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密切联系时政,深入理解教材──从奥巴马医改案理解美国政治制度

 

【作者】 张淑梅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2009年,凭借当时民主党控制美国参众两院的有利条件,民主党人奥巴马总统不失时机地推行医改法案。该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但是,该法案的核心条款成为核心争议点,被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通过了废除议案,但因参议院仍被民主党控制,所以这一议案几乎不可能在参议院通过。原因是,一方面,参众两院有不同的议事程序,如参议院历史学家里奇说:“参议院的议事程序给了少数派更大的权利,可以是少数党,也可是多数党内的少数派别。任何一个参议员都可以阻挠议事日程。而在众议院是多数决定一切”;另一方面,即使获得参议院通过,总统也可否决众议院的废除议案。
  这个案例集中体现了美国国会两院内部、以及立法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有助于我们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深刻理解
  高中历史课程必修一在叙述美国政治制度时,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架构:如联邦权力与州权力的划分;联邦政府的三权分立和两党政治。但因幅所限,教科书无法深入分析美国宪法制定和政治制度设计的深层原因,造成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为解释这“所以然”,需要进一步了解美国政治制度形成的思想根源。
  美国立国的思想基础是清教的宗教思想和世俗的西方民主思想传统,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这一基础包括几个支柱:首先,清教相信“性本恶”,认为人人有欲望、易犯罪,所以对世间的一切权力和人的行为必须加以限制;其次是西欧“天赋人权”理论,即《独立宣言》中提到的人类某些不可让渡的权利,包括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第三,清教与欧洲启蒙思想有深刻而紧密的联系:清教认为上帝授予人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道理”,与世俗社会的“理性”追求不谋而合;第四,关于三权分立、建立相互制衡的政治主张,也与清教对权力和人性的畏惧相吻合。
  在关于医改案的激烈争辩背后,反映的实际是美国两党的哲学分歧。共和党和民主党两者都拥护自由、平等以及民主政治和自由企业制度,但两者的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他们解决具体社会问题的不同主张。
  共和党一贯反对“政府的福利主义”,共和党所代表的保守派价值观反映了“美国梦”所追求的价值内涵。他们主张勇于冒险和辛勤工作的人应获得更多的经济报偿,因为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力,有利于社会整体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的进步。
  民主党所代表的“自由派”是当今美国政治上的“左派”,源于罗斯福新政。它主张较大政府和较强的政府干预,主要通过向富人征收累进税、增加政府开支和制定有限的政府计划等措施,来医治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弊病,以补偿贫困的弱势群体。
  从对思想和哲学层面的分析中,可以清楚看出美国政治制度运作的理念基础,使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教科书的叙述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本源,强化对教科书强调的若干要点的理解。
  首先,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最高法律,神圣不可侵犯。教材特别提到“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不同政党对某一政策和法案的争论的最终解决手段,要以联邦宪法为依据,由最高法院对它们进行“合宪还是违宪”的判定,这种裁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屡见不鲜。总统要对联邦宪法负责、最高法院根据美国宪法进行解释与裁决的权力,表明了宪法的神圣性和司法的独立性。
  其次,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和州权之争是美国政治史中的永恒话题。国家的重要权力,如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归于联邦政府。但为避免过度集权,各州可在不违背联邦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26个州能够起诉联邦政府,而且不少州根据“州权”理论,拒不实行医改法案,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联邦权力与州权之争是美国政治史中的永恒话题。
  第三,针对“人性恶”?必须实行分权制衡。课文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的结构,既立法、行政和司法的三权分立,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在这个案子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三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即使众议院通过的法案,还要经过参议院批准;参议院通过了,总统仍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对行政和立法机构之间的争论有最终解释权。这种设计的用心良苦,来源于“人性恶”理论对人性的不信任,对权力过度集中会产生腐败的担忧和恐惧。
  第四、人民拥有的宪法权利。教材还提到《权利法案》,即联邦宪法中的前10条修正案中给以人民言论自由、自由结社和请愿的权利。在这个案子里,人民意志的表达虽未发挥关键作用,但表现了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从这一案子中,能清晰看到人民为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举行的游行、请愿和辩论,看到听证会和民意调查等表达民意的渠道。
  第五、两党政治的思想根源。
  教科书对美国政党制度也有简要的叙述,特别提到“驴象之争”。教材强调,虽然两党代表不同理念,但没有本质区别。美国内战后,特别是伴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共和民主两大政党的区别越来越小。在根本意识形态上,应当说没有本质区别,在一些事关国家根本政治和经济制度问题上,也没有实质性差异。因为从本质上讲,两大政党所奉行的路线和对内外政策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保持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捍卫美国的国家利益。
  但是,两党的渊源和传统毕竟有所不同,特别是“新政”以来,两大政党的政治哲学分歧日趋明显。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主党因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作用和地位的空前提高,更巩固了“广大人民党”的形象。二战后的几个民主党总统仍继承和弘扬本党传统,分别提出类似“新政”(下转第21页)(上接第96页)的口号和纲领,如杜鲁门的“公平施政”、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和“向贫困开战”等,因而获得更多美国普通人的拥戴。而共和党总难摆脱“大资产者”和“社会精英”等上层阶层代言人的传统形象。
  在伦理道德上,共和党恪守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如坚持新教强调的人的“品质”,恪守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坚持传统的家庭观和婚姻观、反同性恋、反堕胎和主张禁酒等等,反映了社会中上层的价值取向。如1992年大选中,老布什就死咬克林顿在越战时的“逃兵”表现,在“个人品质问题”上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民主党则相对“自由”,希望突破传统,在上述问题上与共和党持截然相反的观点,比如支持同性恋者的“婚姻”权利和“自由堕胎”的自由权利等,更多反映了社会下层的思想和利益。
  在某些社会政策上,两党各有自己的纲领和主张。比如,共和党主张小政府,反对扩大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物方面的预算开支;主张减税,将财政盈余还之于民;在社会福利方面,担心过度宽容的福利制度,将助长公民的依赖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惰性。他们鼓励个人奋斗、自立自强,不依赖政府。他们认为民主党的福利政策鼓励了浪费和弄虚作假。反之,民主党坚持认为,应当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反对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要求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控制企业活动,主张将财政盈余用于教育和医疗的新项目上。民主党深信,美国社会的急迫问题是社会不平等没有得到纠正,联邦政府必须出面干预社会经济问题;呼吁联邦政府承担州和地方政府福利开支的沉重负担,要求联邦政府为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福利,如救济和医疗保险等。
  • 【发布时间】2014/10/24 14:07:20
  • 【点击频次】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