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地理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技巧
【关键词】 ;
【正文】地理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空间性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比较困难,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较容易,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呢?通过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法的改革和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才能使繁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创造有效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趣味性、积极性,促进地理知识网格状的构建。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地理研究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电脑合成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节地理利用电视录像播放《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和地球的各种景观地貌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并伴有动感优雅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生命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存在、繁衍?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地球的呢……等等?”于是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动机,打开本节内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万分,课堂效果明显提高。在对初中学生讲述时,由于学生的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性的加上一些小插曲,如联系时事热点,学习的一些诗词句子,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板图教学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板图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板图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做到内容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但出现的地名较多,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呢?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大的中国轮廊图,然后让学生分别绘出各行政区的位置轮廊,标出其省会和简称,利用区域轮廓使学生产生联想,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祖国版图轮廓像一只报晓的雄鸡,傲视东方,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西藏是雄鸡的尾巴,台湾、海南是雄鸡的脚。黑龙江似一只飞翔的天鹅,山西似平行四边形,陕西似一个兵马俑,湖南和江西两省像亲密无间的伴侣,广东像伸进海洋的象鼻,青海像高原牧区的一只免子等。再指导学生通过拼图游戏进行动手操作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地理科学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开放性,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性问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钻研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对现有教材适当招宽加深,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讲解“地球仪”这节内容时,让学生自己一人准备一个小球和一支彩笔,在课堂上先教指导他们如何在小球上绘出赤道、地轴和南北两极点,然后提出让他们自己在小球确定经纬线,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使学生如终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究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要求。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参与机会。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讨论、对话、即兴演讲、实验实践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正确方向,得出结论,然后再演示地球自转方向与刚才相反,那么北京和纽约哪个地方先看到日出等,假设地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为90°时,地球上还存在四季更替现象吗?学生不弄清地理原理,靠死记硬背是很难作出正确判断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象性推测的例题,让学生动手演示、思考回答。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地理教学中只有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言、行、情互相交融,理念寓于其中,才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集中体现“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对启迪学生智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通常会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津津有味地学习,并从中获得巨大满足。地理研究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电视录像、幻灯片、电脑合成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各种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节地理利用电视录像播放《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和地球的各种景观地貌及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图片,并伴有动感优雅的乐曲,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在浩渺的宇宙中,有一颗美丽的星球,她披着蓝色的面纱,载着无数的生灵环绕着太阳在不断地转动,她在太空中怎样遨游?她怎样形成了今天的面貌?生命为什么可以在地球上存在、繁衍?人类是怎样认识和改变地球的呢……等等?”于是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和动机,打开本节内容,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万分,课堂效果明显提高。在对初中学生讲述时,由于学生的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就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需要教师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经常性的加上一些小插曲,如联系时事热点,学习的一些诗词句子,使课堂更具有感染力和启发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板图教学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板图教学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使板图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就能做到内容生动具体,概念深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且也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内容,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但出现的地名较多,采用怎样的教法才能使学生比较容易记住呢?首先,我在黑板上画出一幅大大的中国轮廊图,然后让学生分别绘出各行政区的位置轮廊,标出其省会和简称,利用区域轮廓使学生产生联想,把抽象的材料加以形象化教学,祖国版图轮廓像一只报晓的雄鸡,傲视东方,东北三省是雄鸡的头,新疆、西藏是雄鸡的尾巴,台湾、海南是雄鸡的脚。黑龙江似一只飞翔的天鹅,山西似平行四边形,陕西似一个兵马俑,湖南和江西两省像亲密无间的伴侣,广东像伸进海洋的象鼻,青海像高原牧区的一只免子等。再指导学生通过拼图游戏进行动手操作的形式,符合学生的心智特点。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目的,教学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地理科学由于它一定的难记性,为聪明学生所不以为然,又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中下学生所畏难。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教给学生独立探求、索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优秀的学习品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地理学科研究对象的开放性,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开放性问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在钻研和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对现有教材适当招宽加深,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例如:在讲解“地球仪”这节内容时,让学生自己一人准备一个小球和一支彩笔,在课堂上先教指导他们如何在小球上绘出赤道、地轴和南北两极点,然后提出让他们自己在小球确定经纬线,寻找它们各自的特点,使学生如终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研究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要求。
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特点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参与机会。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情境,给他们多提供一些讨论、对话、即兴演讲、实验实践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正确方向,得出结论,然后再演示地球自转方向与刚才相反,那么北京和纽约哪个地方先看到日出等,假设地轴与地球公转平面的夹角为90°时,地球上还存在四季更替现象吗?学生不弄清地理原理,靠死记硬背是很难作出正确判断的,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超乎常规、进行假象性推测的例题,让学生动手演示、思考回答。既可丰富学生的想象,加深对正面事物的理解,又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教师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达到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转化,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地理教学中只有将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言、行、情互相交融,理念寓于其中,才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利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集中体现“教学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思想,对启迪学生智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4/11/17 16:23:20
- 【点击频次】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