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游戏情境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作者】 吴晓红

【机构】 新疆若羌县第一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美术,采用游戏化的手段使美术教育语言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化语言,使学生在游戏的引导中参与、在游戏愉悦中有所发现、在游戏的发散中畅想、在游戏的竞争中练习、在游戏的展示中收获,在游戏的合作中提高。让美术课堂教学成为生动活泼 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游戏、美术教学、学生
  游戏是人类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活动,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从较简单的玩石球、踢毽子、捉迷藏、猜灯谜到大规模的竞技运动,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生活中就有游戏活动,人类的文明正是在游戏中逐渐诞生。小学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充分挖掘美术活动的游戏性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启发其创造天赋,充分实现美术活动的教育价值。目前课堂游戏正广泛地应用于学校美术课堂教学之中,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沉闷单一的现状。笔者结合以下几则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在游戏的引导中参与
  (1)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的游戏角色中去,做一名真正的游戏者
  孩子们感觉敏锐、反映强烈 想象力极为丰富,画的都是他们的所感、所知、所想,极富情绪化,因此,老师应怀着一颗纯真的童心去想儿童所想,知儿童所知,感儿童所感,同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画画,与他们完全融合为一体,亲密无间,建立一种朋友与朋友、游戏者与游戏者之间的关系,甚至教师的一言一行很自然地深入众多游戏人群中,让孩子们在心理上与你相通相融,在行动上与你相伴相随,这样孩子们才会更乐于接纳你,才会起到真正为教育服务的作用。
  (2)教师设计游戏活动引导参与的兴趣
  高尔基曾经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引导学生使之产生良好的心境,积极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生模仿能力强 好动、好玩、不怕羞、爱表现,因此满足儿童美术游戏的需要,让孩子们自主想象、创作、对于培养他们的个性很有帮助。
  教学《会动的的线条》一课时,我采用听音乐舞彩带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舞动手中的彩带,感受线条的美感。学生一手拿红色彩带,一手拿不同色的彩带,随同我的指挥,相同颜色彩带的上下、左右回旋舞动,不同颜色彩带的舞动和学生自由舞动,如同吴冠中的画作《春如丝》一般。此时,学生头脑中的简单的线条变得更加多样化、形象化,而且千变万化,思维活跃起来,学习兴趣大增。
  二、在游戏的愉悦中发现
  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注意力不但能持久和稳定,而且能够高度集中。在美术教学中,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之中,学生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就能摸索出很多方法,从中有所获。
  三、在游戏的发散中畅想
  《机器人》教学中,在同学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后,怎样让画面更有情趣呢?我采取了连线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想想能力。我首先出示了不同种类机器人的图片,说:“未来科学家将机器人制造成了人们的好朋友。他们也想有份工作,大家帮他们出出主意,看看哪个工作适合他们。”学生虽好奇,但思维暂时没有活跃起来,我们到职业介绍所去看看哪里需要员工?我又写出警察、邮递员、建筑工人、出租司机等职业请同学们选择。这时同学们打开了话匣子:“‘大黄蜂’应该去当警察,这样坏人就不敢做坏事了,还可以变成警车到处去巡逻。带有翅的机器人当邮递员,又快又方便。”不同的对象带来了不同的“联想风暴”。我又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看到这些机器人都找到了满意的职业其他的机器人羡慕不已,大家用画笔也来帮帮他们,看看还有哪些职业适合他们。同一事物没有任何的限定,学生们根据原型将自己可以联想到的事物与之相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四、在游戏的竞争中练习
  曾经有人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和重视竞争会与我们一直提倡的团结精神相矛盾。其实任何层面单一的教育形式都是不完善的,一种游戏(健全的竞争教育模式),还可以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五、在游戏的展示中收获
  有感受美的经验的学生,才能体验美,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提炼生活的美,创设一个感受和体验美的环境在《头饰的设计》一课中,教师可以结合庆祝节日、听故事、演出童话剧等活动制作简单头饰,我采用了演出童话剧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与学生们分角色,分别扮演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邪恶的王后等。我先选择白雪公主的头饰,学生看到很开心,对本节制作内容有了了解,全然投入到制作头饰中去,然后进行即兴表演,既增加了儿童个性发展的机会,又体现了与生活交融的综合学习特点。从同学们的灿烂的笑容中,我体会到了他们的幸福。
  六、在游戏的合作中提高
  挪威音乐学家布约克沃乐德说:“儿童用游戏的方式进入生活,试验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体能,他们直接面对各种混乱的印象和作为日常生活要素的挑战。在他与每天生活的接触中奠定了他此后社会性理解和生长的基地。奠定了每个个体的能力和为人处世技巧的独特方式。游戏活动中的小学生处在自由活泼的学习群体里,彼此之间相互模仿是很主动的行为。由于主体意识的加强,他们会用自己的眼光相互欣赏并作出评价从中取得趣味的满足。
  总之,我认为游戏是自由驰骋、自主创造的自由精神;平等参与,双向交流的对话精神;敢于标新,善于立异的创造精神;展现个性,提升情感的人格精神。美术教育的发展是离不开游戏与教育的结合, 美术游戏对学生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美术教育对学生具有引导发展的价值.学生在游戏中的收获是学生主动活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叶志杰;论中小学美术教育文化生态创生[J];小学教学参考;2005年06期 
  2.朱明宝;当下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科学大众;2006年09期 
  3.昊天;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0年06期 
  • 【发布时间】2014/12/27 16:03:01
  • 【点击频次】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