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新课标下班主任工作创新探微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更是一种需要技巧的实践活动。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随时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广阔的舞台,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锻炼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关键词:新课程 班主任工作 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和深入,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更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笔者在自己所带班级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的个人体会,愿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切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在班级管理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
在过去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习惯于大包大揽,“唯我独尊”,一切事情均由班主任说了算,使得学生学习形成依赖心理,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还有一些班主任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厚此薄彼。这些做法抑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我在刚接手管理初一新生时,就在新学期第一次班会上明确宣布我的观点:“班里每位同学在我看来都是位于同一起跑线上,你们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班里的同学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大家都是这个家庭的主人,希望大家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同学们听了我这番话,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我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管成绩如何均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班里任何事情,都与学生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心声,而决不凌驾于学生之上,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这样,连班里成绩较差的两个转学来的学生也为争创学校优秀班级而积极参与,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在校内外学雷锋,做好事,赢得了师生一致好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心理充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从而使学生树立了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视集体荣誉为个人荣誉,充分展现自我,释放自我,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班主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一个人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让学生主体意识、个人特点、自然天性得到充分张扬。如果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天性,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失败的教育。有些班主任喜欢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认为只有那样唯家长是从,唯老师是从,听话的“绵羊式”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样的班主任管理学生一般比较专制,管理结果只能使学生唯唯诺诺,毫无自己的主见,更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了。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天性,树立“人人有才,人才各异”的人才观,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扬长避短”,培养出优秀的创造型人才。我在班级管理中,总是以表扬和鼓励学生为主,而极少批评他们。并通过“我为班级添光彩,班级因我而自豪”等主题班会,增强学生发展自我,敢于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班主任要随时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锻炼空间和实践机会。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更是一种需要技巧的实践活动。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随时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广阔的舞台,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锻炼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强化班级管理,设立值周班长制。班里每一位学生轮流当班长,时间为一周,负责班级事务管理,做好值周记录。每月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对做得好的同学大力表扬,并把他们的名字登在班级光荣榜上。这一举措对那些成绩较差,从没当过班干部的学生触动很大,他们格外珍惜自己当班长的机会,总是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为同学服务。轮流当班长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树立了主人翁的意识,得到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2、对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和竞赛(如学科竞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体育比赛等),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一般来说,为了获奖,每逢活动或竞赛,班主任总是习惯于指定那些学习好的或有相关特长的学生参加,而其他学生则很少有机会参与。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各种竞赛活动总是避而远之,没有参与的热情和干劲,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消除竞赛活动产生的这一负面效应,每逢学校举行各种活动,我都鼓励那些从来未参加过的学生大胆去尝试一下,即使无法获奖,我也不责怪埋怨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别灰心,下次再试。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毕竟参加名额有限,因此我还经常在班里组织各种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唱歌比赛等,使班里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热情非常高,他们非常珍惜每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并通过活动,去发现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优势和潜能,从而战胜自我,实现自我。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管理班级并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当学生的“全职保姆”,而是要善于把握好每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当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和雕刻师,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成为二十一世纪优秀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2、《班主任之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2013.3
关键词:新课程 班主任工作 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推进和深入,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更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笔者在自己所带班级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我的个人体会,愿与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切磋。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在班级管理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
在过去应试教育体制下,许多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习惯于大包大揽,“唯我独尊”,一切事情均由班主任说了算,使得学生学习形成依赖心理,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还有一些班主任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厚此薄彼。这些做法抑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全班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我在刚接手管理初一新生时,就在新学期第一次班会上明确宣布我的观点:“班里每位同学在我看来都是位于同一起跑线上,你们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班里的同学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大家都是这个家庭的主人,希望大家不要轻易放弃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同学们听了我这番话,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我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不管成绩如何均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班里任何事情,都与学生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心声,而决不凌驾于学生之上,同学们充分体会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这样,连班里成绩较差的两个转学来的学生也为争创学校优秀班级而积极参与,他们利用各种机会在校内外学雷锋,做好事,赢得了师生一致好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心理充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使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从而使学生树立了较强的主人翁意识,视集体荣誉为个人荣誉,充分展现自我,释放自我,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班主任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和人才观。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一个人全面、和谐、自由地发展,让学生主体意识、个人特点、自然天性得到充分张扬。如果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扼杀学生的天性,无论出于什么目的,都是失败的教育。有些班主任喜欢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认为只有那样唯家长是从,唯老师是从,听话的“绵羊式”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样的班主任管理学生一般比较专制,管理结果只能使学生唯唯诺诺,毫无自己的主见,更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了。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天性,树立“人人有才,人才各异”的人才观,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扬长避短”,培养出优秀的创造型人才。我在班级管理中,总是以表扬和鼓励学生为主,而极少批评他们。并通过“我为班级添光彩,班级因我而自豪”等主题班会,增强学生发展自我,敢于创新的信心和动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班主任要随时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锻炼空间和实践机会。
创新不仅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更是一种需要技巧的实践活动。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随时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广阔的舞台,给每一位学生提供锻炼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强化班级管理,设立值周班长制。班里每一位学生轮流当班长,时间为一周,负责班级事务管理,做好值周记录。每月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对做得好的同学大力表扬,并把他们的名字登在班级光荣榜上。这一举措对那些成绩较差,从没当过班干部的学生触动很大,他们格外珍惜自己当班长的机会,总是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为同学服务。轮流当班长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树立了主人翁的意识,得到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2、对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和竞赛(如学科竞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体育比赛等),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一般来说,为了获奖,每逢活动或竞赛,班主任总是习惯于指定那些学习好的或有相关特长的学生参加,而其他学生则很少有机会参与。久而久之,一些学生对各种竞赛活动总是避而远之,没有参与的热情和干劲,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消除竞赛活动产生的这一负面效应,每逢学校举行各种活动,我都鼓励那些从来未参加过的学生大胆去尝试一下,即使无法获奖,我也不责怪埋怨他们,而是鼓励他们别灰心,下次再试。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毕竟参加名额有限,因此我还经常在班里组织各种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唱歌比赛等,使班里那些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热情非常高,他们非常珍惜每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并通过活动,去发现自己身上所具有的优势和潜能,从而战胜自我,实现自我。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管理班级并不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当学生的“全职保姆”,而是要善于把握好每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当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和雕刻师,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得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成为二十一世纪优秀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
2、《班主任之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2013.3
- 【发布时间】2014/12/1 16:40:10
- 【点击频次】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