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中国的文化博大渊源,中国的文字更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每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或者一个典故。《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第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而现在的孩子年龄小,从小娇生惯养,一进入小学就要识记这么多生字,确实有一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关键词:兴趣 能力 效果
识字教学本身就很枯燥乏味,再加上课时安排又紧,该怎样解决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难点;该如何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该怎样省时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就成了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难题呢?
一、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形象思维添乐趣。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未知欲强烈、想象力丰富。开始教生字时我有意识地把一些生字编成谜语,故事讲给他们听。学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记住了。之后,我便鼓励他们自己来给生字编编谜语,讲讲故事。
2、对比复习记忆深。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他们的识记特点,在教学尝试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
3、课外活动兴致高。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增添了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
1、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里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没有能动地去自主识记。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独特,学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也会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识字方法,而这些学习方式一旦被鼓励和激发,就会变成学生可贵的学习动力,成为方法性的资源,这些方式方法不仅不会遗忘,反而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得到熟练和提高。
2、鼓励学生自创识字方法。学生的禀赋不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因此,对于学生自创的独特的识字方法,教师要多加鼓励,有时即使学生编得和想得不够好,不够完整或者不够正确,教师也要鼓励他们独特的思维,同时,及时对他们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校举办“识字大王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受此启发,我曾尝试着让学生一天识一个字,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认识的生字写在黑板上,教给其他同学,还可以要求他说出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方法。谁做得好,谁就是“一字之师”。在学校时可以当同学的老师,在家里也可以当小弟、小妹、父母、爷爷、奶奶的老师。在交流中人人为师,既多了一份快乐,也多了一份进取,更多了一份责任。
三、在阅读中巩固自主识字的效果
1、在阅读和运用中增加识字量。心理学家认为,6—12岁是人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学会质疑问难,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学习,才是真正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推荐具有童趣内容的课外读物,吸引学生乐意去读,同时,教会学生发现生字、学会向别人(同学、老师、家长等)主动问生字、学会借助注音识字和学会文中识字的能力,引导鼓励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识字,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自觉性。有时也采用编小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自编自写,由旧知生出新知,在运用中巩固,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识字的愉悦、轻松。
2、在共同学习中以读促识。轻松阅读识字课的学力培养要注意阅读识字的拓展性原则。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学生家长去做好其他家长的工作,指导家长参与到学生课外阅读识字活动中来。首先请学生自读尝试,让他们自主阅读材料,标出不识的字。学生同桌(或小组)进行读识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互教互学,可作一些简单标记。接着由我或家长进行范读,进一步定准生字、难字的字音。这里必须注意范读课文的语速要慢,当读到难字时,语气要重。学生边看材料边做标记,然后借助注音,定准字音。最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看自己学会了哪些字,还有哪些字没学会。我再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带注音用卡片或投影显示出来,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学生在与老师或家长的共同学习中增强了读书识字的效果。
3、在反复阅读中熟记汉字。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如果加上课外读物,学生共需要接触大约1600个生字。这些字虽然学生不理解,但在以后的课本中会陆续出现。当学生再次见到时,就会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很快在大脑中浮现出来,达到课本识字的要求。教学中,我注重采取多种形式认读,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识别和掌握汉字。首先,通过学生自由读、同桌试读、分类齐读、个体检查读等多种形式的练读巩固字的读音。其次,难字词脱离文章识读,进一步巩固字音。然后,教师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将材料中的生字词展示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接着,流利而有感情地读课文,强化识字。最后,去掉文中标记,要求学生把句子读流畅,把生字词的音读准,有效减少了课本识字的时间,降低了自主识字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把识字教学变成一种乐趣,赢得了学生的欢迎。
总之,只要我们多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学生必定能够越学越轻松的。
关键词:兴趣 能力 效果
识字教学本身就很枯燥乏味,再加上课时安排又紧,该怎样解决记得快忘得也快的难点;该如何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如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该怎样省时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就成了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难题呢?
