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深入开展科学实践 大力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 ;
【正文】所谓科学实践活动,泛指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一切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以及需要他们亲自参与的各类实践活动的总和,具体包括各种各样的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种植、小饲养、小采集和小观察等。
在小学科学学习活动中,需要学生参与的各类实践活动很多,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成果演示,激发兴趣
成果演示是指学生从事科学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向他们出示其他学生或者是教师自己的作品或成果。通过演示活动,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一种作品样式或范例,或是材料的选择,或是方法的运用,或是成果的呈现方式,或是对作品价值的认同等,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比如,学习过《一周的天气》之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关于天气情况的观察记录活动中来,我向他们介绍了往年在天气观察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告诉他们有些同学曾经坚持观察并记录了两个多月的天气情况,而且通过对自己观察结果的分析,这些学生懂得了许多关于气候方面的知识。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谚语:“三九四九,棍打不走。”意思是说三九和四九是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时间段,而我们有的同学通过对观察记录的分析,不仅验证了这一谚语,而且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还发现,去年冬季最为寒冷的一天却并不是在三九和四九的时间段内,而是冬至前后的一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否意味着随着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环境正日益恶化,并对气候造成了影响,以至于开始出现极端气候了呢?
听着我的讲述,同学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他们的目光都充满了惊奇与探究的愿望,原来大自然中竟蕴藏着这么多神奇的秘密!许多同学都表示要坚持记录天气,做一个小小的气象观察员。
二、积极实践,形成成果
当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得以激发之后,教师就应当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采用自主参与、独立活动的方式,必要时辅助以小组合作、家长配合或是提供必要的帮助等,比如对于一些特殊工具的使用、野外进行的观察与采集活动等由于都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也就离不开家长的帮助。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运用加深理解课堂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观察类的活动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树立起不怕困难的勇气,形成持之以恒的毅力。
比如,学习过《有趣的不倒翁》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这样一个课外拓展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课堂上我们学习到的相关知识,课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一个不倒翁。下节课,我们将举行一个作品展示会,看一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最科学、最精美。要注意一点,制作过程中在使用小刀、剪刀等工具时,一定要保证安全。”
结果,学生通过参与制作活动,他们的创造意识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挥:有的同学在酸奶瓶的底部安装了非常重的螺母,制作出了底部是平面的不倒翁;有的同学用泡沫雕刻出一件不倒翁,再在底部安装上一枚螺母作为配重;还有的同学用白炽灯的灯泡作为不倒翁的底部,使得作品创意十足;等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动手操作而带来的乐趣,而且进一步理解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底部是半球形的,上轻下重。
三、成果展示,肯定激励
学生的实践成果里面,不仅凝聚着他们辛勤的劳动,而且饱含着他们的情感和智慧。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成果,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报着极大的热情来欣赏其他同学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这样的活动对于那些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同学来说,还是一种行为上的引领。
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肯定学生成果中独特而又亮丽的一面,又要无限包容学生成果中的不足之处,或许当成果展示出来的那一刻,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成果中的缺陷,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仅仅以成果之“貌”而对学生的劳动予以等次区分。要知道,会因为每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选用的材料与制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成果的不同,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从结果上给予等次区分,无疑会打击许多学生的活动热情。通过成果展示,目的在于肯定每一位同学辛勤的劳动付出,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来。
例如,当同学们将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不倒翁摆放在桌面上的时候,我看到一位同学的作品仅仅是半只乒乓球,里面塞满了橡皮泥,用手拨动它,的确也能够摇摇晃晃地摆个不停。尽管如此,但我仍然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定她勇于实践的参与态度。我清楚相对于那些更为精美的作品来说,这位学生需要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四、成果分析,发展思维
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对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要找出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相对于其他劳动或是手工制作活动来说,对完成后的科学成果进行系统整理与理性分析,是科学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能够充分显示出科学学科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的上述那些实际操作活动,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将其称之为“学科教学中的积极活动”,关于这一点,大师有过如此精辟的论述:“我通过几百个事例而深信,凡是着迷于一件有趣的劳动,在劳动中不断地揭示出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他的思维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因为学生不仅在劳动,而且在思考,在推断各种因果关系,在规划未来的工作。每过一年,我都更加坚定地深信,有着鲜明的思想表现的积极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言语,提高学生的一般素养。”
事实证明,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小学科学学习活动中,需要学生参与的各类实践活动很多,这些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成果演示,激发兴趣
成果演示是指学生从事科学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向他们出示其他学生或者是教师自己的作品或成果。通过演示活动,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一种作品样式或范例,或是材料的选择,或是方法的运用,或是成果的呈现方式,或是对作品价值的认同等,让他们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比如,学习过《一周的天气》之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关于天气情况的观察记录活动中来,我向他们介绍了往年在天气观察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告诉他们有些同学曾经坚持观察并记录了两个多月的天气情况,而且通过对自己观察结果的分析,这些学生懂得了许多关于气候方面的知识。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谚语:“三九四九,棍打不走。”意思是说三九和四九是一年当中气温最低的时间段,而我们有的同学通过对观察记录的分析,不仅验证了这一谚语,而且通过进一步研究分析还发现,去年冬季最为寒冷的一天却并不是在三九和四九的时间段内,而是冬至前后的一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否意味着随着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加剧,地球上的环境正日益恶化,并对气候造成了影响,以至于开始出现极端气候了呢?
