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初探
【关键词】 ;
【正文】 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除少数智力发展较差者外,大多数中等智力水平的人都具有创造力。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具备创造性的,并且童年期的创造力对今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小学阶段就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创造性的学习
人只有具备了创造意识,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力,做到有所创造。教学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和尝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开展争论,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要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单纯的知识获得走向包括创新意识在内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创造力。
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了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学习,托兰斯等提出了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的诸种方式:(1)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推陈出新、继续探索的可能;(2)让学生自编故事,自设问题,并自行想象、解决,给其锻炼思维的机会;(3)让儿童大胆提问,不仅向教师提问,而且要鼓励儿童的互问互答,激发儿童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并且给其表现和交流的机会,以达到彼此激发的目的。
二、尊重儿童个性,培养创造人格
创造性儿童往往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也是其创造性的一种表现。亨特(Hunt)的有关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有三大个性特征。(1)活跃。他们活泼乐观,热情坦率,富于探索精神,自信心强,有时甚至过于自信。(2)独立性强。他们善于独立行事,敢于弃旧图新,且对独立有强烈的需要;有时这种独立性也表现为对教师的统一要求缺乏热情,行为不大合群等。(3)情感丰富。他们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创造充满热情,争强好胜,但有时又因精力过剩而表现出顽皮、淘气等行为特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磊爱护儿童的创造热情,尊重和培养他们的首创精神。要培养他们的坚持性、自信心、大胆、灵活、自主、富有责任感,要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富于想象、勤于思考、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敢于冒险、愿意尝试、不怕困难等创造个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创造性思维成分中,发散思维是最重要的成分,其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于创造活动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更多地应结合教学来进行,如语文中词的联想、数学中的不同演算方法、自然课中物品的新用途等。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另一重要途径。与直觉思维有关的主要因素是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的积极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1)引导小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2)鼓励小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猜想、应急性回答,并提出各种怪问题或不合常规的设想等;(3)充分利用原型启发、类比和逆向思维等,使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观念、新设想、新闪念;(4)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已有定论的知识经验,也应对某些尚未定论的难题提出假设,敢于猜想,为学生作出运用直觉思维的示范。
四、教给小学生基本的创造技法
1.检查提问法 检查提问法在诸多的创造技法中堪称“创造发明之母”,它又称检查表法或检查单法。检查提问法就是要求个体遇到问题时,能对相关事物的要素进行分解然后再组合,以实现设定的目标。
检查提问法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如以原有东西为基础添加某些因素的添加法,即“加一加”;在原有东西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扩大法,即“扩一扩”;还有“缩一缩”“减一减”“改一改”“反一反”“代一代”“移一移”“搬一搬”等。
2.类比模拟法 类比模拟法就是用创造的客体与某一类事物进行对照,从而获得有益启发的方法。从丝茅草到锯子,从水开到蒸汽机,从袋鼠到母子雨披,都属此类。
3.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指通过发现现有事物的缺陷,把各种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提出改革或革新的一种技法。
4.希望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指从人们的愿望出发提出许多构想,产生出实用的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技法。例如,学生使用的铅笔最初是木制的,这种铅笔需要用小刀削,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和家长希望有更方便的铅笔,于是就出现了自动铅笔,同时出现了转笔刀等,满足了小学生和家长的愿望。
创造发明的技法还有很多,如逆向发明法、组合发明法、智力激励法、信息交合法、设问创造法、多路思维法、立体思维法、移植发明法等。最基本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面对问题要敢想、大胆地想,去设法解决问题。
五、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的实践活动对其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非常重要。实践活动的内容很丰富,有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工艺活动、劳动性活动、社会性活动等。林崇德对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数学概念学习中的变换学习方式、多向比较、利用表象联想,计算学习中的一题多解、简化环节、简便运算、计算过程形象化、发展估算能力,初级几何学习中的注重观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多求变化、知识活用,应用题学习中的全面感知和直觉思维、发现条件和找出关键、运用比较和克服定势、补充练习、拼拆练习、扩缩练习、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自编应用题等,不仅对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极为有利,而且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多在科学上特别是数学上有创造成就的专家,他们的创造力往往与他们童年时代在数学学习中注重上述训练是分不开的。
一、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意识,鼓励创造性的学习
