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师作用发挥浅谈
【关键词】 ;
【正文】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更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各种外部条件,加以适当的引导、鼓励与培养。只有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学生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
一、教师要起“引导”的作用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之中,重在导趣、导向、导路。
1.引导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儿童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或形式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综合性学习没有提供给儿童发挥创造能力的余地,儿童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去,他们的创造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好地培养和发挥。在开始时,教师如果能运用各种现代媒体,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求索愿望,他们就会入情入境,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自由阅读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在学校电子音像馆自由阅读文质兼美的作品,自由赏鉴音乐、美术作品等。同时,把新课程要求背诵的古诗逐步制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课件,让学生自由阅读、赏析。试想,在学校的电子音像馆里,上百部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影片,几百首精美的儿童歌曲,千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成千上万、各具特色的彩色教学图片等,对学生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啊!学生一来到电子音像馆,就兴奋得没法形容,他们完全陶醉于知识与艺术相融合的殿堂之中。
2.引导方向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起导向作用。即这一节课要开展哪些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怎样的预期目的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穷人》一课,其情感真挚,非常利于指导朗读。于是,我们就开展了“评读活动”。即采用评读的方法:读中评,评中读,评后再读。上完该课后,教师就与同学们商议,我们能不能在明天或后天开展评读活动呢?同学们当然赞成。同学们作好活动准备后,首先,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随后,由学生评价教师哪儿读得好,哪儿还有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教师读出了桑娜矛盾的心理,有的说教师省略号处读得好,有的说教师有的地方读得过快。运用此环节,打破了教师是课堂绝对权威的传统观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同时,在整个综合性学习的始终,教师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3.引导思路
即教师引导学生大致要按怎样的思路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教师要起“开导”的作用
在学生综合性学习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开导,这种开导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1.开导疑惑
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疑惑之处,这就要看教师释疑的功夫。如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摘抄──朗读──鉴赏”的活动中,可在“鉴赏”这一环节进行适当的开导。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实际,指导学生平时做好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精彩片断摘抄,还可把特别精彩的内容输入计算机。到一定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分类,熟读,甚至背诵。在正式开展活动时,教师则开导学生可从语法、修辞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从意境优美的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还可让学生就其中的某个词语的妙用谈谈自己的体会。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摘抄的精彩片断,运用计算机的编辑功能、演示功能进行展示。这样考虑了学生的差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开导困难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学生有时在思维方法上会碰到难题,这就涉及到如何导难的问题。如在低年级开展“识字──欣赏──想象”的综合性学习中,首先播放轻松明快的音乐或儿歌,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进入角色。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象形文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在播放这些象形文字的同时,播放与这些象形文字相关的事物,使得这些文字所表现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具体。接着让学生领悟、体验这些象形文字的字形美。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字的音、形、义。紧接着,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把课上听到的、看到的,勇敢地说出来。说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可采取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山,一座座相连;石,一块块相靠;田,一块块隔开。”说得越多越细越美,说明他们留下的印象越深刻,越有助于识记,也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开导方法
学生如何利用电脑等信息工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方式、方法上加以指导。在方法的开导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的主持人。这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操作电脑的能力等多种实践能力。例如,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的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至少注意了这样几条:一是尽力拓宽小学生习得规范口语的环境。比如,在现代信息环境中,让学生多听广播、收看电视、多听发音标准的录音磁带等;二是尽力开辟、创设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舞台,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在语音室开展综合性学习,请学生当主持人,组织他们参加朗读、演讲、讲故事综合性学习,充当小导游员等。总之,凡是能够让小学生“说话”的机会,教师决不要包办代替;三是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一特定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四是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进行口语交际的氛围,让学生勇于、乐于与别人进行交际。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掌握知识,愉悦身心;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和发挥,从而实现新课程所要求达到的语文课程目标。
