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激励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罗 风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凤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数学教学常用激励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数学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激励  应用
  激励,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而运用到课堂教学,就是激发鼓励学生“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具体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实现预定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情况,能力相当的学生会取得不同的成绩,甚至能力差的学生可能比能力强的学生成绩更好。究其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受到不同激励所致。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一个人要是没有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激励手段,对于帮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产生求知若渴的学习需求。
  一、激励手段的运用原则
  心理学研究表明,影响学生成绩因素很多,归结大致有两个,一是能力,二是动机激发程度,其关系可描述为:学习成绩=能力×动机激发程度。从式子可以看出,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能力和动机激发程度的乘积,能力越强,动机激发程度越高,成绩就越好。能力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培养也需要过程和时日,而动机激发是可控的,随时都可以进行。常言道,勤能补拙。而学生的“勤”来自于强烈的学习动机或内驱力。对于现行学生,理想和信念都还不太明确,他们学习动机或内驱力,很大程度就需要外在激励。因此,激励也就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手段。
  (一)激励要做到因人而异。人因个体差异而丰富多彩,对症下药的激励手段也由此而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智力背景、知识基础等因素不同运用不同的激励手段,做到因人而异。一些学生的成绩很好,可以激励他们把成绩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给他们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一些学生的成绩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励他们达到一个可以完成的目标。如果学生的目标都是同一个水平,成绩好的学生觉得没有动力,轻松达到目标,进丧失进取心;对成绩差的学生会来说或许是一个遥遥不可及的目标,觉得反正达不到就不想学等。因此,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是成功运用激励手段的前提和基础。
  (二)激励要做到奖惩适度。奖励和惩罚都是激励手段的重要内容,作为对立面,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到激励作用,就看教师如何运用和把握,做得不适度不但起不到激励效果,还会影响学生动机的产生和兴趣的培养。
  (三)激励要做到公平合理。好表扬是人之天性。但传统教学中,只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获得掌声和鲜花,成绩落后的学生连一句激励的话儿教师都吝惜不已。这是典型的不尊重个体差异和不以人为本的表现。激励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同样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人能力有强弱之分,只要学生在原有状态上“跳一跳”,实现了“摘桃”的目标,都因受到激励和表扬。新课标的目标中就明确写道:“数学教学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只要学生努力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他所在能力范围的最大发展,他就是成功的。因此,我们激励学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不能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感到教师的“不公”待遇,从而影响学习情绪和学习效率。
  (四)激励要做到及时有效。管理学中明确指出激励要遵循时效性原则,要把握好激励时机,“雪中送炭”和“雨后送伞”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激励越及时,越有利于将人们的激情推向高潮,使其积极性和创造力连续有效地发挥出来。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使其产生学习的持续动力。
  二、激励手段的运用方法
  很大教师报怨,我寻找不到始终充满激情与动力的学生。要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是兴趣和动机,而兴趣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需要外在手段。激励是既经济又便捷的良好手段。这种手段虽简单,但也需要一定方法和要求。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不能单纯地讲授课本“死”知识,应多鼓励学生去探究,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说,干一件事,知道它,了解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乐在其中。“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这就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产生爱好,爱好它就要去实践它,达到乐在其中,有兴趣才会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数学学习中,我们把这种从自发的感性的乐趣出发上升为自觉的理性的“认识”过程,这自然会变为立志学好数学,成为数学学习的成功者。
  (二)因人制定学习目标。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较容易实现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由消极学习上升到积极学习。对于学生达到目标可以进行适度的表扬或者奖励,让学生有进一步努力的动力;如果达到目标,什么表扬或奖励都没有,会造成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丧失信心,体验不到学习成功感,就不会感受到学习快乐,也就难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影响学习效率,影响目标达成。
  (二)物质、精神结合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是激励手段中的两种常用方法。我认为长期目标实现可运用物质激励,短期目标达成可采用精神激励,给学生持续鼓劲充电。在精神激励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究的,我们可榜样激励,也叫典型示范,就是通过榜样来教育学生、鼓舞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方法。榜样是一面旗帜,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容易引起人们在感情上的共鸣。同时,有了榜样,使得大家学有方向,赶超有目标,而且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强,号召力大。教师要善于发现榜样,积极扶植和培养榜样,宣传榜样,组织大家学习榜样,给学生带来精神动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激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创造性和主动性,培养学数学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文,关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职教通讯,2003.3。
  [2]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周鏐,浅谈数学教学艺术[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10。 
  • 【发布时间】2014/10/24 14:02:51
  • 【点击频次】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