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谈谈对数学练习设计的体会

 

【作者】 王孝霞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十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练习设计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练习设计的科学有序,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不但吃力不讨好,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练习设计必须十分讲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心得体会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练习的设计的几点建议
  1、周期反复,交替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有一个表象认识,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中,加深认识,逐步形成他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这样就达到巩固的目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例如,在教学新内容时,练习题中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中。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新学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熟练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一些。
  2、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的目的,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课室的四周墙壁和天花板,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踊跃,积极举手说出计算方法。
  3、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5、练习设计要有坡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的同学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6、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二、提高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1、灵活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练习游戏、数学接龙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3、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
  4、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
  • 【发布时间】2014/12/27 15:25:22
  • 【点击频次】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