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中学课间操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学校课间操一定会成为“阳光体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定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让我们为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而不懈努力,让课间操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课;课间操,探究
农村中学课间操是学校生活制度的一项合理规定,课间操是全校学生参加的最的、最有保证的一项体育活动,是根据学生健康和学习的需要而安排的,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培养正确身体姿态的一种易行的教材。课间操的整体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综合水平的体现。它表现出自觉、经常以及群体性的基本特征,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以及辐射的功能。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学习效率有一定的界限,超过了界限就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在学习记忆之后,应该做适量的运动。合理的运动负荷能使运动中枢神经细胞得到抑制,更好地休息。如按课间操的要领认真地做、用力地做,使肢体的活动加大,心脏的搏动加快,呼吸加深,使血液循环,从而使在前两节课中积累的疲劳更快消除。这对调节学生身心,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同时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也得到了保证,为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农村中学现在课间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市对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加强,每年都要对各中学进行一次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检查,检查内容除对学校体育器材、场地之外,还对体育教学、课间操、课外活动进行检查,因此各学校都利用课间集中学生做广播体操。根据每年的检查情况来看,大多校开展课间操出现了流于形式的现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来到操场后,仅仅是无可奈何地应付差使,有的学生干脆躲避参加,有的即使站到了规定位置、做操时也是要么随大流地来回走动,要么懒洋洋地伸伸臂、弯弯腰,做出来的动作一点也不到位,让人看起来不像做操,而是在随意比划动作。这样的做操不仅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也影响了学校形象,对学校的组织纪律也是一种破坏。思想重视不够。个别学校对“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一是大课间活动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学校不组织,不能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活动效果,二是部分学校没有晴雨两套活动方案,阴雨天不组织学生活动。三是个别学校领导认为体育活动仅是体育教师的事,没有全校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难以开展。四是部分学校课间活动强调集体活动,学生个体活动少。器材少。一是数器材量少,人均不到一件,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半都达不到,村小最为严重,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一部分学生只能在一旁观看,有时还会出现争抢器材现象。二是器材种类少,除了毽子、跳绳、球类就没有别的器材了。这不仅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还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没有自己想玩的器材,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活动的参与率和活动效果自然得不到提高。场地小,设施少。由于活动场地小,学生活动时比较拥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有许多活动因没有足够的场地而不能开展,如足球、篮球等。体育设施匮乏,有些学校水泥地坪面积小,遇上阴雨天,室外活动就不能开展。这些都制约了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活动内容杂。许多学校一味地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学生各玩各的,有的一个班级活动的项目多达十几个,学生玩的时候,也不固定,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任其自由,为玩而玩,没有锻炼的层次性,缺乏技能训练指导。虽然玩得大汗淋漓,起到了锻炼身体,愉悦心境的目的,但是运动技能得不到提高,也形成不了学校特色。活动目标单一。只注重身体素质锻炼,活动缺少跟艺术、学科课程的整合。
课间操对中学生的影响。课间操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起到锻炼作用,符合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用脑卫生,学生紧张学习时,大脑一直处于大负荷的活动中,持续时间过长,易发生疲劳和学习效率降低,此时最需要休息,休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止休息,另一种是活动性休息,活动性休息是通过改变学习内容和方式,达到消除疲劳目的,体育锻炼是最积极的活动性休息,它可以使大脑功能活动得到更加充分的恢复。利用课间做一些集体操,活动筋骨,即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放松大脑,体脑结合,一张一弛。同时,课间操对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风,以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观,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合理安排好课间操,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