一、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实验过程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形象思维添乐趣。低年级学生正是形象思维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未知欲强烈、想象力丰富。开始教生字时我有意识地把一些生字编成谜语,故事讲给他们听。学生听了之后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生字记住了。之后,我便鼓励他们自己来给生字编编谜语,讲讲故事。
2、对比复习记忆深。在识字过程中,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针对他们的识记特点,在教学尝试中,我常常让学生根据熟字换偏旁这类字的特点,让学生用加减法识记生字。
3、课外活动兴致高。低年级学生好胜心,荣誉感极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采取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中识字的方法,增添了学生课外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自主识字的空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
1、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传统教学往往采取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识字教学也同样如此:教师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里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没有能动地去自主识记。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生受益。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独特,学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也会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识字方法,而这些学习方式一旦被鼓励和激发,就会变成学生可贵的学习动力,成为方法性的资源,这些方式方法不仅不会遗忘,反而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得到熟练和提高。
2、鼓励学生自创识字方法。学生的禀赋不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因此,对于学生自创的独特的识字方法,教师要多加鼓励,有时即使学生编得和想得不够好,不够完整或者不够正确,教师也要鼓励他们独特的思维,同时,及时对他们的方法给予指导和帮助。
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校举办“识字大王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美文诵读比赛”等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体验成功、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受此启发,我曾尝试着让学生一天识一个字,当一回小老师,把自己认识的生字写在黑板上,教给其他同学,还可以要求他说出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方法。谁做得好,谁就是“一字之师”。在学校时可以当同学的老师,在家里也可以当小弟、小妹、父母、爷爷、奶奶的老师。在交流中人人为师,既多了一份快乐,也多了一份进取,更多了一份责任。
三、在阅读中巩固自主识字的效果
1、在阅读和运用中增加识字量。心理学家认为,6—12岁是人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学会质疑问难,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学生只有学会了如何学习,才是真正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推荐具有童趣内容的课外读物,吸引学生乐意去读,同时,教会学生发现生字、学会向别人(同学、老师、家长等)主动问生字、学会借助注音识字和学会文中识字的能力,引导鼓励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识字,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识字的自觉性。有时也采用编小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自编自写,由旧知生出新知,在运用中巩固,扩大识字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识字的愉悦、轻松。
2、在共同学习中以读促识。轻松阅读识字课的学力培养要注意阅读识字的拓展性原则。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学生家长去做好其他家长的工作,指导家长参与到学生课外阅读识字活动中来。首先请学生自读尝试,让他们自主阅读材料,标出不识的字。学生同桌(或小组)进行读识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互教互学,可作一些简单标记。接着由我或家长进行范读,进一步定准生字、难字的字音。这里必须注意范读课文的语速要慢,当读到难字时,语气要重。学生边看材料边做标记,然后借助注音,定准字音。最后,让学生自主阅读材料,看自己学会了哪些字,还有哪些字没学会。我再将学生不认识的字词带注音用卡片或投影显示出来,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学生在与老师或家长的共同学习中增强了读书识字的效果。
3、在反复阅读中熟记汉字。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如果加上课外读物,学生共需要接触大约1600个生字。这些字虽然学生不理解,但在以后的课本中会陆续出现。当学生再次见到时,就会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很快在大脑中浮现出来,达到课本识字的要求。教学中,我注重采取多种形式认读,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识别和掌握汉字。首先,通过学生自由读、同桌试读、分类齐读、个体检查读等多种形式的练读巩固字的读音。其次,难字词脱离文章识读,进一步巩固字音。然后,教师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将材料中的生字词展示出,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接着,流利而有感情地读课文,强化识字。最后,去掉文中标记,要求学生把句子读流畅,把生字词的音读准,有效减少了课本识字的时间,降低了自主识字难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把识字教学变成一种乐趣,赢得了学生的欢迎。
总之,只要我们多去探索,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通过各种教法,各种途径,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识字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让他们独立探索、大胆想象,去想各种各样的巧妙办法,这样,识字教学会变的很容易,学生必定能够越学越轻松的。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45:13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