次,可以从词语形式方面去辨析不同结构形式在特定语境中不同的表达效果。为此应该要做到:服从表达的需要,突出重点,注意关键词语的表现力;描写人物,要突出人物特点,尽可能做到形神毕肖;描景状物,要突出特定的意境,尽可能做到情景交融;抽象的概念,可以化虚为实,使之形象化。
二、读改结合,以读促改,提高感性认识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是我们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潜心构思、字斟句酌过的。一句话,一个词,无不凝聚着作者的心血。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作者布局谋篇、遣字造句等多种方法,教师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修改作文中来,提高修改作文能力。读改结合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明理。借助课文中的字、词、句、段,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写作文要做到“主题好,选材新,感情真,写具体,段落明,语句通,用词好,无错字。”(2)修改。这个阶段运用学习迁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修改的材料来自学生的作文。教师可以摘取学生作文中的句子集体修改,也可以指定一篇作文学生个别修改。(3)交流。评议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学生把自己修改的结果、原因告诉同学及老师。老师、同学评议他的修改是否恰当,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了信息反馈、信息接收的网络,共同影响,使学生修改能力有明显的进步。(4)总结。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总结可由教师承担,也可让学生总结。当然,读改法不仅要修改正文,作文题目也需要修改。实践表明,通过读改结合,以读促改,可大大提高感性认识。
三、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学会甑别优劣
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在指导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和步骤,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改和互改作文,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在评改的过程中,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使他们逐步熟悉评改要领,提高修改质量。叶圣陶先生在谈及这个问题时,曾谈出几点意见:第一,教师改文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自行改文;第二,要使学生能自行改文,学生应该辨别自己文章的优缺点;第三,严格要求学生探索修改方法,学生一定能学会修改文章。学生改文水平有多高,作文水平就有多高,一次作文互评训练课,就是对学生写作能力、作文知识等方面的一次大修炼。所以修改文章的过程,自然就是提高作文水平的过程。
四、上好评讲课,通过典例剖析提高理性认识
评讲课是专门针对大小作文训练的,必须上好。要上好评讲课,应考虑到两个方面:(1)多说好话。多说好话可以使学生肯定自我,激发潜能。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有被重视(关心、肯定)的渴望,所以不但要表扬好学生,更要肯定中下学生的进步。越是作文基础不好的学生,教师的表扬越要真心实意、大张旗鼓。一名学生在一学期中至少有一次被肯定的机会,使他感到他在教师、同学心目中是有分量的。(2)共性问题师生共同修改。全班的共性问题,最好提供要修改的典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由老师和学生一起修改。教师们往往直接选用某一学生的作文作为典型,供大家“解剖”。这是对学生不尊重的表现。我是自己动笔编典型。比如三年级同学们有一次写景作文,学生的语句比较完整,但普遍不够通顺。我就挑选了几个学生的作文,把他们的作文加以整合,自己“组成”了这样一个典型:“一走进门口就闻到香味,原来是菊花开了,有的菊花开了,还有的菊花没有开。月季花都开了。”师生经过热烈的讨论,最后不但把病句改得通顺,而且改优美了。
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探究和完善。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43:43
- 【点击频次】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