课间操的作用。课间操是学校生活制度的一项合理规定,是全校学生参加的最稳定、最有保证的一项体育活动,是根据学生健康和学习的需要而安排的,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培养学生正确身体姿态的一种易行的教材。课间操的整体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及综合水平的体现。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学习,课后加强适量运动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合理的运动负荷能使运动中枢神经细胞兴奋,迫使学生上课时思维中枢神经细胞得到抑制,得到更好的休息。如按课间操的要领认真地做、用力地做、动作规范地做,使肢体的各个部位活动增大,心脏的搏动加快,呼吸加深,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使在前两节课中积累的疲劳更快消除。这对调节学生身心、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等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也得到保证,为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奠定基础。
课间操的改进原因。课间操在学校就是广播操,已做了多年。由于天天如此做操,组织模式死板,内容枯燥,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常出现无故请假,或心不在焉的懒散现象。虽然经常采取检查、评比等措施进行整顿、治理,工夫下得不少,但总是作用不大,更谈不上根本好转。同时还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天气。如果在下雨、大雾、高温炎热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课间操活动基本无法开展,学生只能在过道上“闲逛”。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不是因为学生不认真对待,而是课间操管理体制有缺陷。能否增加一些节奏明快、音乐感强、拥有流行元素的课间操,能否编制一套室内广播操来适应天气的因素,能否改变只做广播操枯燥单一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做广播操的兴趣,是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可见,课间操的规范与改进已势在必行。
农村中学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体育工作,学校要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及培养团结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要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学校要充分发动全体教师参与“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挖掘传统体育,设计活动项目,丰富活动内容。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活动,既为学生提供榜样,又提高教师身体素质。充实器材。没有器材,活动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学校买一些(大件器材),学生自备一些(小件器材),师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器材),很好地克服了农村中小学经费紧张问题,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办成事。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采,也应凸显活动的整体性和特色性。也就是要求既有学生自主活动,又要有学校统一的整体性活动。这不仅体现在做操上,也应体现在活动上。整体性活动与自主活动相结合,以学校为单位的整体性可多排练一些特色活动,遵循现代艺术与地方乡土文化相结合,如排节奏欢快的秧歌舞、动感的迪斯科、竹竿舞、韵律操等。由于儿童的兴趣的保持有一定的时间性,活动内容应做到科学更换,始终以全新的活动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活动热情,始终让学生在鲜活的活动中,尽情地挥洒激情,流淌快乐。班级活动是大课间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学校要想有特色,必须要做到班班有特色,每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1-2个整体性活动,教师要注重指导,规范组织训练,让学生掌握每种器材的锻炼方法和使用技能。在活动安排上可将整体活动和自主活动相互结合,如一、三、五为整体活动,二、四、六为自主活动交错进行。既满足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赋予活动生活化的同时,也让活动走上了课程化。与此同时也赋予了活动与艺术性、观赏性、科学性与一身,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必将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课间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活动的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贯彻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发展,既要增长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又要放松心情,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训练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增加学生夺取胜利的信心与勇气,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及团队精神。这就必然要求大课间活动要与艺术、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达到多元化目标。
农村中学可以自编班操(广播操、韵律操、一二一健力操、哑铃操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课间锻炼基本上以广播操为主。广播操是由专家专门研究编排的,对动作的设计具有 科学 性,有其动作比较简单、容易普及的优点。但全国上下,长期只听同一支曲子,做着同一动作,似乎少了个性,能否改变这一传统的模式,创造出既锻炼身体又提高学生兴趣的课间操内容创编班操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是体育锻炼的主人,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己设计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课间操,更能提高锻炼效果。自选其它项目。再好的东西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厌倦,何况课间操多年千篇一律,每天都做同一套动作,难怪学生缺乏活动的激情。我们可以自选其他项目来充实课间操的内容,将单一的广播体操扩充为韵律操、拍手操、棍棒操、音乐操、模仿操(劳动模仿、运动模仿等)、哑铃操、沙袋操等,使课间操的内容由单一变为丰富、多彩、厚实。同时可以增加 中国 武术内容。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间操,既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又使中华武术好男儿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可开展学习武术操、少年拳、五禽戏、武术组合等。