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有效校本教研模式探微

 

【作者】 边巴卓玛

【机构】 西藏日喀则地区萨迦县扎西岗乡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教研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需要校本教研的跟进。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师生发展为目的来解决学校实际存在的问题,是理论与实践共存、研究与成果共享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无论是传统的常规教研活动还是课改下以校为本的特色校本教研,各学校的教研组是教学研究最为基层的实体,每学年每学期都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但是并不意味着开展的教研活动都是有效的,高效的。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一讲到教研活动就吐苦水,情绪很大。比如说,“那是教研员的事情” “那是名教师的事情” “对教学帮助不大” “浪费时间及精力”等等。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态度呢?是因为相当一部分教师平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与要求开展的教研工作,没有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没有形成应有的整合效应,各搞各的,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那么如何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呢?下面是笔者对有效校本教研的模式的一点初步探究,仅供参考。
  一、 “微课题”研究
  “微课题”是以教师个人为研究主体(谁研究)、以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什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为什么研究)的课题。
  微课题研究,是教师基于实际,以解决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问题为任务,对自身工作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探究与行为跟进的研究活动。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中说人情。”钱锺书谈中国诗、中国画时打过一个比方:“从飞沙、麦浪、波纹里看见了风的姿态。”微课题应该是方寸之内可驰骋的篆刻,应该是尺锦犹见“上河图”的苏绣,应该是碧水倒映蔚蓝天的清溪……一个转瞬即逝的细节,一句无意有心的话语,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一幕淡而有味的情景,都可以牵出一个韵味无穷的微课题。
  其“生成”方法:由一点引发,再运用相似律,进行联想,或在事件之间进行勾联,使原本点上的“个问题”得以类型化,成为面上的“类问题”。
  虽然微课题的开口小,仅能触及新课程的某一点,甚至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细节,但丝毫不会影响它的价值,因为它是在完成量的囤积,它能让新课程理念烙上“我”的印记,这是教师所需要的教育科研,也是教师能完美操持的教育科研。
  可以这样说,微课题研究能够“破解贴身的教育难题,收获先进的教育理念,蕴积灵动的教育机智。” “以追问领跑,用尝试助跳,增智慧涵养,升成长品位。”
  二、“教学反思”式教研
  反思就是研究,就是充满激情的创造性探索。“反思”式教研是学校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教研方式,学校要把它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重点强化。
  一是强化“课前反思”。课前反思就是对教案科学预设,使教案更具科学性和规范性,以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测能力。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创造力,强化集体备课 ,共同探讨预设方案,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水平。科学预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科学构想教学环节、教学策略 、探究问题、探究活动;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进行提前预测等等,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准备条件。
  二是强化“课中反思”。课中反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自动反思,并使课堂教学活动高质高效地运行,以促使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迅速提高。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课堂调控和应变能力,对课堂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能展现教师的教学机智灵活应变;对课堂中出现的闪光点,能及时捕捉,抓住生成契机,及时调整预案,采取有效策略,激活创新思维,这是课中及时反思才能达到的最佳效果。
  三、“教育沙龙”式教研
  沙龙式教研是一种有利于青年教师主动参与、自由发挥的教研模式。这种教研形式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问题的澄清,在澄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参与式、互动式、实战式的教研活动,它是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学校要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沙龙式教研活动,以一个问题为切入点展开研讨,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以引起教师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理念的升华。让青年教师在各种思想碰撞中,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促进教师个人反思与领悟,发展教师潜力,挖掘教师成长内核;在沙龙活动中,让青年教师感受与新课程一同成长的快乐与收获,体验不断探索新课改带来的欣喜,体验合作与研究的喜悦,达到双赢的效果。通过大家“品一品、聊一聊”,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更多的创新模式。
  四、网络教研——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的有效载体
  与传统的教师们围坐而谈的教研活动相比,几年来掀起的网络教研给有效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建立学科网站(学校网站内的网页)、学科论坛、教师博客与教师博客群,实现教研互动和教学资源共享,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进行网络教研,可以有如下几种主要方式,一是同步式网络(下转第51页)(上接第59页)教研,即利用论坛将传统教研活动搬到论坛上同步进行,让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其一般步骤为:教研公告—教案讨论—课后反思—自主评课—教研总结。二是主题式网络教研,即先确定一定的主题,在论坛上开展讨论,然后根据主题要求开教研课,并把课堂实录放到网络上供大家研究评议,最后写出自己的反思,总结出主题讨论的结果。三是案例式网络教研,即以学校为单位,提供各科教学的一些典型案例放到论坛上供学科老师学习讨论。四是引领式网络教研,即发挥教研员、学科研究专家、骨干教师的作用,回应一线教师的困惑,聚集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点难点焦点问题。五是远程合作式网络教研,即利用网络,就某个项目,区域学校之间开展合作研究。六是个性化网络教研,即随着网络教研的推广和普及,出现的许多自发的、个性化的网络教研,如个人教学随想、个人班级日志等。
  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 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习主体为中心的校本教研理念,有利于解决同伴互助低水平重复、同校教师不合作等问题。广阔的网络平台打破了“校本”即“本校”的局限,实现了教师与他校教师、指导教师的互动,使教师从中学会提问、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既提高了同伴互助的广度、深度,又保证了指导的个别针对性。网络环境,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校本教研不管有何特色?教研活动不管怎样开展?都需用“实”撑起一片天空。我觉得务实是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务实传递着积累与渐进的思想,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相信只要踏实每一步,我们的教研工作就会有效,就能孕育出一片姹紫嫣红!
   参考文献:
   1、祖雪英,赵芝:《创新校本教研模式,丰富校本教研内涵》《教育实践与研究》,2009年第五期
  • 【发布时间】2014/10/30 11:10:49
  • 【点击频次】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