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培养的实践探索

 

【作者】 马春梅

【机构】 四川省华蓥市双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良好的学习情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驱力。加强学生学习情感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形成,激发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情感  培养
  情感,一种非智力因素,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倾向性态度,是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总和。而学习情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喜或恶的态度体验。我们知道,良好的学习情感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进行“我要学”的内驱力,是主动克服困难的动力系统。而很多学生“谈学色变”,没有学习爱好,这就是缺乏积极学习情感的表现。为此,新课标明确“既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目标。因此,我们要加大学生学习情感培养力度,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如何对小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有效培养。
  一、更新情感教育目标观念
  数学教学三维目标明确指出,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知识,发展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全面提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建立稳定、积极的数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十分必要的。研究表明,情感障碍如缺乏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抱负水平低,坚持性差,情绪波动大等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必然使其学习行为消极,滋生厌学、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支配下,学生不可能进行有效学习,致使学习困难不断产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广大教师首先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端正教育思想,从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确立教学目标,实施快乐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和教学质量。
  二、营造民主平等情感氛围
  要创设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首先教师必须保持积极心态和良好教学情感。教师是课堂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良好情绪、积极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必备条件。在轻松愉快情绪氛围下,学生情绪随之高涨,产生浓厚兴趣,彰显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充分发挥。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形成和谐共鸣,进一步增进感情,形成师生同步的良好数学情感场,产生积极心理效应。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致力于学的服务观念。教师要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教态要亲切,语言要和蔼。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最后得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率=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设想一个情绪不好、面目狰狞的教师能把学生教好吗?所以,教师的态度是激发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直接原因。
  (二)平等施教的民主观念。教学要民主,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漠不关心;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哪怕是错误的见解。
  (三)激励为主的评价观念。采取鼓励、及时评价,保护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提问、做作业和其他数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上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许多经验表明,及时鼓励、表扬,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效果。
  三、创设愉悦乐学心理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教师要创设愉悦乐学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削除学习上的心理压力。一些实施愉快教学的教师,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值得学习。
  (一)激趣导入。根据小学生好奇求新的心理,设计新颖问题导人新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直观教学。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抓好直观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和具体性。主要包括实物直观、模拟直观(课件)、图表直观、语言直观(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
  (三)灵活方法。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点,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每一项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多种学习经验的综合。
  四、建立探究创新心理情感
  要建立探究创新的心理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为学生增设“疑问”和“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积极性,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主动探索知识、发现规律,获得成功体验。但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探究的问题要科学,过简过繁都不利于探究。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索性问题尺度把握不够,一方面,所给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缺乏思考的余地.不点就通、不思就懂的问题是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另一方面,所给出的数学问题又不能过于复杂、高深,如果超出了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将会使学生由于对知识理解、问题解决过于困难而产生厌烦心理。探究性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蹦几蹦”就能摘到“桃子”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障碍,激发学生认识冲突,诱发学习内驱力。学生在探索过程会遇到这样或那样困难,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一方面,要加强学习方法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他们克服认知上的障碍,强化积极情感;另一方面,要用直接或用暗示的方式把期待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他们体验到老师的亲切与信任,从中受到激励,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数学情感。
  总之,教师要更新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因为情感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起着关键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在培养学生素质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参考文献:
  [1]傅海伦,论学生数学学习信念的形成与培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
  [2]洛松扎西,新课程理念下数学学习情感培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刘仍轩,课堂教学情性评价的研究与实践[J].中小学数学,2008。
  [4]高子林,了解小学生数学学习基础与需要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7。
  • 【发布时间】2014/12/1 16:34:45
  • 【点击频次】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