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同样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形式上的改变,采用分年级、分班、分组做操。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广播操都是全校性活动,铃声一响,全校学生都到操场上集合,统一做广播操。打破传统的统一做操的形式,采用班、组、年级为单位组织活动。各班、组和年级可以有计划地选择内容、场地器材,这样既利于小集体、个性的发挥,又便于组织管理,同时还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改革课间操乐曲的选配。乐曲要多样化,课间操的内容不仅要丰富、多彩、厚实,其乐曲的选配也要多样化。定期改变项目和形式,或可一个星期中规定星期一、星期三为全校统一做广播操的时间,其他几天各级、班、组可以安排不同的内容,并定期进行轮换,相当于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既体现学校的总体凝聚力又体现不同班级的个性。
改革课间操的建议。目前,农村中小学课间操质量仍是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虽然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认识到目前的课间操存在着不少问题,设法进行改革,制定了不少措施,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付之实施。但加强课间操的改革与管理,应引起各中小学的全面重视与支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把课间操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来抓,应进行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和实验、改革,使之形成一套新的课间操体系,把以前单一的课间广播操和现今多种内容与形式的课间 体育 活动综合起来,把课间操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要适当延长课间操时间,但运动负荷的设计和安排要适量,以保证学生的锻炼达到最佳效果,学生既炼身健体,又不影响第三节课的学习精力;改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要通过课间操的形式变换提高各年级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和能力。每周的课间操应既有固定内容,又有变换的时段。即使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也可增添“高手演示”环节,让技艺高超的师生通过表演带动其他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课间操的内容搭配、形式组合、 音乐 选配、评比奖励要全面合理,泛中有精,活而有新,充分发挥健体、育人、塑心的综合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丰富课间操的活动内容。内容丰富了,学生锻炼的兴趣提高。密切关注学生的锻炼兴趣,及时更新课间操的内容,保证锻炼质量,切忌“一变了事”,让课间操再次流于形式;成立课间操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管理课间操工作。但课间操的管理者必须参与活动并乐在其中。课间操不应是普通学生的“专利”,学校的管理者、教职工、负责检查的学生干部也应融入活动之中。精通者可以给学生做示范,生疏者可以向学生学习。
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农村中学校课间操一定会成为“阳光体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定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各位同仁,让我们为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而不懈努力,让课间操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吧。
关键词:农村中学体育课;课间操,探究
农村中学课间操是学校生活制度的一项合理规定,课间操是全校学生参加的最的、最有保证的一项体育活动,是根据学生健康和学习的需要而安排的,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培养正确身体姿态的一种易行的教材。课间操的整体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以及综合水平的体现。它表现出自觉、经常以及群体性的基本特征,具有教育、导向、规范、约束以及辐射的功能。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学习效率有一定的界限,超过了界限就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在学习记忆之后,应该做适量的运动。合理的运动负荷能使运动中枢神经细胞得到抑制,更好地休息。如按课间操的要领认真地做、用力地做,使肢体的活动加大,心脏的搏动加快,呼吸加深,使血液循环,从而使在前两节课中积累的疲劳更快消除。这对调节学生身心,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同时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也得到了保证,为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农村中学现在课间操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市对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的加强,每年都要对各中学进行一次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检查,检查内容除对学校体育器材、场地之外,还对体育教学、课间操、课外活动进行检查,因此各学校都利用课间集中学生做广播体操。根据每年的检查情况来看,大多校开展课间操出现了流于形式的现象,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来到操场后,仅仅是无可奈何地应付差使,有的学生干脆躲避参加,有的即使站到了规定位置、做操时也是要么随大流地来回走动,要么懒洋洋地伸伸臂、弯弯腰,做出来的动作一点也不到位,让人看起来不像做操,而是在随意比划动作。这样的做操不仅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也影响了学校形象,对学校的组织纪律也是一种破坏。思想重视不够。个别学校对“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不够重视。一是大课间活动以学生自由活动为主,学校不组织,不能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和活动效果,二是部分学校没有晴雨两套活动方案,阴雨天不组织学生活动。三是个别学校领导认为体育活动仅是体育教师的事,没有全校发动,教师全员参与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难以开展。