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养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教师要想方设法,创新兴趣培养策略,让学生在音乐兴趣驱使下自觉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
关键词:初中音乐 学习兴趣 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向成人过渡的阶段,是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应试”“中考”指挥棒的影响,音乐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素质教育功能,还制约着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标为此强力呐喊:“?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那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这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在之驱动下,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探寻到了几点适于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下面,与君共勉。
一、运用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缘故。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激励评价是一介对症的良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点赞,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比方说,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得真快!很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运用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到教师的熏陶和感染,自觉向教师学习。
四、运用现代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班班通”工程全面实现,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已成为现代课堂的典型特征。传统音乐知识教学,只能通过教师讲解传授,当遇到学校不具备某种器材时,教师只能效仿,不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视觉记忆。而现在电子白板和智能大屏电视的形象展示下,知识不再静态和抽象,而是负载到图片、文本、动画、声音等载体到呈现于学生视野,既拓展学习方式,又强化记忆。很多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从抽象到直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教学音乐知识“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的区别”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八个台阶,依次标有“do re mi fa sol la si do”,用一个进行了动画设置小圆球,点击音阶的动画。当鼠标点击小球时,小球会自动由低到高跳上去,同时奏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这八个音来,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音是有高有低的,如果音的排列就向小球上楼梯一样,由低到高的排起来,就叫音的上行。”然后再次点击小球,小球就会从高音do一直跳回中音do。“这就是音的下行。”通过演示,学生从无形到有形直观了解了音的“上行”与“下行”有何区别。由于 快速获得成功,受到情感体验,因而兴趣大增。
总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会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认知兴趣,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自觉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锦,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问题的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1。
[2]邹爱民、马东等,音乐教育学[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关键词:初中音乐 学习兴趣 培养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向成人过渡的阶段,是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时期。然而,由于“应试”“中考”指挥棒的影响,音乐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素质教育功能,还制约着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新课标为此强力呐喊:“?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那如何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呢?这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在之驱动下,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我探寻到了几点适于学生兴趣培养的策略。下面,与君共勉。
一、运用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与条件使之得以实现。这种环境与其说是物质的,不如说是情感的,尤其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缘故。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都会受压抑。另外,教师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到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成为教师和学生的兴趣中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成功能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激励评价是一介对症的良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点赞,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以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上。比方说,在我的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得真快!很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已经激发了他们学习信心,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遗弃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运用优秀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而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与他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有极大的关系,好的音乐作品可以激起学生的创造或表现欲望。而没有接触过好的音乐作品的学生是不可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的。所以,教师应该提供尽量多的优秀的音乐作品,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音乐课本中的欣赏课都是选取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这还不够,还需我们教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优秀作品,用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值得学生信赖和崇拜的还是教师的音乐素质。教师通过各种演出或个人表演展示给学生欣赏,不但会让学生觉得很现实,而且也会树立教师的威信,因为你的形象值得学生去学习和借鉴,学生才会崇拜你,进而受到教师的熏陶和感染,自觉向教师学习。
四、运用现代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班班通”工程全面实现,网络环境下的音乐教学已成为现代课堂的典型特征。传统音乐知识教学,只能通过教师讲解传授,当遇到学校不具备某种器材时,教师只能效仿,不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视觉记忆。而现在电子白板和智能大屏电视的形象展示下,知识不再静态和抽象,而是负载到图片、文本、动画、声音等载体到呈现于学生视野,既拓展学习方式,又强化记忆。很多乐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接受,从抽象到直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在教学音乐知识“上行音阶与下行音阶的区别”时,我用多媒体制作了八个台阶,依次标有“do re mi fa sol la si do”,用一个进行了动画设置小圆球,点击音阶的动画。当鼠标点击小球时,小球会自动由低到高跳上去,同时奏出do re mi fa sol la si do这八个音来,再配上老师的讲解:“同学们,音是有高有低的,如果音的排列就向小球上楼梯一样,由低到高的排起来,就叫音的上行。”然后再次点击小球,小球就会从高音do一直跳回中音do。“这就是音的下行。”通过演示,学生从无形到有形直观了解了音的“上行”与“下行”有何区别。由于 快速获得成功,受到情感体验,因而兴趣大增。
总之,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著地去探索。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兴趣不到“着迷”的程度,就不会出现灵感,更别谈思维的创造性。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和认知兴趣,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自觉进行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锦,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问题的分析[J].新课程学习(上),2011。
[2]邹爱民、马东等,音乐教育学[J].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 【发布时间】2014/11/17 16:43:01
- 【点击频次】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