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创设情境是激趣的良好策略

 

【作者】 李文宇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东城实验学校

【摘要】 创设情境是激趣的良好策略,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让情境富有趣味性和实效性,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自我建构中来。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创设情境 激趣 有效策略;
【正文】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道:“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又补充道:“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具有的重要意义。现在,激趣教学虽已成为教师共识,但很多教师激趣无辙,观念有却无法通过教学行为展现出来。我们知道,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如果教学过程不充满趣味性,那我们数学学习就更加枯燥乏味了。所以,我们教学的首选项应在激趣上。当然,激趣方法很多,而我认为情境是最有效的措施。
  一、通过创设悬念情境激趣
  好奇心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初中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还较差,好奇更为强烈。教学中,我们可抓住学生这种心态,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前置应用,创设新奇的悬念情境,这样不但能激趣,还能激发学生探求热情。如教学“求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教师首先对学生提出“将你的年龄乘以5后加上19,再把结果乘以2减去38,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一秒钟说出你的年龄”,刚接触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震惊,认为老师是多么了不起,而当我将式子(5a+19)*2-38化简得到10a时学生则会发出阵阵的感叹,原来奥妙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化简求值的重要性。
  二、通过创设冲突情境激趣
  认知冲突就是当个体意识到个人认知结构与环境或是个人认知结构内部不同成分之间的不一致所形成的状态。创设冲突情境就是要打破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现有平衡,激发内驱办,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引起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我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课本上通过实验和画图的方法用反例说明了有两个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你能说出有两个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什么情况下不等吗?”这个问题一提出立刻就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教学中,只要我们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冲突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参与欲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与主动思维,从而为取得课堂教学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三、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趣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我们数学学习的良好方法,也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创设生活情境,在让学生感觉数学实用的同时,也能体验到数学的无穷趣味。当然,我们运用的生活实例一定要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或身边事件,这样更有利于激趣,促进学生主动分析,认真思考。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一节时,我创设了如下情境:A、B两家超市以相同的价格出售同样的商品,为了吸引顾客,各自推出了不同的优惠方案:在A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出3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原价8折优惠;在B超市累计购买商品超出200元之后,超出部分按8.5折优惠。设顾客预计累计购物x元(300)。试比较顾客到哪家超市购物更优惠?说明你的理由。这是一个关于经济问题的生活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需要数学”,从而因“有价值”而感到实用和趣味丛生。
  四、通过创设实践情境激趣
  让学生思维在指尖上闪耀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落实到教学中就是运用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精心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主动动手,自己去探究、去实践、去创新,主动获取知识,丰富操作经验,发展动手能力。如教师在进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内容教学时,使用几何模型或多媒体课件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探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会是一个怎样的图形”时学生很难凭借空间想象能力回答完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学生也无法去体会和想象,但如果动手实验,利用萝卜、苹果等材料进行动手切割,学生很快就容易得到结论。又如利用“剪纸”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个概念,更是快速而精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做”中悟“趣”提“趣”。
  五、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激趣
  数学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少的的数学故事和数学趣闻。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趣味资源巧妙地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和引用,就能抓住学生好奇心。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给学生讲“商高与周王的对话”、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百牛宴’的传说;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给学生讲关于笛卡尔如何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讲“有理数乘方”时,讲国际象棋发明的故事;讲“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引入丢番图的墓志铭;讲“无理数”时,讲数学史上的三大危机;讲“概率”时,讲讲商场里搞摸奖活动中的概率问题等。通过故事的引入,不仅可以还数学以新奇,给学生以兴趣,还能使学生感受数学魅力,从而唤醒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总之,创设情境是激趣的良好策略。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尽量发挥情境的独特作用,通过情境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数学的实用和有趣,从而主动参与课堂,参与知识的我建构。值得提出的是,我们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要仅为了激趣而“荒了目标”,步入一味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奇而忽略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错误圈子,我们要注重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2]吕世虎,《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3]王立嘉,《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例》,宁波出版社,2004。
  [4]潘莉霞,《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分设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奠宙、赵小平,《当心“去数学化”》,数学教学,2005.6。
  

  • 【发布时间】2014/5/4 10:38:29
  • 【点击频次】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