四是部分学校课间活动强调集体活动,学生个体活动少。器材少。一是数器材量少,人均不到一件,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半都达不到,村小最为严重,一部分学生在活动,一部分学生只能在一旁观看,有时还会出现争抢器材现象。二是器材种类少,除了毽子、跳绳、球类就没有别的器材了。这不仅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要,还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学生没有自己想玩的器材,挫伤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活动的参与率和活动效果自然得不到提高。场地小,设施少。由于活动场地小,学生活动时比较拥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效果。有许多活动因没有足够的场地而不能开展,如足球、篮球等。体育设施匮乏,有些学校水泥地坪面积小,遇上阴雨天,室外活动就不能开展。这些都制约了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活动内容杂。许多学校一味地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学生各玩各的,有的一个班级活动的项目多达十几个,学生玩的时候,也不固定,一会儿玩玩这个,一会儿玩玩那个,任其自由,为玩而玩,没有锻炼的层次性,缺乏技能训练指导。虽然玩得大汗淋漓,起到了锻炼身体,愉悦心境的目的,但是运动技能得不到提高,也形成不了学校特色。活动目标单一。只注重身体素质锻炼,活动缺少跟艺术、学科课程的整合。
课间操对中学生的影响。课间操活动对于中学生来说,可以起到锻炼作用,符合处于青春期学生的用脑卫生,学生紧张学习时,大脑一直处于大负荷的活动中,持续时间过长,易发生疲劳和学习效率降低,此时最需要休息,休息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静止休息,另一种是活动性休息,活动性休息是通过改变学习内容和方式,达到消除疲劳目的,体育锻炼是最积极的活动性休息,它可以使大脑功能活动得到更加充分的恢复。利用课间做一些集体操,活动筋骨,即能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又能放松大脑,体脑结合,一张一弛。同时,课间操对增进师生情感,提高凝聚力,形成良好的校风,以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和观,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合理安排好课间操,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
课间操的作用。课间操是学校生活制度的一项合理规定,是全校学生参加的最稳定、最有保证的一项体育活动,是根据学生健康和学习的需要而安排的,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培养学生正确身体姿态的一种易行的教材。课间操的整体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及综合水平的体现。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大脑发育还不完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超过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要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学习,课后加强适量运动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合理的运动负荷能使运动中枢神经细胞兴奋,迫使学生上课时思维中枢神经细胞得到抑制,得到更好的休息。如按课间操的要领认真地做、用力地做、动作规范地做,使肢体的各个部位活动增大,心脏的搏动加快,呼吸加深,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使在前两节课中积累的疲劳更快消除。这对调节学生身心、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等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也得到保证,为树立良好的班风、校风奠定基础。
课间操的改进原因。课间操在学校就是广播操,已做了多年。由于天天如此做操,组织模式死板,内容枯燥,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常出现无故请假,或心不在焉的懒散现象。虽然经常采取检查、评比等措施进行整顿、治理,工夫下得不少,但总是作用不大,更谈不上根本好转。同时还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天气。如果在下雨、大雾、高温炎热等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课间操活动基本无法开展,学生只能在过道上“闲逛”。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不是因为学生不认真对待,而是课间操管理体制有缺陷。能否增加一些节奏明快、音乐感强、拥有流行元素的课间操,能否编制一套室内广播操来适应天气的因素,能否改变只做广播操枯燥单一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做广播操的兴趣,是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可见,课间操的规范与改进已势在必行。
农村中学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学校体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重视体育工作,学校要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及培养团结精神,弘扬民族精神的积极作用。要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学校要充分发动全体教师参与“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挖掘传统体育,设计活动项目,丰富活动内容。组织教师全员参与活动,既为学生提供榜样,又提高教师身体素质。充实器材。没有器材,活动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学校买一些(大件器材),学生自备一些(小件器材),师生动手制作一些(简易器材),很好地克服了农村中小学经费紧张问题,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办成事。活动内容既要丰富多采,也应凸显活动的整体性和特色性。也就是要求既有学生自主活动,又要有学校统一的整体性活动。这不仅体现在做操上,也应体现在活动上。整体性活动与自主活动相结合,以学校为单位的整体性可多排练一些特色活动,遵循现代艺术与地方乡土文化相结合,如排节奏欢快的秧歌舞、动感的迪斯科、竹竿舞、韵律操等。由于儿童的兴趣的保持有一定的时间性,活动内容应做到科学更换,始终以全新的活动内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保持高涨的活动热情,始终让学生在鲜活的活动中,尽情地挥洒激情,流淌快乐。班级活动是大课间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学校要想有特色,必须要做到班班有特色,每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1-2个整体性活动,教师要注重指导,规范组织训练,让学生掌握每种器材的锻炼方法和使用技能。