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摭议

 

【作者】 张 玲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乐善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一切标新立异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学要为增强民族创造力奠基,就必然要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着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求异思维  创新能力  培养
  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一切标新立异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语文作为奠基学科,不仅要担当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应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增强民族创造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传统教育“应试”化趋向太严重,只顾学生“应试”能力培养,在发展思维方面远远没有达到奠基语文应该达到的目标,致使学生“人想亦想”现象太严重,没有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当然,学生求异思维培养也不是一朝之功,需要反复培养。因此,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学应把它列为长期的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落实。
  求异思维是一种逆向性的创见思维,与一般思维方式是不相同的,它要求思维者在思维过程中要自觉打破已有思维定式、思维习惯或以往思维成果,在事物或现象之间建立“中介”,突破经验思维束缚的一种思维方法。其特征是用不同于常规的角度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客观事物而得出全新形式的思维成果。求异思维的内涵具有广博的开拓创新性和迁延性,运用求异思维教学能够克服教学模式的凝固化和一统化弊病,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把学生思维从狭窄、封闭、陈旧相因的体系中解放出来,在一个新的领域中进行思维的创造性、开拓性的辐射与复合。显然,逆向性创造思维有益于启迪和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是大有裨益的。
  而在以往语文教学中,我们采用的“齐步走”的班级授课制和“一刀切”的评价模式。特别是用所谓的“标准”尺子测所有学生的作法,束缚了学生思维,学生不敢放开想象和标异立异。教师自身也受“应试”束缚,不敢实施创新教育,担心创新不成反落后,没有“应试”教育那种稳扎稳打的“心理踏实”。表现在课堂上,常常是教师“照本宣科”,重要内容都是按教参指示进行,不敢擅自创新。因而在教学中,其一言一语也只能给学生以模式化的示范或提示,这就严重地造成了思维定势,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因此,克服思维定势,打破习惯思维,发展求异思维就成了我们教学的当务之急。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沙塔洛夫说得好:“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如果教师教学手段程式化、方法老套不新颖,何以启发学生创新?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时,要给学生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打破“唯我独尊”的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引导他们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允许并鼓励学生的认识朝不同方向辐射,并敢于争议,发表新颖独特的超常、超前、超群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标新立异。这样,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在是非、优劣、曲直上有些分歧,但思维过程、辨析过程就会萌生创新意识,其积极意义绝不是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所能代替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求异思维是一种高级水准的思维形式,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批判性、逻辑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性。这些特性的培养,实际就是思维过程的全方位培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求异思维的培养情境,特别是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从培养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式来发展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是正确的可行出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就指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和独特三个特点,他认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就应该从培养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着重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在实践中,我们作文教学中的“一事多写”或交流讨论中“各抒己见”,其实就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创造活动的确需要进行发散思维,尽可能多的联想,提出多种假设或可能的解决方法,然而,创造过程并不到此为止,接着,还要根据一定的标准,从中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或经过检验采纳某一种假设,这就是聚合思维了,要培养学生聚合思维,就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训练。教师在讲课时经常将要点写在黑板上,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对于提高学生聚合思维能力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又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有多种写法或多种结构思路的内容或主题,通过引导使学生思维水平得到提高。
  我们知道,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朝着不同方向、沿着不同途径去思考,就能使学生思维更深入,理解更透彻,运用更灵活,从而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成果。特别应鼓励学生发表异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尤其要鼓励学生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沿着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去寻找不同答案。现实中的问题很多就不止一个答案,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答案就很可能不相同,如果鼓励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找出几种不同答案,才可能使思维细密灵活,从而产生创造性的独到见解,求异思维能力由此得到培养。而且,加强学生求异思维培养,还能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品质,锻炼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教师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引导学生多角度、灵活地观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求异思维的质量。
  总之,语文教学要担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就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我们教师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创新实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多引导、多鼓励,让学生敢想敢言,敢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使思维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获得创新的思维成果和愉悦体验。
  参考文献:
  [1]罗玉梅,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2]滑立峰,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策略[J].语文学刊,2011年08期。
  [3]魏薇,教师课堂教学决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 【发布时间】2014/12/17 10:32:01
  • 【点击频次】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