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抓三阶段 闯识字关——浅谈在新课标下对识字教学的探索

 

【作者】 刘 飞

【机构】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兴隆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识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课程改革中的识字教学,要落实上述目标。识字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在老师指导下认识教科书中要求认的字;一条腿是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在生活中自主认字。实践证明,在小学生之中蕴藏着极大的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只要老师经常拿出点时间、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学生就会以出人意料的表现给老师一个个惊喜。从影响记忆的三大要素出发,我认为识字教学必须着力抓好以下三个阶段。
  一、刺激识记阶段——看清字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视觉是人最可靠的感觉系统,人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占获取信息总量的80%以上,而在视觉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第一印象至关重要。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就给予强刺激,注意视觉定位,是学生对字的第一印象强烈、深刻、不变形。具体来说常使用以下方法:
  1、形象辅助
  认字和认人是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记个大体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要想取得理想的认字效果,第一次见面力求给学生以强刺激,使学生对要认的字产生强烈、深刻的第一印象。如,利用音像、动作、情境等加强汉字与事物的联系,鼓励学生用自己想到的办法识字,以加深对生字的第一印象。在教蔬菜、水果用字时,让学生对照实物看标牌,看看、摸摸、读读、认认、甚至尝尝,调动多种感官认字识字。
  2、正面指导
  一方面,指导语要尽量采用肯定的判断句式,即宜用“是……”,而不宜用“不是……”。如教“直”,应明确指出“中间是三横”,这样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正确性。如说成“中间不要写成两横”,反而导致儿童感知模糊。另一方面,慎用正误对照。
  二、兴趣复现阶段——认对字
  “一回生,两回熟,多次见面就成了好朋友”。根据儿童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刚刚认识的字一定要在以后的两三天中及时复习。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的各种场合,留意生字的复现,做巩固认字的有心人。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字的效果越好。可采用这样的变式训练形式:(1)多媒体幻灯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先自己拼读,后小组学习,不会读的字互相帮助。在此基础上,去掉生字词的拼音,学生先自由读,然后开火车读;(2)多种形式比赛读。利用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寓复习巩固于比赛之中。如小组“开火车”比赛,看谁认得快。开展这些比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又能检查教学效果,及时为个别学生补缺;(3)找字卡,做游戏。上好一课或一单元后,把所学的生字写在卡片上,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出字卡展示,或两个小朋友,我读一个你找,你读一个我找。学生反复认读,看的次数 ,也自然地认清了所学生字的字形,认准了字音。这样比呆板地看黑板认字、写字,或反复抄写汉字的方法,来得既灵活又省时,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4)看画贴词语。比如一年级上学期“识字学词学句”后,教师出示一幅公园的画面,有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等。教学时,可让学生把写有相关事物的纸片贴在图画上;(5)找朋友。把合体字分解成几个部件,写在卡片上,如:父+巴=爸,门+耳=闻,一+大=天,八+刀=分……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这样从分到合,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反复认读, 对容易混淆的字也就区别开了。
  三、运用深化阶段——记牢字
  引导学生在阅读、运用中巩固识字。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的效果更好。教师一方面把识的字变成句子、儿歌、短文,让学生阅读,鼓励学生组词、写句子,在读和用中巩固识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儿童书面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是6到12岁。开展课外阅读,既能有效地巩固识字,又能使学生及早受到独立阅读的训练,得到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加强运用性的言语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巩固生字词。
  (1)在课外阅读中巩固。学生学过了拼音,认识了一部分汉字后,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能自己阅读书报了。此时,教师可提供与学生识字量相当的阅读物,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展示性阅读活动。这样,既巩固了识字,又学到了生字,达到多认字、早阅读的目的,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2)在发展语言中巩固。学习了一些汉字后,教师可提供有关话题,或创设问题情境,或展示生动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在把自己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通过说、写的练习,达到巩固识字、发展语言的目的;(3)在环境接触中巩固。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学生生活在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饮料名称跃入眼帘,买物品时,物品的名称、说明罗列其上;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冲他们招手;看电视时,耳朵听标准发音,眼看屏幕上的字句……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这样在大语文环境下识字、认字,增加了刺激记忆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生字词的强化和巩固;(4)在各科教学中巩固。语文教师要主动与数学、艺术等学科教师联系,在其他学科教学中,通过读数学题目,读音乐歌词,或给自己的画加上一两句话等,使学生运用在语文课上的学到的字词,以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新课改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吹进了课堂。只要坚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以兴趣为燃点,以学生为主体,变单调的读、机械的记、重复的写、单方面的教为大胆的质疑、热烈的讨论、积极的思考、自主的学习,变浅层次的识字活动为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开拓识字领域,学生就等于插上了翅膀,在识字的自由王国里展翅飞翔。“蒙养之时,识字为先。”虽然我们在识字教学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我们会依旧在不断的探索中勇往直前,共同努力为汉字的历史添上精彩而浓重的一笔。
  • 【发布时间】2014/12/17 10:46:07
  • 【点击频次】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