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心理效应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育心的过程,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并非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是认知的过程、满足自身心理需要的过程。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心理效应;启示
作为政治教师,应该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的研究心理学知识,依据中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实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能够坚持这样做对学生健康成长与终生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扼要地介绍几种心理效应,谈谈这些心理效应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门坎效应的启示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了有利于调动学生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应该将总目标或综合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经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的子目标,而一旦实现了小目标,迈过第一道“门坎”,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然后逐步提高目标层次,学生便能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为了更好地发挥门坎效应,教师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如下原则。
1、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制定子目标或小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目标,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也就是要把目标制定在学生心理“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全面分析学情和教材,找准“最近发展区”,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
2、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具体性。每个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总是存在差异,为了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找准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必须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依据优中差生知识基础,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子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目标的参与性。教师在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不仅要了解学生,而且还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使其在目标制定过程中,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责任,产生实现目标的兴趣和动力。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目标,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激发了去实现更大目标的动机。
二、“空白效应”的启示
中国有个句子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它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语言变得苍白无力,人们早已从作者描绘的场景,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心理实验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
据有关实验表明: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入课堂后,注意的持久性大约能维持20分钟。在这之后,学生的神经便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我们把课堂的45分钟都用来讲授知识点,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课堂效益比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留白。
1、教学内容巧“留白”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发现从教师所讲中得不到所缺失的知识时,那块“留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的去寻找、去填补。切忌不要面面俱到得讲,将自学思考的权力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品尝知识获得的快乐。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中,谈到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时,我只讲了劳动者应该如何做,其他留给同学们,大家纷纷发言,整堂课学生学的津津有味,形成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可喜局面,受到很好的效果。
2、 质疑问难巧“留白”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留白”。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学习意识的本质时,谈到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我立刻提问:“狼孩有没有意识”?问题提出之后我略作等顿。课堂像炸开了锅,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之间甚至开始争执起来,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是什么,这样通过思考、争执获得的认识远比直接传授的效果要更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板书设计巧“留白”
板书设计,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力求以尽可能简约精确的文字、符号、线条和图表反映尽可能丰富的内容,是教学设计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重要内容必须在板书中体现出来,而有些内容则可通过省略号或置空的办法使之隐去,形成板书上的“留白”,最后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对着留白的板书将课堂内容回忆一遍,达到巩固的目的。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以心理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心理效应规律,能增进师生沟通艺术,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心理效应;启示
作为政治教师,应该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认真的研究心理学知识,依据中学生心理变化发展的规律实施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探究欲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能够坚持这样做对学生健康成长与终生发展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下面扼要地介绍几种心理效应,谈谈这些心理效应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门坎效应的启示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为了有利于调动学生实现目标的积极性,应该将总目标或综合目标分解成若干个经过学生努力可以实现的子目标,而一旦实现了小目标,迈过第一道“门坎”,再加上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欢乐,然后逐步提高目标层次,学生便能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为了更好地发挥门坎效应,教师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应注意如下原则。
1、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制定子目标或小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的目标,学生通过努力可能达到,也就是要把目标制定在学生心理“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因此,在制定目标时要全面分析学情和教材,找准“最近发展区”,以确保目标的合理性。
2、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具体性。每个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总是存在差异,为了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找准每个学生“最近发展区”,必须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依据优中差生知识基础,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子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目标的参与性。教师在给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不仅要了解学生,而且还要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目标的制定,使其在目标制定过程中,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责任,产生实现目标的兴趣和动力。学生经过努力达到目标,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从而激发了去实现更大目标的动机。
二、“空白效应”的启示
中国有个句子叫:“此时无声胜有声”。它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语言变得苍白无力,人们早已从作者描绘的场景,人物的心理活动、行为举止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心理实验表明,在演讲的过程中,适当地留一些空白,会取得良好的演讲效果,这就是空白效应。
据有关实验表明:学生的注意力被引入课堂后,注意的持久性大约能维持20分钟。在这之后,学生的神经便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我们把课堂的45分钟都用来讲授知识点,容易使学生感到厌倦,课堂效益比较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留白。
1、教学内容巧“留白”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发现从教师所讲中得不到所缺失的知识时,那块“留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的去寻找、去填补。切忌不要面面俱到得讲,将自学思考的权力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品尝知识获得的快乐。在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中,谈到如何解决就业问题时,我只讲了劳动者应该如何做,其他留给同学们,大家纷纷发言,整堂课学生学的津津有味,形成一个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可喜局面,受到很好的效果。
2、 质疑问难巧“留白”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实际上是学生进入积极思考状态前的一种短暂的心理状态上的“留白”。教师应设法创设质疑问难的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的状态,以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在学习意识的本质时,谈到意识是人脑所特有的机能,我立刻提问:“狼孩有没有意识”?问题提出之后我略作等顿。课堂像炸开了锅,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之间甚至开始争执起来,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是什么,这样通过思考、争执获得的认识远比直接传授的效果要更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板书设计巧“留白”
板书设计,言简意赅,一字千金,力求以尽可能简约精确的文字、符号、线条和图表反映尽可能丰富的内容,是教学设计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板书设计的内容进行艺术处理,重要内容必须在板书中体现出来,而有些内容则可通过省略号或置空的办法使之隐去,形成板书上的“留白”,最后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对着留白的板书将课堂内容回忆一遍,达到巩固的目的。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以心理学原理为指导,遵循心理效应规律,能增进师生沟通艺术,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 【发布时间】2014/10/30 10:59:54
- 【点击频次】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