人只有具备了创造意识,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潜力,做到有所创造。教学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探索真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学习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探索和尝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要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积极思维,开展争论,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要让学生主动地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体验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创造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单纯的知识获得走向包括创新意识在内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创造力。
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很多,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科特点和教学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了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学习,托兰斯等提出了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的诸种方式:(1)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积极思考、大胆设想、推陈出新、继续探索的可能;(2)让学生自编故事,自设问题,并自行想象、解决,给其锻炼思维的机会;(3)让儿童大胆提问,不仅向教师提问,而且要鼓励儿童的互问互答,激发儿童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并且给其表现和交流的机会,以达到彼此激发的目的。
二、尊重儿童个性,培养创造人格
创造性儿童往往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这也是其创造性的一种表现。亨特(Hunt)的有关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有三大个性特征。(1)活跃。他们活泼乐观,热情坦率,富于探索精神,自信心强,有时甚至过于自信。(2)独立性强。他们善于独立行事,敢于弃旧图新,且对独立有强烈的需要;有时这种独立性也表现为对教师的统一要求缺乏热情,行为不大合群等。(3)情感丰富。他们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创造充满热情,争强好胜,但有时又因精力过剩而表现出顽皮、淘气等行为特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磊爱护儿童的创造热情,尊重和培养他们的首创精神。要培养他们的坚持性、自信心、大胆、灵活、自主、富有责任感,要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富于想象、勤于思考、兴趣广泛、有强烈的好奇心、敢于冒险、愿意尝试、不怕困难等创造个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三、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在创造性思维成分中,发散思维是最重要的成分,其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于创造活动来说是极为关键的。发散思维的训练更多地应结合教学来进行,如语文中词的联想、数学中的不同演算方法、自然课中物品的新用途等。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是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另一重要途径。与直觉思维有关的主要因素是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的积极活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1)引导小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2)鼓励小学生对问题进行推测、猜想、应急性回答,并提出各种怪问题或不合常规的设想等;(3)充分利用原型启发、类比和逆向思维等,使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观念、新设想、新闪念;(4)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已有定论的知识经验,也应对某些尚未定论的难题提出假设,敢于猜想,为学生作出运用直觉思维的示范。
四、教给小学生基本的创造技法
1.检查提问法 检查提问法在诸多的创造技法中堪称“创造发明之母”,它又称检查表法或检查单法。检查提问法就是要求个体遇到问题时,能对相关事物的要素进行分解然后再组合,以实现设定的目标。
检查提问法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如以原有东西为基础添加某些因素的添加法,即“加一加”;在原有东西的基础上加以扩展的扩大法,即“扩一扩”;还有“缩一缩”“减一减”“改一改”“反一反”“代一代”“移一移”“搬一搬”等。
2.类比模拟法 类比模拟法就是用创造的客体与某一类事物进行对照,从而获得有益启发的方法。从丝茅草到锯子,从水开到蒸汽机,从袋鼠到母子雨披,都属此类。
3.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指通过发现现有事物的缺陷,把各种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提出改革或革新的一种技法。
4.希望点列举法 希望点列举法指从人们的愿望出发提出许多构想,产生出实用的创造发明的一种有效的技法。例如,学生使用的铅笔最初是木制的,这种铅笔需要用小刀削,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和家长希望有更方便的铅笔,于是就出现了自动铅笔,同时出现了转笔刀等,满足了小学生和家长的愿望。
创造发明的技法还有很多,如逆向发明法、组合发明法、智力激励法、信息交合法、设问创造法、多路思维法、立体思维法、移植发明法等。最基本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鼓励他们面对问题要敢想、大胆地想,去设法解决问题。
五、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儿童的实践活动对其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非常重要。实践活动的内容很丰富,有学习活动、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工艺活动、劳动性活动、社会性活动等。林崇德对小学数学学习中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发现,数学概念学习中的变换学习方式、多向比较、利用表象联想,计算学习中的一题多解、简化环节、简便运算、计算过程形象化、发展估算能力,初级几何学习中的注重观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多求变化、知识活用,应用题学习中的全面感知和直觉思维、发现条件和找出关键、运用比较和克服定势、补充练习、拼拆练习、扩缩练习、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自编应用题等,不仅对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极为有利,而且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许多在科学上特别是数学上有创造成就的专家,他们的创造力往往与他们童年时代在数学学习中注重上述训练是分不开的。
- 【发布时间】2014/12/27 15:39:06
- 【点击频次】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