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周二光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尤其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数学教学 课程整合 实践 探索
        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其目的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出的,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文结合自身的体会,对信息技术的渗入给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提出几点看法。
        一、实践体会
  1、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教学中信息的反馈主要有教师的批阅、学生的板演完成。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中势必会造成时间紧张、容量小的缺点。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呈现学生的作业,直接展示正确的解题步骤,大大缩短了反馈的时间。
        传统教学主要是靠讲解和板书。现在有了多功能教学平台,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旧的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课堂容量增大,课堂效率得到了提高。以前特怕上习题课,因为要演示很多步骤,特别是长题,要写一大块黑板,浪费时间。现在有了多媒体平台,题目用powerpiont或是几何画板在屏幕上工整地展示出来,既清楚又快捷,还可以配上图片和动画,问题的解法一目了然。
        信息技术的渗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学科所体现的知识结构严谨性与抽象性,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慢慢地产生了抵触情绪、厌学。一直以来,教育工作者都在想方设法地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对数学教学的影响,收效甚微。随着信息技术渗入到数学课堂,这一不良现象得到了很好改善。计算机的多媒体化,集文本、图像、声音等于一体的超媒体技术,网络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等这些新技术都为数学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多种不同媒体的信息一起共同作用时,那种影响往往是最深刻的。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就被集中过来了,并进而关注课堂的教学。“关注是最好的老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我们的数学教育便有了成功的第一步。
  2、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增加了直观性。
  动态展示运动变化规律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函数的图像》一节的教学中,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把均设为参数,通过参数变化,向学生展示周期变换、相位变换和振幅变换,同时还能展示由的图像通过变换得到的图像的全部过程,把以前学习的难点变成了现在激发学生兴趣的亮点。
  3、通过“数学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
  运用计算机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快速准确的绘图功能创设实验教学,学生不再像传统教学那样仅仅通过“听”教师“讲”来学习数学。而是在学习活动中扮演主动角色,通过输入数据或作图对数学公式、定理等进行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形成对数学结论的感觉和体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对数学现象的感受,最后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在学习中去发现和探索,而不是被动、机械地记忆和简单地模仿,从而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4、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对象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涂擦黑板的不方便。
        二、客观认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使用只是教学手段之一,并不是教学的目的,目的是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课堂效率。信息信息技术使用的原则是要使用得恰如其分。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自己制作课件,达到非信息技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课件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个局部,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最恰当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都是必要的,对于具体教学内容,要看哪种手段更有效就选用哪种。
  正如《课标》所说,“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育应“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信息技术推进了数学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体现了数学内容呈现方式直观化、探索过程多样化和抽象问题具体化等优势,但我们不能用“直观化、具体化”取代抽象的数学思维,直观演示不能取代空间想象。实验探索得到的结论,或由实验启发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必须经过严谨的数学推理才能验证其正确性。《课标》在告诉我们要克服“双基异化”倾向的同时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双基’”概念,我们要认真学习、体会。
  参考文献:
  [1]程庭喜,崔海友,邹应贵。几何画板与课程整合创新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阳靖然,董磊.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http://www.pep.com.cn.
  [3]潘小明.试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http://www.pep.com.cn.
  • 【发布时间】2014/12/1 17:02:54
  • 【点击频次】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