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怀念母亲》教学案例

 

【作者】 吴家秀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是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组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作品。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远的怀念和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二、教学目标
        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为是学校组织的公开教学,为体现课文的完整教学,因此将1课时完成教学,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重点学习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拓展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去体会作者隐含的思想感情。
        四、设计特色
        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以读促悟、读悟结合。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
        1、情景教学法:上课一开始,由以前学过的季羡林文章引出季羡林,让学生默读,交流感受,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一个基调,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文本的探究中。另外,在学习完第2自然段之后,整体回归文本的时候,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调动学生情绪,更好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2、朗读感悟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齐读、配乐读等,达到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读代讲的效果。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聆听、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爱。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力求实现“训练与感悟并重,工具与人文共振”。
        一节课完成一篇讲读课的教学,深知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但希望自己的这节语文课,在瞬间走进学生的心,能让学生的心灵开花,达到“人文合一”。并有重点的教会学生学习。
        五、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师由以前学过的季羡林文章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怀念母亲。
        由怀念入手,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生自读全文,想想文章那些地方写到了怀念?怎样写的?找出有关的段落、语句。
        2.你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体会。
       三、交流感受深刻的句子。
        1.生读出自己感受深的句子,师引导学生重点深悟以下句子:
        (1)我的祖国母亲,我这是第一次离开她。离开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2)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为什么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呢?
        (因为我深爱故乡、深爱老朋友,虽然我身在异国他乡,暂时不能与他们见面,但他们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美好的,所以我在想到故乡、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从这句话,我们能感受到什么?(作者认为故乡、朋友都是最可亲、可敬的,在心目中,不管身处何地,他们都是美好的,令人回味的。足以看出他的思乡情、爱国情。)
        (3)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在你的想象中,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2.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师相机板书:
        泪流不止   频来入梦   不能忍耐
 思潮起伏
        3.从其他几个句子,你又感悟到什么呢?
        4.齐读这些句子,想想它们都让你体会到什么?把自己的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
        四、拓展。
        师:作者对母亲、祖国充满了爱,所以当母亲去世了,远离祖国去求学时只能用怀念来表达心中的爱,那我们呢?父母在身边,未离开祖国,我们怎样表达心中的爱呢?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行动来表达。
        五、深情读文。
        深情齐读课文,激发共鸣。
        六、拓展升华。 
      师:同学们,在季老的人生名言里有这么一句话“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季老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了。何止季老?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怀着对祖国的赤子之心啊!大家知道,今年是我(下转第21页)(上接第48页)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诞辰六十周年,同学们也一定有很多祝福的话语要送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赶快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的祝福写下来吧!
        学生写完后,配乐朗诵自己写给祖国母亲的祝福语。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升华学生对母亲,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6 怀念母亲
        生身母亲  祖国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学生板书)食不下咽  寝不安席  频来入梦  凄凉 思潮起伏
  七、 教学反思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让学生由词入句逐步理解,起到分散难点的作用。将课文的主线分为“怀念生身母亲”与“怀念祖国母亲”两个部分,由“频来如梦”引出对母亲的思念,由对生母的怀念引出对祖国的怀念之情。两部分的教学都是让学生读相关段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作者的感受,再细读相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中获得感知。从饱含深情的字里行间,学生充分体会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他们明白了母爱是博大的,更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两位母亲身份虽然不同,但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怀念永远是真挚的。
  • 【发布时间】2014/12/27 15:40:44
  • 【点击频次】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