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现代林业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体会
【关键词】 ;
【正文】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常常有这样的一个体验:一个三、四十个学生,想学习的,占1/3;学也可,不学也可的,占1/3;完全不想学习的,占1/3。学生如此厌学,上课违纪也就在所难免了,睡觉的、玩手机的、讲话的、搞小动作的,屡禁不止,“按下葫芦浮起瓢”。不少教师感觉上课没有成就感,逐渐对上课丧失兴趣,甚至厌倦。上课变得机械而麻木。如何从这种恶性循环中走出来,教师都在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为此针对此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一下浅析:
老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理论知识,讲完一部分或一章的内容,做个实验或实习巩固一下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是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一片茫然。最后学生还是不知道怎样做。
2.理论教学很难进行
(1)学生的基础不好,理解能力差。如树干的横断面的求算。有许多学生一下理解不了,要一步一步讲,还要做练习,才能理解,到下次上课又忘记了。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没有要求、没有任务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听不进去,讲得有意思能听两句,也只是图个新鲜劲,否则根本不想听老师在说什么,往教室一坐就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睡觉、玩手机就成了上课存在的普遍现象。
(3)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而现在的学生恰恰需要老师的关注,因此,课堂上就可能出现不该说的语言或者是不该有的行为,这就是有些学生要引起其他人注意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自己的方式。但这常常扰乱了课堂秩序,至少是打破了老师的讲课思路。老师生气,学生抵触,课堂教学无法照常进行。
3.实践教学也不能顺利进行
现在的学生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上实习课时,因为理论课上学生没有听好,所以领到仪器或设备无从下手。即使老师给讲操作过程,拿到仪器或设备的学生有的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但是没有仪器或设备的学生就很容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还是达不到本次教学的目的。
4.教学计划很难贯彻实施
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了半天,学生却一片茫然,有的昏昏欲睡,有的东张西望。老师再讲一遍,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教学计划不能照常进行,到了学期末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校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些比较适合现在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转变
(1)根据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实施“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的教学模式,全课程教学活动以学习项目,相对应的实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成带动整个课程教学。教学情景设置在学校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生产单位,学生在系统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过程中,通过资讯、讲解、自主学习,制定项目计划、完成项目报告、归纳点评、总结掌握岗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环境条件、季节情况、仪器设施等调整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做,是在完成任务,完成项目,理论贯穿到实践教学中。
(3)学生基础差,整体素质低。基础好、素质高的学生想尽一切办法上高中、考大学或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而且,大多数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热衷于网络、游戏、享乐等,思想观念相对弱化,中学时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和冷落,做事处世急于求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高。他们在心里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和关爱,如果老师能面对面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学习,他们就能燃起学习的欲望,跟着大家一起学。当然,这需要教师的爱心和耐心。
2.教学方法的改变
现在的教学形式不再是老师在黑板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是将一个班分成几个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分别下发任务咨询单,教师将学生直接带到教学现场,先给学生说明要完成的任务(或项目),然后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操作,在做的过程中,贯穿理论知识,讲解这样做的要点、过程、注意事项等,有必要的时候要讲出为什么这样做。
3.采取模块式教学方式
每学科将内容划分为几大模块,如《森林营造技术》包括造林地调查、树种与造林树种的选择等9大模块。在教学时,一般情况是直接领到教学现场,讲调查方法,让学生进行外业调查,回来进行内业分析,这需要老师把握好教学的环节和外业调查的内容。然后再给学生布置新的任务(为了巩固这个内容),教师作指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4.教学计划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期总课时,安排每周课时,预先计划好理论教学时数和实践教学的周数,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专业的特点、课程的不同,考虑学科的需求、季节的变化,安排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5.尽量配备充足的仪器设备和实习材料