听着我的讲述,同学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他们的目光都充满了惊奇与探究的愿望,原来大自然中竟蕴藏着这么多神奇的秘密!许多同学都表示要坚持记录天气,做一个小小的气象观察员。
二、积极实践,形成成果
当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得以激发之后,教师就应当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采用自主参与、独立活动的方式,必要时辅助以小组合作、家长配合或是提供必要的帮助等,比如对于一些特殊工具的使用、野外进行的观察与采集活动等由于都存在着某些不安全因素,也就离不开家长的帮助。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运用加深理解课堂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观察类的活动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使他们树立起不怕困难的勇气,形成持之以恒的毅力。
比如,学习过《有趣的不倒翁》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这样一个课外拓展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课堂上我们学习到的相关知识,课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一个不倒翁。下节课,我们将举行一个作品展示会,看一看谁的作品最有创意、最科学、最精美。要注意一点,制作过程中在使用小刀、剪刀等工具时,一定要保证安全。”
结果,学生通过参与制作活动,他们的创造意识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发挥:有的同学在酸奶瓶的底部安装了非常重的螺母,制作出了底部是平面的不倒翁;有的同学用泡沫雕刻出一件不倒翁,再在底部安装上一枚螺母作为配重;还有的同学用白炽灯的灯泡作为不倒翁的底部,使得作品创意十足;等等,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动手操作而带来的乐趣,而且进一步理解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底部是半球形的,上轻下重。
三、成果展示,肯定激励
学生的实践成果里面,不仅凝聚着他们辛勤的劳动,而且饱含着他们的情感和智慧。因此,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各自的成果,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报着极大的热情来欣赏其他同学的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增强学生的创作热情,而且还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这样的活动对于那些没有参与实践活动的同学来说,还是一种行为上的引领。
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肯定学生成果中独特而又亮丽的一面,又要无限包容学生成果中的不足之处,或许当成果展示出来的那一刻,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成果中的缺陷,因此,我们绝对不能仅仅以成果之“貌”而对学生的劳动予以等次区分。要知道,会因为每个人的动手操作能力、选用的材料与制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造成成果的不同,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从结果上给予等次区分,无疑会打击许多学生的活动热情。通过成果展示,目的在于肯定每一位同学辛勤的劳动付出,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新实践活动中来。
例如,当同学们将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不倒翁摆放在桌面上的时候,我看到一位同学的作品仅仅是半只乒乓球,里面塞满了橡皮泥,用手拨动它,的确也能够摇摇晃晃地摆个不停。尽管如此,但我仍然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定她勇于实践的参与态度。我清楚相对于那些更为精美的作品来说,这位学生需要从老师和同学那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四、成果分析,发展思维
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对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深入分析,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要找出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相对于其他劳动或是手工制作活动来说,对完成后的科学成果进行系统整理与理性分析,是科学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能够充分显示出科学学科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的上述那些实际操作活动,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将其称之为“学科教学中的积极活动”,关于这一点,大师有过如此精辟的论述:“我通过几百个事例而深信,凡是着迷于一件有趣的劳动,在劳动中不断地揭示出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的学生,他的思维就不可能是混乱的,言语也不可能是迟钝的,因为学生不仅在劳动,而且在思考,在推断各种因果关系,在规划未来的工作。每过一年,我都更加坚定地深信,有着鲜明的思想表现的积极活动,能够发展学生的言语,提高学生的一般素养。”
事实证明,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巩固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 【发布时间】2014/12/27 15:29:45
- 【点击频次】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