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是锻炼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初始阶段,也是促进小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拓展的关键阶段。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每位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小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小学生有效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也使小学生在今后的事件处理中可以做到有条不紊,思路敏捷,条理清晰,分析到位。这些也都是学好小学数学的优势。而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里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趣教学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难免会因为教材内容进展太快,教材过于专业造成的跟不上进度的问题。所以,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教师应该尽量的联系实际生活,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给学生的数学知识的代入感,帮助学生正确的理解数学知识内容,促进数学知识的尽快吸收。这也是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小学生能够将生活经验与课堂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例如,学习“认识数字4”时,可以视频投影动物园场景,让小学生寻找其中与数字4有关的动物或者其他物品,这样抽象的数字“4”就与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给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外,我们还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进行数学知识的带入。如,小学教材中的鸡兔同笼的问题,这是小学课程中比较经典的课程之一。教师在上这一节课时,可以带入相关的典故,以此来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介绍鸡兔同笼问题问题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其漂洋过海在别的国家出现了不同的变式题目。如日本的龟鹤问题:乌龟和鹤共8只,一共有20只脚,问乌龟和鹤各有几只?学生顿时有了兴致,让他们独立思考几分钟后,展开讨论。一位学生说,如果都是鹤,应该是8×2=16只脚,现在是20只脚,多了4只脚。每只乌龟比鹤多2只脚,4÷2=2,故应该是2只乌龟,8-2=6只鹤。受其启发,又一位同学说,如果都是乌龟,应该是8×4=32只脚,现在20只脚,还差12只脚,每差2只脚替换一只鹤,12÷2=6,故应该是6只鹤,8-6=2只乌龟。这样的讨论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知识,也可以优化课堂氛围。鸡兔同笼问题其实是可以在学生不同学段都学习的很好素材。如在高年级时有道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共有62只头,200只脚,问有几只鸡?给出三个选项:A.21 B.24 C.27。这道题当然也可以用刚才的思路做,即62×4=248,248-200=48,48÷2=24。但也可以不动手计算,猜测出答案。注意到它是一道选择题。200是4的倍数,兔子的脚是4的倍数,这样,鸡的只数只有为偶数,才能保证其结果为4的倍数。而偶数选项只有B。学生从这里明白,数学也并非都要动手计算,只要对数字的特点熟悉,有时是可以猜测答案的。学生们在生活中也能够运用相关的数字知识,进一步的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
二、营造良好课堂,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因此,小学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氛围营造,让学生能够活跃在课堂上。在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台讲、学生下面听。这让很多小学生按捺不住,总想动起来。毕竟小学生年纪较小,很多时候玩性很大,让他们乖乖坐着,可能心早已不在课堂上了。因此,教师应当营造出一个活跃的课堂,让学生觉得课堂一样很有趣,并爱上学习,主动学习。如,在一年级下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想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个假设性场景,假如你得到了10元,你会拿去做什么?要花多少?在哪个方面上花呢?这时候让学生自行讨论,并让学生一一来讲解自己的想法。或许有的学生说我要拿3块钱买冰淇淋,2块钱买糖,5块钱买一个小汽车模型。又或许有吃货学生说我要都买吃的,各种零食等等,一下子课堂氛围就开始活跃起来,对人民币也就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同时,还让学生熟悉了数字10的拆分。最后,教师做一个总结性讲解,拿出各种面额纸币、硬币来让学生辨别,还可以给学生拓展一些人民币的相关历史。
当然,活跃课堂氛围还有很多的方式,需要教师根据班集体学生情况进行设置。如写出趣味等式12=3×4;56=7×8;12=3+4+5等等。还可以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等。也可以多利用当下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班班通等工具开展多元化的视频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快乐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强烈的需求,也就能够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深化学生潜意识中的自主学习观念。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每个人经过努力去做的事情,都希望得到相应的肯定,这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学生也不例外。对于学习进步较快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肯定及表扬,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同时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使学生更愿意认真努力去学习以获得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传统的棍棒教育已不适合当今的教学状况,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尝试赏识教育,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就好像我们用摄像机照照片,我们的镜头总是对准那些闪光的瞬间,而其他的场景被我们有意的忽视了。看待我们的学生,就应该有这种聚焦的专注力,找到优点后,要放大、放大、再放大。如,有的学生抢答时急于举手,可是回答错了,这时我们就可以换个角度表扬他,说他勇气可嘉!或者说他表达流利,离问题的解决只有一步之遥等等。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少批评,多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此外,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进师生感情。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否则,有一些学生由于害怕批评,不敢问教师问题,结果疑问得不到解决,影响到后续的学习。教师还要热爱思考,喜欢数学,正所谓“身教大于言传”。教师只有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达到新的高度。
四、发挥课堂教学机智,采取多样化的评价,使学生愿学
数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新课程标准要求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这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8的乘法口诀》中,我发现一个学生在做“4只螃蟹几条腿时,是这样做的:列式8×4,四八三十四条腿。”这时我没有急于作出评价,问旁边的学生:“你觉得他的回答怎么样?”“老师,他的式子对了,是8×4,但计算结果错了。应该是在8×3的基础上多了一个8,用三八二十四加8等于32。”学生的回答太妙了,我不禁为他鼓起了掌。又如,在买东西的活动中,有个学生付错了钱。我问:“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如何?”这个学生低垂着头说:“很不好,糟透了。”我再让他的同桌评价一下,“他虽说付错了钱,但他是第一个冲上讲台参加活动的,他真大胆!”这时,付错了钱的学生用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则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又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开展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评价,不仅能从教学模式上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更关键的是还要能发掘教师所忽略的细小环节和微弱的闪光点,要能够聚焦,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自信心。
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提高整体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好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付出实际的行动,坚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不断为他们创造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扎实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在以后的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崇威.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3(01):128.
[2] 陈学红.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实践中感悟“真谛”——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中旬),2012(10):10.
[3] 鞠长春.凸显能力培养过程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习能力培养问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4):63.
[4] 叶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6):71.
[5] 朱满喜.让数学光芒暖透学生心灵——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 2013(06):60-61.
[6] 米进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A].中国北京: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4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 2014-04-27:178.
- 【发布时间】2022/4/25 13:59:34
- 【点击频次】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