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之我见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发展与课堂的发展融为一体,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筛选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
关键词:实验教学 评价 多元化 多样化 全面化
《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到对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细心呵护的程度,影响到对儿童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观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但在许多小学,实验教学评价尚未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呢?
一、评价理念正确化
树立一种正确的评价理念,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评价中,不但要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要求,更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乐于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实验评价的功能上,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在实验评价的内容上,要从单纯重视知识的评价向重视小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评价转变,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学生从处于被动评价的客体向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主体转变。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1、教师评价: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是教学评价的传统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2、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者,评价的主动权在教师的手里,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这样,学生根本没有评价的积极性,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当然也微乎其微了。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活动中,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同伴的学习,甚至于让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伙伴关系,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改进教学。
3、家长是科学评价的参与者:谁最关心孩子的学习?当然是我们的家长。尤其是当前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我们的家长都在以各种方式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怎样让家长参与到科学课的评价中来呢?我们可以适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交流评价的理念,进行沟通,引导家长转变旧的评价观,使他们掌握一些激励为主的评价方法。引导他们把关心孩子的着力点放在最合适的地方,从而与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
三、评价内容全面化
小学科学实验评价要注重全面性,它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科学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与理解,还应包括对科学实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探究的方法与能力、实验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
以往的科学实验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实验教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以检查学生对实验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水平为主,所以评价内容往往局限于科学知识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其它方面很少涉及。而在科学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趋势下,科学实验教学评价应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和习惯。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体系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只重考试结果,比赛名次的单项评价方式,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为评价标准。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科学课上,除了生动有趣的实验,我们也要给学生一定的作业,留有拓展学习的空间,随时了解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接收情况。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一项任务,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书面和实践两种。书面作业是指教师通过一项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在某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实践作业指的是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过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星期),期间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关注,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学习结果最终是以考试形式来检查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综合能力的总结、考核、评价。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学生成绩评价
学业成绩是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通常,我们是通过在期末阶段的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测验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对科学知识的巩固及运用。可以(下转第23页)(上接第38页)通过书面测验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掌握操作情况。
2、实践能力考核
当然,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份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该包括他们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学生的实验能力更不能凭一次测验来检查,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业成绩评价的基础上,更要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毋庸置疑,科学课中的实验能力的考核主要就是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考核。我们可以对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式考核和独立操作式考核。对于要实验操作的内容可以在起初就告诉全班同学,供学生自主选择实验。
3、创新精神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新追求。在本课程实施中,在学生完成每项学习任务的时候,总会出现许多奇思妙想,又会去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保护学生大胆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评价中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总之,科学课程的评价要建立在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状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实验教学 评价 多元化 多样化 全面化
《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作为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将直接影响到对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细心呵护的程度,影响到对儿童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观念、评价方法、评价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但在许多小学,实验教学评价尚未受到学生和老师的重视。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评价呢?
一、评价理念正确化
树立一种正确的评价理念,引导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评价中,不但要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的目标要求,更要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乐于发展。
为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实验评价的功能上,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发展和成功。在实验评价的内容上,要从单纯重视知识的评价向重视小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评价转变,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将学生从处于被动评价的客体向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主体转变。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1、教师评价:教师作为评价主体是教学评价的传统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2、学生是评价的主体:以往的教学评价中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学生是被评价者,评价的主动权在教师的手里,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这样,学生根本没有评价的积极性,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当然也微乎其微了。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活动中,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评价,鼓励他们进行自评与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同伴的学习,甚至于让他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伙伴关系,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共同改进教学。
3、家长是科学评价的参与者:谁最关心孩子的学习?当然是我们的家长。尤其是当前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我们的家长都在以各种方式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怎样让家长参与到科学课的评价中来呢?我们可以适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和家长交流评价的理念,进行沟通,引导家长转变旧的评价观,使他们掌握一些激励为主的评价方法。引导他们把关心孩子的着力点放在最合适的地方,从而与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保持一致,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学习的机制。
三、评价内容全面化
小学科学实验评价要注重全面性,它不仅要考查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科学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与理解,还应包括对科学实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探究的方法与能力、实验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
以往的科学实验教学评价主要集中在实验教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面,以检查学生对实验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水平为主,所以评价内容往往局限于科学知识目标所规定的要求,其它方面很少涉及。而在科学教学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趋势下,科学实验教学评价应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为和习惯。
四、评价方法多样化
评价体系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只重考试结果,比赛名次的单项评价方式,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为评价标准。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多的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参与学习,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是否去主动探索研究;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运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认识自我。科学课上,除了生动有趣的实验,我们也要给学生一定的作业,留有拓展学习的空间,随时了解学生对课堂信息的接收情况。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一项任务,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与能力。作业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书面和实践两种。书面作业是指教师通过一项任务,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完成作业的速度、质量与效果,评价其在某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实践作业指的是教师布置作业任务,学生从设计、实施到报告可以经过一段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星期),期间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关注,并根据学生对指导的依赖性和表现,对其进行各方面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注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学习结果最终是以考试形式来检查的。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综合能力的总结、考核、评价。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应该由以下三方面构成:
1、学生成绩评价
学业成绩是家长和学生最关注的。通常,我们是通过在期末阶段的测验来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测验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对科学知识的巩固及运用。可以(下转第23页)(上接第38页)通过书面测验的形式来检测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掌握操作情况。
2、实践能力考核
当然,我们不可能通过一份试卷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该包括他们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学生的实验能力更不能凭一次测验来检查,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业成绩评价的基础上,更要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毋庸置疑,科学课中的实验能力的考核主要就是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考核。我们可以对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式考核和独立操作式考核。对于要实验操作的内容可以在起初就告诉全班同学,供学生自主选择实验。
3、创新精神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新追求。在本课程实施中,在学生完成每项学习任务的时候,总会出现许多奇思妙想,又会去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保护学生大胆的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在评价中我们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总之,科学课程的评价要建立在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心理发展状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4/12/1 16:50:34
- 【点击频次】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