有些仪器需要学生亲自操作才能掌握使用方法。保证学生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及时考核,以技能考核成绩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成规定时期的教学任务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考核、项目的考核,然后给出成绩,大多数学生还是想取得好的成绩。对于未达标的学生要让其继续训练;然后,由学生提出申请进行测试,直到达标为止,再进入下一目标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互相比着谁的成绩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学生及社会的要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还需要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老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先讲理论知识,讲完一部分或一章的内容,做个实验或实习巩固一下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是老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一片茫然。最后学生还是不知道怎样做。
2.理论教学很难进行
(1)学生的基础不好,理解能力差。如树干的横断面的求算。有许多学生一下理解不了,要一步一步讲,还要做练习,才能理解,到下次上课又忘记了。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没有要求、没有任务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听不进去,讲得有意思能听两句,也只是图个新鲜劲,否则根本不想听老师在说什么,往教室一坐就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睡觉、玩手机就成了上课存在的普遍现象。
(3)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而现在的学生恰恰需要老师的关注,因此,课堂上就可能出现不该说的语言或者是不该有的行为,这就是有些学生要引起其他人注意的方式,或者说是表现自己的方式。但这常常扰乱了课堂秩序,至少是打破了老师的讲课思路。老师生气,学生抵触,课堂教学无法照常进行。
3.实践教学也不能顺利进行
现在的学生生活能力差,动手能力不强,上实习课时,因为理论课上学生没有听好,所以领到仪器或设备无从下手。即使老师给讲操作过程,拿到仪器或设备的学生有的能跟上老师的思路,但是没有仪器或设备的学生就很容易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还是达不到本次教学的目的。
4.教学计划很难贯彻实施
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了半天,学生却一片茫然,有的昏昏欲睡,有的东张西望。老师再讲一遍,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教学计划不能照常进行,到了学期末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针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在创建国家级示范校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些比较适合现在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的转变
(1)根据专业职业岗位工作要求,实施“任务驱动、项目载体”的教学模式,全课程教学活动以学习项目,相对应的实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成带动整个课程教学。教学情景设置在学校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外生产单位,学生在系统完成这些项目任务过程中,通过资讯、讲解、自主学习,制定项目计划、完成项目报告、归纳点评、总结掌握岗位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据环境条件、季节情况、仪器设施等调整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2)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做,是在完成任务,完成项目,理论贯穿到实践教学中。
(3)学生基础差,整体素质低。基础好、素质高的学生想尽一切办法上高中、考大学或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被挑选后剩余的学生。而且,大多数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热衷于网络、游戏、享乐等,思想观念相对弱化,中学时常常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和冷落,做事处世急于求成,对社会回报期望值明显偏高。他们在心里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和关爱,如果老师能面对面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学习,他们就能燃起学习的欲望,跟着大家一起学。当然,这需要教师的爱心和耐心。
2.教学方法的改变
现在的教学形式不再是老师在黑板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是将一个班分成几个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分别下发任务咨询单,教师将学生直接带到教学现场,先给学生说明要完成的任务(或项目),然后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操作,在做的过程中,贯穿理论知识,讲解这样做的要点、过程、注意事项等,有必要的时候要讲出为什么这样做。
3.采取模块式教学方式
每学科将内容划分为几大模块,如《森林营造技术》包括造林地调查、树种与造林树种的选择等9大模块。在教学时,一般情况是直接领到教学现场,讲调查方法,让学生进行外业调查,回来进行内业分析,这需要老师把握好教学的环节和外业调查的内容。然后再给学生布置新的任务(为了巩固这个内容),教师作指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
4.教学计划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计划是根据学期总课时,安排每周课时,预先计划好理论教学时数和实践教学的周数,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专业的特点、课程的不同,考虑学科的需求、季节的变化,安排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5.尽量配备充足的仪器设备和实习材料
有些仪器需要学生亲自操作才能掌握使用方法。保证学生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6.及时考核,以技能考核成绩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完成规定时期的教学任务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技能考核、项目的考核,然后给出成绩,大多数学生还是想取得好的成绩。对于未达标的学生要让其继续训练;然后,由学生提出申请进行测试,直到达标为止,再进入下一目标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互相比着谁的成绩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学生及社会的要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还需要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 【发布时间】2014/12/17 10:39:01
- 【点击频次】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