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赞美是阳光 掌声是鼓舞 ——浅谈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
【关键词】 ;
【正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对教师本身而言,也能够有效、轻松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恰当的评价,就能发挥赞美的功能,有着掌声给予的鼓舞。赞美就是阳光,恰当评价的魅力是无穷的,这是一种温暖人的灵魂的力量。
为了切实提高评价的激励功效,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
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只要学生完成了教师指定的任务,不管什么情况,都大表赞赏之词。教师不从学生的表现实际出发,缺少应有的理性分析。这种形式的评价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味地拔高对学生的评价力度。实际上,从学生回答内容的思维含量上分析,客观上是存在差别的。有的是大众化的回答,大家都能想到,而有的则比较有创造性,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如果不加分析,胡乱评价,这是否公平?赏识也应该有度,千万不可滥用。对学生顺利得到的结论立刻就大加赞赏,这样的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与价值。另外,作为被评价者,听惯了教师这千篇一律的拔高式评价,本来强烈的心理期待势必产生疲软现象。久而久之,他们则很少在乎老师的评价,甚至会在教师盲目的评价中迷失自我。因此,我们的评价要做到实事求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准确地作出评价。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平等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评价性的语言,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往往用教材的评价性语言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比如,在课堂中,一名学生说错了答案,教师如果评价说,你说错了,那么这个学生在剩下的时间里,也不会认真听讲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评价语言,教师在课堂中,已不再是评判者,管理者,领导者,教师应以一个课堂参与者的角色进行课堂评价。这样的评价也体现可教与学的平等性和民主性。
三、只有情真意切的评价才能起到鼓舞的作用
我们常常听到诸如“好极了”“真聪明”“有感情”“说得不错”。这种评价,教师完全是走形式,并不是自身情感的流露。常挂在嘴边的评价语已成了教师的口头禅,只要不经意就脱口而出。而学生则对这样的评价习以为常,常以麻木之态对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评价语言中应当给予学生恰当的措辞。因此要改变评价语言走形式的状态,就要求将激情注入教师的评价之中。有研究表明:人面部表情传递信息的功能远远大于言语本身。所以,我们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注重语调、表情和言语的相互配合,让学生通过这些细节从心里感受到教师的评价是诚心诚意的,而并不是在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始终接收到这样一个信息:孩子,你是最棒的!
四、关注学生群体进行评价
“你谈得最棒!”“你的发言简直无与伦比!”这类评价以“最”字当头。进行评价时,心中所想到的只有被评价的一个学生,而无视其他同学的存在,缺乏关注群体、统领全局的意识与技巧。我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主讲教师在让学生质疑问难时,某学生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惊喜之余,赞扬之语立马送出:“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简直无与伦比。”随着教师的评价惊喜立马停止,举手的学生少了许多。今天看来问题就出在这种太过绝对的评价上。教师拼了命的评价,其他同学还有信心吗?学生本来高涨的积极性都在教师“封杀式”的评价中偃旗息鼓了。其实,如果教师在评价中少一点绝对,多一点相对;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引领;少一点严密,多一点空间。比如上述案例,教师只要稍作改动,尴尬的局面就会迎刃而解:“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你是从这个角度提的,我们还可以尝试从别的角度来提问,试试看。”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发言的同学,同时激发了其余同学的积极性,留给更多同学展示的空间。
五、适当运用评价的挑战性
在人的深层需要中都有超越别人、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挑战性的评价语言去唤醒、激发孩子们的这种需要,引导学生乐于接受别人的挑战,更敢于挑战别人,大胆创新,以求得发展。
具体做法:首先可以挖掘特定环境中的可比性因素。如我在讲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是这样做的,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但他却不甘心做最弱小的,不愿只享受别人的关爱,那么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你向别人伸出过援助之手吗?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激励学生,让他们与自己的同学比。例如,指名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说,听你读了这段话,我本来想给你一百分,但因为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将“我们”读成了“我的”,我只能给你九十九分,但是你的发音很准确很好,现在谁想得一百分?
也可以鼓舞学生与老师比。“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吗?那谁敢向老师挑战?”
还可以提醒学生与自身作比较。如“这是你以前写的字,这是现在写的字,对自己的进步满意吗?有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吗?”
