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识字教学的策略

 

【作者】 阿衣先木·买买提

【机构】 新疆尉犁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很多学生虽然能写对,单向携好些快却很难,要经过长期的训练爱能达到。而“韵语识字,尽早阅读,循序作文”教学则为快速提供了前提条件,现就识字问题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一、 教师要创造有利于学生联想的条件,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有关理论研究认为:“在识字教学中,只有把字的音、形、义三个因素统一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儿童在建立音、形、义联系的过程中,往往依赖于简单的直接联系和具有智慧性的间接联想。”因此要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首先要创造有利于儿童联想的条件。
  1、 反复认读:通过多次反复认读,直接建立音、形、义的联系,这是一种简单的联想,也是一种机械记忆,花时较多。
  2、 利用环境:利用字所在的环境,引起定位联想,进行定位识字。这就要求学生比较熟悉的背诵所学的课文。有时学生为了读出一个字,有可能把一句或者全篇课文在脑子里过一遍,如“说”字,学生会联想的学过的《柳树醒了》一课中的一句“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读出这个“说”字。
  3、 利用迁移:通过和已经认识的字在一起出现而引起的联想,例如:学“礼”字,由于学生见过,“旺旺大礼包”这句广告词,学生会根据前后的字进行推测,所以学生会脱口而出“旺旺大礼包”的“礼”字。
  4、 利用形声:借助生字形成的联想引起的联想。“韵语识字”依据识字的教学规律,先学基本字和偏旁部首,指导学生采用部件分析字形的方法学习合体字。例如我在教学“歌”字时,我先向学生出示“哥”“欠”两个单独的字,接着读出来,然后把这两个字合起来给学生一解释,从而引起学生的联想,学生很快就读出了这个字。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字量,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
  二、 教师要教给学生记忆字形的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记忆字形的方法,也是快速识字的必要手段。
  1、 部件记忆法。
  要说清部件,说清方位,一定要用大部件,凡是学过的部件,不要拆散,如“间”可以说成“门字框,日字心”。
  2、 辩形记忆法。
  在教学形声字时,先让学生,认识部首和知道部首的意思,即强调形表义。如在教学提手旁的字时,告诉学生凡是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多与动作有关,带"月"字旁的字多与身体有关;带"虫"字旁的字多与昆虫有关。
  3、 比较记忆法。
  学新字时,回忆过去学过的字,用它去掉一部分或者加上一部分。在比较中要特别强调不同点,强调关键一笔。如“往”字与“住”字,学生容易混淆,就要强调两个字的不同点。把容易混淆的字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你的目的。
  三、 复习联想,巩固识字能力。
  多次重现是儿童识字联系的有效方法。在学生认读生字时,让学生拿出生字卡片,或者教师说字形,让学生说出学过的那些字。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是人们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根据遗忘先快后慢规律,对学生经行及时的复习和反复的复习,让学过的生字在脑海中重现,提高识字效率。
  四、 鼓励阅读,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所学的字词,比单个字词机械重复效率高得多。儿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能把字的音、形、义统一起来,易于辨析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之间的细微差别,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把识字同认识事物、发展语言和智力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在学生认识二百个汉字后,就要鼓励学生开始阅读带拼音的故事,并在班里读给学生听,这样既巩固了拼音呢,又加强了所学的生字,使学生有成就感,觉得多认识字真好,产生了认识字更多字愿望。教学实践证明,大量阅读是加快识字进度、巩固识字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样既提高了提高阅读能力又达到了识字教学的目的。
  五、 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素材
  现代词汇越来越多,并且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而学生又是最容易接受新词汇的人群。老师可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发现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多听听他人创造的有生命力的语言,这样在讲一个人、叙一件事时就有词可用了。
  另外,老师多带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走进夏日公园、秋游乡村小集、走进书画院、远足登山、游泳比赛、上网查询……这些活动足以让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述几节课.
  再者,引导学生读书读报:“我知道航天英雄扬利伟”、“怎样证明‘我能行,跌倒了,会爬起来’”、“我喜欢的故事”……都可以从书报中得到;结合语文学习,扩展课外知识,在学生查资料,丰富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同时,得到很多值得表达的话题:“雨点的来历”、“老鹰的习性”、“我知道的蔬菜”、“我喜欢的商品”、“我喜欢的季节”等等。
  六、正确处理字形和整体识记关系
  为了使学生更有效记字,教师往往煞费苦心,编编儿歌,猜猜谜语,尽量对每个字进行字形分析。一节课的绝大部分时间就在字形分析中流逝了,以致教学进度节奏缓慢。当然这样确实有助于学生记忆,也能培养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但是仔细反思一番,问题不少。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字形分析和整体识记的关系,使两者相得益彰,在识字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七、正确看待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养成到生活中、在大量课外阅读中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果我们能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识字资源,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字的意识和习惯,这样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生活处处皆语文,走进生活“识新字习熟字”,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识字教学策略丰富多彩,衡量其好坏的最主要标准应该是其有效性。创新的、时髦的、热闹的不一定就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让学生在轻负担中生动活泼地完成大量识字的任务,应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 【发布时间】2014/12/27 16:20:55
  • 【点击频次】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