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对高中政治课堂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认识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政治课鲜活的课堂活动方式,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思维潜能,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必须主动转变观念,熟练掌握和科学有效运用这一新的课堂学习方式,绽放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思维之美。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析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所谓合作探究是在一定的学习共同体中为完成特定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意识,实现人生价值观的升华,达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目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逐渐进入政治课堂成为鲜活的课堂活动方式,而如何在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成为高中政治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合作探究进行了探索。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四个环节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包括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认识问题、互助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拓展运用问题。
1.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把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形成在课堂上需探讨的问题。
2. 自主探究,认识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提前掌握的学生自主生成的问题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独立思考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做好梳理。
3. 互助合作,解决问题。
在这一阶段中,先在自主学习小组内将各自独立思考的观点进行进行组内交流、讨论和探究,并集中组内观点,派出代表在全班分享,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讨论、交流、互助评价、共同探究。通过反复的修正和完善,最后在全班形成共识。
4. 归纳拓展,运用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明确知识运用的范围,以精选习题为载体,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升华和应用。把在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热情,把学生从枯燥的被动式教学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参与性、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形成了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师生共同解决学习问题的课堂局面,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光彩。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前提。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合作探究的立足点。传统的学习行为与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行为基本由老师包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参与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要求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适应形式转变观念,对师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大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亲身参与、体验和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科学组建学习共同体,这是合作探究的基础。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差异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要充分发挥好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就必须在充分掌握学生各方面实际和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以优带劣,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自主学习小组,否则合作探究就可能成为几个优生的独角戏,大多数同学就会成为沉默的看客,懒于思考,懒于发言,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的效果大大降低,人人都是主体、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探究者、人人都是创改造者就难以实现。
3、恰当的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是合作探究的土壤。
情境是合作探究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创设怎样的情境直接关系合作探究能否顺利开展。在日常情境的设置中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必须关注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如果范围太大,内容太空洞,不能做到情境生活化,这样的情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功效。情境设置既要立足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又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口味,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功效。同时必须情境交融,境既是感情的载体,也是思维的载体,为境而境,这样的情境也就失去了思维之美。
4. 问题设置要有探究性,要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这是合作探究的关键和核心。
《英特尔未来教育》认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是21世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最重要的行为特征之一。”合作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探究价值。一方面是合作探究的问题本身要有思维度,这样才能激发思考探究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学习能力才会提高。如果问题本身缺乏深度,若书本基本概念,现存结论等就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合作探究也就失去价值。另一方面是对所质疑的问题要在理解教材知识,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深挖本质,分析要透彻,理解要深刻,要揭示实质,而不能浅尝则止。
5、完善有效的激励、反馈和评价机制是合作探究的助推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必须及时恰当地给予引导、点拨与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表扬与激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合作探究的成功体验,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广泛地参与合作探究,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保持探究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6、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要相得益彰,这是合作探究的保障。
合作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同伴互助学习,二者要有机结合起来。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互助学习强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探讨、共享学习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激发思维潜能。因此既要积极参与主动自主学习,又要互助合作学习。离开自主学习的互助合作好比鸟儿失去翅膀,离开互助合作的自主学习好比鸟儿失去了翱翔的天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政治课鲜活的课堂活动方式,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思维潜能,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必须主动转变观念,熟练掌握和科学有效运用这一新的课堂学习方式,绽放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思维之美。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析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所谓合作探究是在一定的学习共同体中为完成特定任务,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是一个动脑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意识,实现人生价值观的升华,达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目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逐渐进入政治课堂成为鲜活的课堂活动方式,而如何在课堂教学有效地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成为高中政治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合作探究进行了探索。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四个环节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包括四个环节: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认识问题、互助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拓展运用问题。
1.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获取信息,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把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以自主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形成在课堂上需探讨的问题。
2. 自主探究,认识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提前掌握的学生自主生成的问题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要求每一位学生根据老师创设的情境,独立思考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做好梳理。
3. 互助合作,解决问题。
在这一阶段中,先在自主学习小组内将各自独立思考的观点进行进行组内交流、讨论和探究,并集中组内观点,派出代表在全班分享,最后在全班范围内讨论、交流、互助评价、共同探究。通过反复的修正和完善,最后在全班形成共识。
4. 归纳拓展,运用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整理,明确知识运用的范围,以精选习题为载体,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拓展升华和应用。把在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习热情,把学生从枯燥的被动式教学中解放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参与性、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能,形成了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学生走上讲台展示,师生共同解决学习问题的课堂局面,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光彩。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前提。
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合作探究的立足点。传统的学习行为与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行为基本由老师包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参与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要求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因此教师必须适应形式转变观念,对师生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大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亲身参与、体验和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科学组建学习共同体,这是合作探究的基础。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的差异是绝对不容忽视的。要充分发挥好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就必须在充分掌握学生各方面实际和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按照以优带劣,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自主学习小组,否则合作探究就可能成为几个优生的独角戏,大多数同学就会成为沉默的看客,懒于思考,懒于发言,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的效果大大降低,人人都是主体、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探究者、人人都是创改造者就难以实现。
3、恰当的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是合作探究的土壤。
情境是合作探究学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创设怎样的情境直接关系合作探究能否顺利开展。在日常情境的设置中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必须关注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如果范围太大,内容太空洞,不能做到情境生活化,这样的情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功效。情境设置既要立足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又不能一味迎合学生口味,这样就失去了教育的功效。同时必须情境交融,境既是感情的载体,也是思维的载体,为境而境,这样的情境也就失去了思维之美。
4. 问题设置要有探究性,要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这是合作探究的关键和核心。
《英特尔未来教育》认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是21世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最重要的行为特征之一。”合作探究必须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探究价值。一方面是合作探究的问题本身要有思维度,这样才能激发思考探究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学习能力才会提高。如果问题本身缺乏深度,若书本基本概念,现存结论等就会使学生丧失兴趣,合作探究也就失去价值。另一方面是对所质疑的问题要在理解教材知识,正确理解社会生活的基础上深挖本质,分析要透彻,理解要深刻,要揭示实质,而不能浅尝则止。
5、完善有效的激励、反馈和评价机制是合作探究的助推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必须及时恰当地给予引导、点拨与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表扬与激励,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合作探究的成功体验,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广泛地参与合作探究,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保持探究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6、自主学习与互助学习要相得益彰,这是合作探究的保障。
合作探究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同伴互助学习,二者要有机结合起来。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互助学习强调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探讨、共享学习成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激发思维潜能。因此既要积极参与主动自主学习,又要互助合作学习。离开自主学习的互助合作好比鸟儿失去翅膀,离开互助合作的自主学习好比鸟儿失去了翱翔的天空。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政治课鲜活的课堂活动方式,符合现代教学发展趋势和内在要求的,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思维潜能,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必须主动转变观念,熟练掌握和科学有效运用这一新的课堂学习方式,绽放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思维之美。
- 【发布时间】2014/10/30 10:57:33
- 【点击频次】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