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做中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邓 杰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赛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做中学”思想,对于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培养了学生知识获取、运用、管理的科学思想和良好方法,发展了学生生活问题解决。
  关键词:小学数学  “做中学”思想  运用
  “做中学”思想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基于动手探究的科学教育”项目的理论精髓,具体操作就是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主动参与、动脑动手的探究式科学教育。这种教育思想不仅在中国,在整个世界教育史上都具有深远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运用这种思想,正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作法,也是化解数学抽象性、逻辑性的良好方法,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一、运用“做中学”思想的必要性
  “做中学”思想强调动手操作学数学,让学生亲历探索大自然奥秘,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数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告诉我们:“思维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也曾形象地说到:“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因此,我们要在教学活动中广设动手实践平台,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数学实践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做到在“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真正学会“做中学,学中做”,提高学习效率。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就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须做得好”这一理论留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要在做上教,做上学”。在实践新课改中,我们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做”中探索,在“做”中体验求知的无穷乐趣,并不断地产生“做”的需要,以不断地获得新的动力,不断地得到新的发展。
  二、“做中学”思想运用的意义
  教学中运用“做中学”思想,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更重要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这对于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培养了学生知识获取、运用、管理的科学思想和良好方法。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徐胜三曾说到:“实践活动是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这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义的良好补充。诚然,兴趣对学生学习起着巨大推动和内驱作用,它能有效地把学生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去。而“学中做”思想,就要求教师创设实践平台,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主体意识,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揭示,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己去获得。课堂上,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现实情境、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给学生表现自我机会,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发展自我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二)有助于学生快速获得求知方法。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良好方式,“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做中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结论性的知识,更主要的是经历了知识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怎样破解知识难题、怎样借助其他工具等求知方法,对学生一生都有良好的影响作用。正如“做中学”地基本理念所说那样:“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不仅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会使用学到的知识。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们可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圆的周长,他们在操作过程中,以猜想——验证——结论的顺序进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然后归纳出圆周率的概念。学生经过动手测量,亲身体验,激烈讨论,共同探索出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圆周率的概念与取值,最后引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这些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的结果。利用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实际问题。整堂课学生在主动参与猜想—验证—设疑—解疑活动中,明白了数学知识可以先依据旧知进行猜想,再对猜想进行验证,然后在验证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直至获取真知。这样,学生就在“做”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为他们今后自己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而再创造是学生运用现有知识针对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再度组合和加工,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方式。经常创设实践机会和搭建平台,就有助于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正如新课标所言:“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我们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用生活眼光看数学,用数学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实用。例如在教学“分数和倍应用题”时,让学生通过读题、找关键字、说数量关系、画线段图、练习解答,一步一步地呈现“分数和倍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然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安新课程标要求去实践:将学生引向自主学习道路上,引导他们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能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能主动地去学习、自主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和意义建构者,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总之,“做中学”具有良好的教学实践意义,我们要充分发挥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成为动手实践学数学的主体,提高生活问题解决能力,促进数学素养持续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云杰,多给学生发展、张扬、提升的空间[J].福建中学数学,2004.4。
  [2]陈健,浅析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的渗透[J].读书时报,2005.5。
  [3]夏晓华,关注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教学[J].中学教研(数学),2004.3。
  [4]张春花,让每个学生体验数学[J].湖南教育,2003.7。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52:16
  • 【点击频次】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