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初探

 

【作者】 崔效菊 曹春娟

【机构】 山东省临沂兰山区金雀山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通过重视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建立学生的发展服务的阅读体系,提供多样的多样阅读材料,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从而提高小学高段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一)深入理解,拓宽阅读文本
  1.词图文本,妙趣横生
  英语学习中,文本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三两句话可以是一个文本,一幅画加一句话甚至一个单词也可以是一个文本。这样的文本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学生阅读难度,而且可以深深地吸引学生。教师可以以词为本,以图为衬对单词展开教学,在教学中围绕新词和图的内涵展开阅读,让学生靠近,走进和享受中品读spring的意义,学生在这样的词图阅读中,不断生成和激活对新词的形象感受,深入的体验着词图的自然和谐,同时在spring词图的阅读中走进season的主题文本,浓浓的英语味在孩子们心中静静流淌。
  2.表格文本,内外皆修
  如果将词图文本称之为发散型文本,那么表格文本则是内敛型文本,它是高度浓缩的一种文本形式。对于这样的文本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细琢慢读,由表及里,逐步发散。首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限时阅读,然后完成填空任务,在学生完成这样的填空任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再次深入阅读,然后可以请两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学生可以充当小记者对Amy 和Zhang Peng进行采访提问。学生在不断的问与答的活动中,对文本的理解也随之深入:
  3.话题文本,活力四射
  话题文本,即对话和语段文本。小学英语课中的话语文本或童趣横生、或情真意切、或景文莞尔,这一切都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沃土,是提升学生语言素养的支撑,是展现学生语言能力的舞台。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来描绘秋天,回想了学生心中的生活体验,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点燃了学生言以叙事的热情。学生带着这样的语言沉淀走进文本,感受文本,对话文本,从而真切地享受着语言带来的乐趣。
  (二)情智相生,激活阅读感知
  阅读是一个让学生从文字中看到、听到、嗅到、尝到、和触到文本文字的过程;是一个从文本字面符号获取事实的过程;是一个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的过程。学生的阅读是学生将自身认知的世界与文本世界相互交错融合的过程。
  1.读而求其知,每一个阅读文本就像一扇奇妙的门,而每一扇门的背后都有一个未知的世界等待我们去发现。而阅读的过程就是开启这些奇妙未知之门的过程。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新鲜事物,探求未知天地、了解历史文化社会的过程。我们教师应想法设法引导孩子们一起进入文本世界,读出真正的知识。
  2.读而悦其情,张必隐教授认为阅读是读者从书面材料中提取意义并影响其非智力因素的过程。因此阅读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与文本相近相切,学生通过自己慧眼地探索、童心的感受,这样文本中拥有多种多样的形象,不但汇合了作者的心智,也融进了读者的情感。
  3.读而显其真。阅读的过程既是一个群体行为,更是一个个体行为。因此阅读除了拥有群体的特点外,更有个体的特征。阅读的个体特征体现在阅读是个体对生存和发展的回顾、过程和展望。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理解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在阅读时自然会对文本产生不同的情感指向、不同的注重焦点和不同的感受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进行阅读活动。
  (三)循序渐进,提升阅读能力
  一些比较复杂的阅读材料可分步进行教学,即粗读课文,理清脉络;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复述课文,尝试运用。
  (1)初读文本有所思
  教师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前,可以先让学生初读新授内容,并设计少量较容易的任务,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设计的任务形式有:是非题、排序题、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填空、填表、画图或回答问题等,这些都可以启发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语篇内容。
  (2)品读文本有所感
  这里的述指的是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可以包括填空复述,看图复述、表格复述等。复述课文内容, 能让学生大量地吸收语言材料, 巩固对课文的整体理解, 而且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大有好处。
  (3)细读文本有所解
  细读是对课文内容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书本上的问题等稍为复杂的方式作为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而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读的方式也是可以多样的。
  (四)广泛拓展,丰富阅读材料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认为:“弹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明任何能力都需要大量的实践中形成和提高。在英语阅读中,学生阅读的能力同样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开花结果。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来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和运用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的教科书中有限的阅读资源外,还应尽量利用其他适合小学生的课程资源。
  (1)利用课本内容,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在教学实践中,选取真实生动,学生熟悉的阅读材料是最易被学生接受的。
  (2)利用童话故事,为学生增加阅读材料
  巴斯曾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儿童在记忆有意义、有逻辑和有条理的东西时记忆效果更好,而小学阶段故事又是倍受欢迎的形式。在教学Book 6 Unit 2 时,教师可以引进关于季节的小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利用学生习作,为学生补充阅读材料
  优秀的学生习作,也是进行阅读教学的良好资源。优秀的学生习作不但可以让学生原滋原味读到的同龄人的英语故事,更可以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通过以上几个措施,实现教学中大信息量的阅读输入和输出,从而最大化地显现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流程的科学性,提高阅读教与学的有效性。
  • 【发布时间】2014/12/27 16:20:23
  • 【点击频次】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