总之,要通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功效,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催开他们的心灵之花,学生 “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口常开,小眼闪光。”真正让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茁壮成长。
为了切实提高评价的激励功效,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对学生的评价要实事求是
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只要学生完成了教师指定的任务,不管什么情况,都大表赞赏之词。教师不从学生的表现实际出发,缺少应有的理性分析。这种形式的评价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味地拔高对学生的评价力度。实际上,从学生回答内容的思维含量上分析,客观上是存在差别的。有的是大众化的回答,大家都能想到,而有的则比较有创造性,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如果不加分析,胡乱评价,这是否公平?赏识也应该有度,千万不可滥用。对学生顺利得到的结论立刻就大加赞赏,这样的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与价值。另外,作为被评价者,听惯了教师这千篇一律的拔高式评价,本来强烈的心理期待势必产生疲软现象。久而久之,他们则很少在乎老师的评价,甚至会在教师盲目的评价中迷失自我。因此,我们的评价要做到实事求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准确地作出评价。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应是平等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评价性的语言,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往往用教材的评价性语言来指导自己下一步的行动。比如,在课堂中,一名学生说错了答案,教师如果评价说,你说错了,那么这个学生在剩下的时间里,也不会认真听讲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评价语言,教师在课堂中,已不再是评判者,管理者,领导者,教师应以一个课堂参与者的角色进行课堂评价。这样的评价也体现可教与学的平等性和民主性。
三、只有情真意切的评价才能起到鼓舞的作用
我们常常听到诸如“好极了”“真聪明”“有感情”“说得不错”。这种评价,教师完全是走形式,并不是自身情感的流露。常挂在嘴边的评价语已成了教师的口头禅,只要不经意就脱口而出。而学生则对这样的评价习以为常,常以麻木之态对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在评价语言中应当给予学生恰当的措辞。因此要改变评价语言走形式的状态,就要求将激情注入教师的评价之中。有研究表明:人面部表情传递信息的功能远远大于言语本身。所以,我们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注重语调、表情和言语的相互配合,让学生通过这些细节从心里感受到教师的评价是诚心诚意的,而并不是在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让他们始终接收到这样一个信息:孩子,你是最棒的!
四、关注学生群体进行评价
“你谈得最棒!”“你的发言简直无与伦比!”这类评价以“最”字当头。进行评价时,心中所想到的只有被评价的一个学生,而无视其他同学的存在,缺乏关注群体、统领全局的意识与技巧。我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主讲教师在让学生质疑问难时,某学生提出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惊喜之余,赞扬之语立马送出:“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简直无与伦比。”随着教师的评价惊喜立马停止,举手的学生少了许多。今天看来问题就出在这种太过绝对的评价上。教师拼了命的评价,其他同学还有信心吗?学生本来高涨的积极性都在教师“封杀式”的评价中偃旗息鼓了。其实,如果教师在评价中少一点绝对,多一点相对;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引领;少一点严密,多一点空间。比如上述案例,教师只要稍作改动,尴尬的局面就会迎刃而解:“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你是从这个角度提的,我们还可以尝试从别的角度来提问,试试看。”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发言的同学,同时激发了其余同学的积极性,留给更多同学展示的空间。
五、适当运用评价的挑战性
在人的深层需要中都有超越别人、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教师可以运用富有挑战性的评价语言去唤醒、激发孩子们的这种需要,引导学生乐于接受别人的挑战,更敢于挑战别人,大胆创新,以求得发展。
具体做法:首先可以挖掘特定环境中的可比性因素。如我在讲授《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是这样做的,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但他却不甘心做最弱小的,不愿只享受别人的关爱,那么在生活中,你是最弱小的吗?你向别人伸出过援助之手吗?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激励学生,让他们与自己的同学比。例如,指名读课文的时候,可以说,听你读了这段话,我本来想给你一百分,但因为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将“我们”读成了“我的”,我只能给你九十九分,但是你的发音很准确很好,现在谁想得一百分?
也可以鼓舞学生与老师比。“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吗?那谁敢向老师挑战?”
还可以提醒学生与自身作比较。如“这是你以前写的字,这是现在写的字,对自己的进步满意吗?有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吗?”
总之,要通过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功效,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催开他们的心灵之花,学生 “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口常开,小眼闪光。”真正让语文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茁壮成长。
- 【发布时间】2014/5/4 11:14:38
- 【点击频次】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