一、教师要起“引导”的作用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开始时要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活动程序之中,重在导趣、导向、导路。
1.引导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儿童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或形式没有情感和欲望,如果综合性学习没有提供给儿童发挥创造能力的余地,儿童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去,他们的创造力也不可能得到很好地培养和发挥。在开始时,教师如果能运用各种现代媒体,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研究的兴趣,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求索愿望,他们就会入情入境,主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自由阅读综合性学习时,让学生在学校电子音像馆自由阅读文质兼美的作品,自由赏鉴音乐、美术作品等。同时,把新课程要求背诵的古诗逐步制成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课件,让学生自由阅读、赏析。试想,在学校的电子音像馆里,上百部爱国主义题材的优秀影片,几百首精美的儿童歌曲,千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成千上万、各具特色的彩色教学图片等,对学生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啊!学生一来到电子音像馆,就兴奋得没法形容,他们完全陶醉于知识与艺术相融合的殿堂之中。
2.引导方向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教师要起导向作用。即这一节课要开展哪些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要达到怎样的预期目的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例如《穷人》一课,其情感真挚,非常利于指导朗读。于是,我们就开展了“评读活动”。即采用评读的方法:读中评,评中读,评后再读。上完该课后,教师就与同学们商议,我们能不能在明天或后天开展评读活动呢?同学们当然赞成。同学们作好活动准备后,首先,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随后,由学生评价教师哪儿读得好,哪儿还有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教师读出了桑娜矛盾的心理,有的说教师省略号处读得好,有的说教师有的地方读得过快。运用此环节,打破了教师是课堂绝对权威的传统观念,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参与。同时,在整个综合性学习的始终,教师起到了导向的作用。
3.引导思路
即教师引导学生大致要按怎样的思路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教师要起“开导”的作用
在学生综合性学习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开导,这种开导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1.开导疑惑
学生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疑惑之处,这就要看教师释疑的功夫。如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摘抄──朗读──鉴赏”的活动中,可在“鉴赏”这一环节进行适当的开导。教师根据语文教学实际,指导学生平时做好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精彩片断摘抄,还可把特别精彩的内容输入计算机。到一定的时候让学生进行分类,熟读,甚至背诵。在正式开展活动时,教师则开导学生可从语法、修辞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从意境优美的角度谈自己的感受,还可让学生就其中的某个词语的妙用谈谈自己的体会。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还可以将自己摘抄的精彩片断,运用计算机的编辑功能、演示功能进行展示。这样考虑了学生的差异,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2.开导困难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学生有时在思维方法上会碰到难题,这就涉及到如何导难的问题。如在低年级开展“识字──欣赏──想象”的综合性学习中,首先播放轻松明快的音乐或儿歌,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迅速进入角色。然后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象形文字。如: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在播放这些象形文字的同时,播放与这些象形文字相关的事物,使得这些文字所表现的事物更加形象、生动、具体。接着让学生领悟、体验这些象形文字的字形美。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字的音、形、义。紧接着,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此时,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把课上听到的、看到的,勇敢地说出来。说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可采取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山,一座座相连;石,一块块相靠;田,一块块隔开。”说得越多越细越美,说明他们留下的印象越深刻,越有助于识记,也培养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开导方法
学生如何利用电脑等信息工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方式、方法上加以指导。在方法的开导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综合性学习全过程的主持人。这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操作电脑的能力等多种实践能力。例如,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的综合性学习教学中,至少注意了这样几条:一是尽力拓宽小学生习得规范口语的环境。比如,在现代信息环境中,让学生多听广播、收看电视、多听发音标准的录音磁带等;二是尽力开辟、创设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舞台,尽可能多的为他们提供能够进行口语交际实践的机会。比如:让学生在语音室开展综合性学习,请学生当主持人,组织他们参加朗读、演讲、讲故事综合性学习,充当小导游员等。总之,凡是能够让小学生“说话”的机会,教师决不要包办代替;三是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这一特定的形式,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四是积极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进行口语交际的氛围,让学生勇于、乐于与别人进行交际。
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掌握知识,愉悦身心;在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锻炼能力,陶冶情操。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真正成为语文学科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学生的创造力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和发挥,从而实现新课程所要求达到的语文课程目标。
- 【发布时间】2014/12/17 10:30:30
- 【点击频次】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