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作者】 刘 玲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三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新教材,插图集趣味性、科学性、形象性于一体,它所表述的动态的情感信息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产生较强的阅读愿望,极大程度地激发他们潜在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顺应青少年爱美的心理特点,借助于插图之美,充分挖掘插图丰富的信息资源,营造动态的教学情景,激活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创新之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挖掘题材性插图,领会化学学科的魅力
  新教材中的插图大多来源于生活事例,关注社会热点和科技进展,强调化学与实际生活、自然现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彩图,了解人类取得的相应科学成就的经过,关注人类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人与人等社会问题。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对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促使化学这门功课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快乐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此时此刻,我激励学生化遗憾为力量,努力学好化学,让祖国拥有更辉煌的明天,学生心理充满期待和奋斗的决心。当学生阅读一组展示我国古代成就的图片时,学生又为祖国的辉煌历史而骄傲。接着水中小鸟、象蛛丝一样细的尼龙绳吊起汽车的图片,更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无限魅力。另外,当学生阅读到酸雨危害组图时,他们为环境的恶化而担忧,让他们感到任重而道远。
  二、利用趣味性插图,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的认识到教学手段的趣味性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活跃课堂气氛,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教材中引入了大量幽默、生动有趣的卡通图,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非常吻合。如表示化学方程式配平的卡通图新颖、活泼、美观、实用、幽默,对图片上的卡通小人,学生快乐地去数、高兴地去看,等数完、看完时其中的化学原理已经自通。又如表示金属与盐酸反应比较的卡通图,我让学生给四个形态各异的小家伙配音并加上动作:“我太生气了!”“我很生气!”“我有点生气!”“我一点也不生气!”学生捧腹大笑之余,对比实验结果,轻松地了解了四种金属的活动性。新教材中还引入集趣味性和宣传性为一体的漫画,如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两幅图,其中的“SOS”和“救命啊!”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在欣赏趣味性之余,忘不了环境的恶化已给地球敲响一次一次的警钟,于是我们呼唤“给我一片蓝天”,“还我一个美丽的地球”。轻松、快乐的学习情景,学生理所当然地就有了很高的学习探索热情。
  三、洞察插图之美,启迪学生思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感知都是从眼睛开始的,因此如何抓住学生的眼球是我们能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和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一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给学生一双慧眼,让学生快速洞察图片所涵盖的信息和科学知识,富有特色地理解美的内涵,从而激活思维。
  1、赏识实验插图,领悟化学现象之美
  新教科书把一些实验现象或实验的操作过程,通过彩图的形式显示出来,一目了然,比生动的语言描述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这些插图不单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实验现象,更加重要的是可以激起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产生动手实验的欲望。我问“从插图中大家观察到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红色的铜和铜与硝酸银反应产生银白色的银分别要比参加反应的铝及铜多得多;溶液的颜色也发生改变了;溶液质量也变少了;活泼金属能把不活泼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等等。学生活跃的思维被激起了,他们真正理解了美。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而实验插图体现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从插图所表现的多彩的现象、严密的过程以及状态各异的物质等,显示了化学学科之美。
  2、赏识粒子模型图,理解物质结构之美
  新教材中引入了大量的粒子模型图,这些模型图形象化的展示出物质的结构特点,把微观世界里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粒子,简单通俗的呈现出来,既降低知识难度,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结构、物质变化、化学反应的本质,形象生动地解释一些化学现象。鲜活有趣的模型图,呈现出的物质内部构成的完美,能让学生透过物质的外在美认识物质结构之美,激发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欲望,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物质的本质,体会物质多样性的统一之美,物质结构的层次之美,感受分子、原子结构中无所不在的对称、稳定、均匀和平衡之美,并通过美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和谐的追求和创造。
  3、赏识仪器装置图,感受创造之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学生实验并配有插图,插图实验的趣味性突出。精美的仪器图和装置图,为学生动手实验提供有力的参照,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例如:活动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教材提供了十多种仪器插图,让学生设计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有图为据,学生很快就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方案,然后选择仪器组装装置图,分析装置的优缺点,得出最佳方案,课本中出示的两套装置的特点也很快明了了。整个过程学生都在轻松有序地进行着,从装置图构图的整体性和完美性,学生真正体会到创造之美,创造之乐。
  四、领悟插图之妙,培养创新意识
  教材中每一幅图都是编者精心设计的结果,教师有效地指导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力挖掘插图所隐藏的信息和图与图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思索,促使学生感悟出插图的精妙所在。元素周期表等一组图呈现出来的,既减少了大量枯燥的文字,又较全面地反映了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含义。组图系统且通俗地显示出元素符号引入的必要性,元素排列的规律性和重要性,元素周期表又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可阅读的内容,引发学生创造性的联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画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子也会说话了”,足见插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读懂教材,到从插图获得知识,是教育教学的一个新的突破和飞跃,学生从能知知识到能见知识,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拓宽了,思维方式更灵活了,学习的方法更加快捷、直观、形象和高效了。于是我们高呼化学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文字,更不可缺少图片。
  • 【发布时间】2014/10/24 13:53:20
  • 【点击频次】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