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关键词:收集素材 营造氛围 联系生活 改变评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使我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中培养“乐之者”的重要性。小学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年级的写作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写作水平。为了让刚学写作文的学生能轻松拿起笔,写下生动优美的作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注意收集素材,以备写是之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亦是如此,要想写好作文,收集好的素材是先决条件。那如何收集好素材呢?我教学生从以下几点入手:1、是写读书笔记,让学生从好书中收集,记名人名言,记好词佳句,记点睛之笔,写读书感想。2、是日常生活中收集,调动学生眼、口、耳、鼻等感官,把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意义的人和事,印象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有趣的动植物,四季的更替,景物的变化,游玩是的所见所闻一一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写时之用。3、是让学生充分想象,捕捉自己的奇思妙想,感情浪花等,并及时记录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我发现学生再也很少怕写作文而发出的埋怨的声音了,换来的是一篇篇生动优美的好文章了。学生一旦学会了方法,兴趣也随之增长,到了写作时哪用老师去催促呢?
二、营造氛围,激发写作情感
无数的事实证明,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好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并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习作课上,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努力构造一个民主、轻松的环境,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才有真情实感。
三、联系生活、挖掘写作资源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问题。起步阶段更是如此。这与教师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误,我们总是告诫学生,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值得写的,到头来,学生反而缩手缩脚,无从下笔。
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纸,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讲述假期浏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电视节目,畅谈自己的理想,倾吐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往,写下来就是作文!
每一次的习作教学活动,根据习作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如写有关于秋天风景的习作,可以让学生把上学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园写进作文;也可以写校园、草地、山坡……还可以在写作之前带领学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树林里观赏那里的风景。再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的学生看了田野里农民伯伯堆的草垛,能把它写成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松树……这样的好句子,写得很形象、生动,跟他仔细观察自然景色是分不开的。
四、放手写作、突出写作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
1、作文时空多些弹性:
⑴从时间上说,由于学生习作基础、生活经验、材料积累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作文题,有的一节课能完成,有的一节课根本不够。因此,应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后,交流讨论,自行修改。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允许课外查找资料,寻找帮助。
⑵从空间上说,可根据习作的实际需要,课前做好习作准备,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等。课中允许自由结合,自由“拜师”,自由朗读习作,小组帮助修改,课后相互评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度重写。
⑶从习作要求上说,对习作的内容、写法、字数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按行文所需,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2、习作内容自行选择:
学生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其选择的习作内容自然也不一样,高明的教师总是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各种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习作的兴趣和需要。
3、习作语言多些个性:
小学生的语言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要肯定小学生大胆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句式,不强求他们的语言表达成人化,单一化。
五、改变评价、提高写作热情
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也不应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应实事求是地、因人而异地看待他们。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激励,促使他们在各自的中国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说:“儿童写作不光是语言学习的需要,还是为了健康、自然地宣泄感情,和别人沟通。学生的作文必须有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因此,作文讲评课上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把写得好的习作挂在“学习园地”中展示,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自改作文。在作文评价时注意采取各种形式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不断鼓励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我能行!”“我是优秀的!”
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做法,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定能让学生写作的第一步走得轻松、自在而愉快。
作者简介:刘振军,男 ,汉族,197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省神木县人,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1999年8月参加工作,2008年8月起担任神木县万镇小学校长,主要从事教学和管理研究工作。
关键词:收集素材 营造氛围 联系生活 改变评价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好作文教学方面的工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接受的挑战,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摸索,使我深深感受到作文教学中培养“乐之者”的重要性。小学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年级的写作文,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写作水平。为了让刚学写作文的学生能轻松拿起笔,写下生动优美的作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注意收集素材,以备写是之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亦是如此,要想写好作文,收集好的素材是先决条件。那如何收集好素材呢?我教学生从以下几点入手:1、是写读书笔记,让学生从好书中收集,记名人名言,记好词佳句,记点睛之笔,写读书感想。2、是日常生活中收集,调动学生眼、口、耳、鼻等感官,把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意义的人和事,印象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有趣的动植物,四季的更替,景物的变化,游玩是的所见所闻一一用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以备写时之用。3、是让学生充分想象,捕捉自己的奇思妙想,感情浪花等,并及时记录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我发现学生再也很少怕写作文而发出的埋怨的声音了,换来的是一篇篇生动优美的好文章了。学生一旦学会了方法,兴趣也随之增长,到了写作时哪用老师去催促呢?
二、营造氛围,激发写作情感
无数的事实证明,宽松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的好关系,有利于学生自主并全身心地参与学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因此,在习作课上,教师应该利用各种手段,努力构造一个民主、轻松的环境,激发学生写作的情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东西才有真情实感。
三、联系生活、挖掘写作资源
“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是困扰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问题。起步阶段更是如此。这与教师在取材方面限制太多有误,我们总是告诫学生,什么是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值得写的,到头来,学生反而缩手缩脚,无从下笔。
其实,捅破蒙在“作文”之上的一层纸,就会发现作文就是生活,有生活就有可写的素材,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没有不可写进作文的。讲述假期浏览的经历,讲述自己的社会见闻,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电视节目,畅谈自己的理想,倾吐自己的快乐和烦恼……目之所及,耳之所往,写下来就是作文!
每一次的习作教学活动,根据习作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从生活中取材,如写有关于秋天风景的习作,可以让学生把上学路上的田野、小路、菜园写进作文;也可以写校园、草地、山坡……还可以在写作之前带领学生去草地上,山坡上,树林里观赏那里的风景。再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的学生看了田野里农民伯伯堆的草垛,能把它写成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松树……这样的好句子,写得很形象、生动,跟他仔细观察自然景色是分不开的。
四、放手写作、突出写作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
1、作文时空多些弹性:
⑴从时间上说,由于学生习作基础、生活经验、材料积累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作文题,有的一节课能完成,有的一节课根本不够。因此,应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后,交流讨论,自行修改。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允许课外查找资料,寻找帮助。
⑵从空间上说,可根据习作的实际需要,课前做好习作准备,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等。课中允许自由结合,自由“拜师”,自由朗读习作,小组帮助修改,课后相互评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二度重写。
⑶从习作要求上说,对习作的内容、写法、字数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按行文所需,该长则长,该短则短。
2、习作内容自行选择:
学生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其选择的习作内容自然也不一样,高明的教师总是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各种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习作的兴趣和需要。
3、习作语言多些个性:
小学生的语言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要肯定小学生大胆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句式,不强求他们的语言表达成人化,单一化。
五、改变评价、提高写作热情
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也不应该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应实事求是地、因人而异地看待他们。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成功的激励,促使他们在各自的中国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曾说:“儿童写作不光是语言学习的需要,还是为了健康、自然地宣泄感情,和别人沟通。学生的作文必须有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因此,作文讲评课上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评议,把写得好的习作挂在“学习园地”中展示,让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自改作文。在作文评价时注意采取各种形式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不断鼓励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位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我能行!”“我是优秀的!”
我相信,通过以上的做法,一定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一定能让学生写作的第一步走得轻松、自在而愉快。
作者简介:刘振军,男 ,汉族,1978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陕西省神木县人,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1999年8月参加工作,2008年8月起担任神木县万镇小学校长,主要从事教学和管理研究工作。
- 【发布时间】2014/11/17 16:48:42
- 【点击频次】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