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扎龙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析

 

【作者】 国 淼

【机构】 黑龙江省伊春林业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在维护和调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扎龙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保持了该区野生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保存了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特有的遗传性,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基因库之一。湿地不仅具有调蓄洪水、改善区域小气候、净化水体、改善水质等生态功能,而且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生态效益。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鹤类等水禽为主体的珍贵、稀有、濒危鸟类和湿地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在我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且具有中国地域特征的湿地生态系统,而且也为各种依赖湿地环境生存、栖息的野生生物种群的栖息、繁衍提供了生活场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扎龙湿地保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法制不健全以及对扎龙湿地过度开发等原因,造成扎龙湿地日益减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湿地原有的生态功能逐步被削弱甚至部分丧失。
  一、扎龙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1、湿地植被严重退化
  20世纪初,扎龙湿地人烟稀少,植被生长茂盛,还处于原始自然状态。50年代中后期大量人口移入,村屯逐渐兴起成立,一系列畜牧业和芦苇生产企业各种资源被广泛开发利用。至70年代本地区土地资源利用率达到了100%。目前扎龙保护区所在地域涉14个乡镇的56个村屯及10余个农牧渔苇企事业单位人口的增长使出现非正常演替、草原植物群落种类减少,有的已经绝迹。
  2、水资源短缺,水量补给不足,水质污染严重
  近年来,乌裕尔河上游的城镇工业逐年增多,排放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加上湿地被围垦后施用的化肥、农药等,增加了有机污染的含量,近些年来由于乌裕尔河与双阳河的上游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增加,截流分流了大量水源,使入境水量年平均量明显减少,自净能力降低,缺水年份明显增多,沼泽植被退化,水体已呈富营养化趋势。
  3、野生动物资源迅速减少
  随着人类的不合理开发,违法狩猎以及公路、水渠等大型工程的修建,野生动物的天然保护条件逐渐被破坏,动物栖息繁衍空间日益减少。进入90年代,鸟类的种类及数量明显减少。掠夺式的过渡捕捞,使鱼类资源濒临枯竭,现在除兔科、鼠科以外其他兽类都明显减少。
  4、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加剧 
  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二者是对立的,保护区的任务是履行保护自然资源的职责,但保护区的划定又使当地的资源开发规模和利用形势受到限制,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扎龙自然保护区内的耕地因受旱、涝、风、沙、盐碱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极不稳定,同时在扎龙湿地保护方面,政府又缺少相关的政策予以管理,因而只注意社区生产生活对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而忽视保护区的建立给社区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
  5、开发资金短缺
  进行湿地保护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在目前的条件下,由于资金不足引发一系列问题,丰富的湿地资源无能力开发和利用,造成旅游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盲目的增加项目,导致设施不配套,品位不高,缺乏吸引力。资金短缺造成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如对扎龙湿地的宣传力度不够,限制其知名度的提高,也限制了宣传保护湿地资源的教育活动。
   二、扎龙湿地保护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保护生态资源
  要实现扎龙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可以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大范围地宣传保护其自然资源及珍惜物种,也可以借助资料手册、标语、布告及宣传车等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保护生态资源从我做起。另外要加大对扎龙湿地周边居民的教育,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能力管理资源和进行控制,使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资源保护的过程中来。 
  2、增加进水量,改善生态环境
  扎龙湿地保护的根本性问题是水。面临扎龙湿地愈加严重的缺水问题,各部分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由此可以积极进行多方协作,加大引嫩江水补充湿地水源及地下水补给的方式。利用现有的水利工程将嫩江水定期引进扎龙湿地不仅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治理了水污染,还缓解扎龙湿地目前面临的缺水危机。 
  3、多筹措资金,积极补偿,恢复湿地原始生态动能
  制约扎龙湿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键之一就是缺乏资金。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是深入改革湿地资源开发管理体制,将湿地的保护性开发引进股份制、合作制、外资独资、民营制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是设立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基金,成立基金会。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退耕还湿,逐渐的恢复湿地的原始生态功能。
  4、完善立法,确保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通过立法,特别是以地方专门立法的形式调整人们在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强立法,将湿地资源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是有效保护湿地生态资源的长久之计。让法律意识深入人心,让法律知识贯彻落实,通过不断的交流与合作将湿地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5、倡导生态旅游,实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战略
  扎龙湿地是以保护丹顶鹤为主的珍稀水禽及其赖以生存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生态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经济效益和政治影响,又兼有文化、旅游、教育等多种效益。扎龙湿地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观赏的科研价值,发展生态旅游业必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谋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对于扎龙湿地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保护湿地任重而道远,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完全禁止湿地开发是不现实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仍然要被利用,但必须要坚持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的原则,坚持开发利用服从于保护,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建立由保护区、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科研单位等共同参与的联合保护机制,实现这块生态价值巨大的原始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 【发布时间】2014/11/17 16:49:05
  • 【点击频次】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