在活动安排上可将整体活动和自主活动相互结合,如一、三、五为整体活动,二、四、六为自主活动交错进行。既满足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赋予活动生活化的同时,也让活动走上了课程化。与此同时也赋予了活动与艺术性、观赏性、科学性与一身,形成了鲜明的学校特色,必将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课间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活动的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也是贯彻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打破以往单一的教学目标,更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元发展,既要增长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又要放松心情,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训练学生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增加学生夺取胜利的信心与勇气,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及团队精神。这就必然要求大课间活动要与艺术、学科课程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互相融合,达到多元化目标。
农村中学可以自编班操(广播操、韵律操、一二一健力操、哑铃操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期以来,课间锻炼基本上以广播操为主。广播操是由专家专门研究编排的,对动作的设计具有 科学 性,有其动作比较简单、容易普及的优点。但全国上下,长期只听同一支曲子,做着同一动作,似乎少了个性,能否改变这一传统的模式,创造出既锻炼身体又提高学生兴趣的课间操内容创编班操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学生是体育锻炼的主人,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和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自己设计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特点的课间操,更能提高锻炼效果。自选其它项目。再好的东西时间长了,也会产生厌倦,何况课间操多年千篇一律,每天都做同一套动作,难怪学生缺乏活动的激情。我们可以自选其他项目来充实课间操的内容,将单一的广播体操扩充为韵律操、拍手操、棍棒操、音乐操、模仿操(劳动模仿、运动模仿等)、哑铃操、沙袋操等,使课间操的内容由单一变为丰富、多彩、厚实。同时可以增加 中国 武术内容。把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间操,既锻炼了学生的体魄,又使中华武术好男儿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可开展学习武术操、少年拳、五禽戏、武术组合等。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这些项目同样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形式上的改变,采用分年级、分班、分组做操。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广播操都是全校性活动,铃声一响,全校学生都到操场上集合,统一做广播操。打破传统的统一做操的形式,采用班、组、年级为单位组织活动。各班、组和年级可以有计划地选择内容、场地器材,这样既利于小集体、个性的发挥,又便于组织管理,同时还利于增强集体凝聚力。改革课间操乐曲的选配。乐曲要多样化,课间操的内容不仅要丰富、多彩、厚实,其乐曲的选配也要多样化。定期改变项目和形式,或可一个星期中规定星期一、星期三为全校统一做广播操的时间,其他几天各级、班、组可以安排不同的内容,并定期进行轮换,相当于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既体现学校的总体凝聚力又体现不同班级的个性。
改革课间操的建议。目前,农村中小学课间操质量仍是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虽然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渐认识到目前的课间操存在着不少问题,设法进行改革,制定了不少措施,提出了不少有建设性的意见,并付之实施。但加强课间操的改革与管理,应引起各中小学的全面重视与支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应把课间操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内容来抓,应进行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和实验、改革,使之形成一套新的课间操体系,把以前单一的课间广播操和现今多种内容与形式的课间 体育 活动综合起来,把课间操的价值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改革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要适当延长课间操时间,但运动负荷的设计和安排要适量,以保证学生的锻炼达到最佳效果,学生既炼身健体,又不影响第三节课的学习精力;改变课间操的组织形式。要通过课间操的形式变换提高各年级学生自我锻炼的兴趣和能力。每周的课间操应既有固定内容,又有变换的时段。即使是同一内容的活动,也可增添“高手演示”环节,让技艺高超的师生通过表演带动其他学生的锻炼积极性,课间操的内容搭配、形式组合、 音乐 选配、评比奖励要全面合理,泛中有精,活而有新,充分发挥健体、育人、塑心的综合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丰富课间操的活动内容。内容丰富了,学生锻炼的兴趣提高。密切关注学生的锻炼兴趣,及时更新课间操的内容,保证锻炼质量,切忌“一变了事”,让课间操再次流于形式;成立课间操的组织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管理课间操工作。但课间操的管理者必须参与活动并乐在其中。课间操不应是普通学生的“专利”,学校的管理者、教职工、负责检查的学生干部也应融入活动之中。精通者可以给学生做示范,生疏者可以向学生学习。
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农村中学校课间操一定会成为“阳光体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一定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各位同仁,让我们为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而不懈努力,让课间操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吧。
- 【发布时间】2014/12/1 16:37:52
- 【点击频次】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