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哲学效应带给英语教学的启示
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育人活动,是推动是社会进步决定性手段,在历史长河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恒常古今的社会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现象,需要我们运用哲学思维和哲学观点来研究教育活动。英语教学作为学校育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诸多教学上、管理上、学习上的问题,这些问题由于我们认识原因,不能看清其背后的实质,导致教与学方面不尽人意的现象多次发生。而哲学效应能给我们带来很大启示,让我们能够冷静看待问题,找到问题症结,有利于我们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所以,运用哲学效应解决时下问题,助力英语课堂教学是我们不能推脱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我这几年运用哲学效应在初中英语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与体会,虽是肤浅,但愿能飨同仁。
一、罗森塔尔效应的启示---让我们关爱每位学生
罗森塔尔效应,又名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教育学上又称为期望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在一所小学随机抽取的儿童中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教师受“权威性的谎言”暗示,对名单上的学生产生了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该实验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学生就会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因而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学习,久之成绩降低,出现厌学情绪。
这个哲学效应告诉我们:我们要对每位学生充满信心,给予高度期望,不偏爱,不放弃,热情鼓励,真诚表扬,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英语课堂上,面对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我们应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尽量让他们答对或部分答对,让每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学生回答欠佳时,教师可以说Make it easy,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对表现一般的就用Good,对回答不但正确、而且还很有创造性的,就来句Excellent!等适当地进行激励评价。当学生受到这些评价时,内心就会获得一种认同感、成功感,就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来。
二、木桶效应的启示---要求我们加强师生互动
木桶效应是指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就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特别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决定性因素”。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可以。从这个效应我们知道,要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注重个体,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加强转化,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为此,我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师生、生生互动互助学习模式,既发扬“最长的那块木板”的导向效应,又不断因势利导,弥补“最短的那块木板”,最终实现“所有的木板”紧密合作的课堂互动氛围。如讲授be going to结构时,首先提问 Do you often go to the cinema?尔后引出Are you going to see a film this afternoon?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互助学习中比较时态的异同点:often表示经常性行为,动词用一般现在时;this afternoon 在表示将来的状语时,动词用be going to do表示打算或将发生的事。再运用实例:①教师边走向窗口边说 I am going to open the window. 边打开窗户说, I am opening the window now。②提问:What are you doing?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通过类比,使学生加深对be going to结构的认识,并能正确运用。
三、破窗效应的启示---要求把好学生学习关
破窗效应要求我们及时矫正和补救学生学习过程正在发生的问题,把好学生学习关。在英语教学中,如果不严格要求或者要求不够规范到位,监管不力,学生则很容易滋长自由、放任心态,当有了这种苗头,再“亡羊补牢”,难度就大得多。若继续听之任之,将会影响到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老师们都有这样体会,很多学生在难以背完所要求的全部单词、课文时,就会偷懒放弃一部分内容,一旦开了这个头,接着就会给自己找借口,反正背不完了,能背多少是多少吧。渐渐地到最后干脆什么都不背了,英语课也不爱了。不会的知识越来越多,真正到了“积患难返”的地步,对英语的学习,就处于无所谓的状态了。
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严格要求学习过程,规范学习过程行为,让学生该记住的英语单词、短语、文章,没能及时记住的,应及时帮助他们通过复习音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和正确发音,熟悉词性及词义,分析语法等,教给他们英语学习的正确方法,让学生有成就感,前期多花时间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破窗”危机出现时----应主动沟通在现实的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总有问题出现的时候。而问题的出现就如同汽车的“破窗”,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洞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情况就会越来越糟。有“破洞”不要紧,重要的是“堵洞”要及时。
四、鲶鱼效应的启示---要求激发学生竞争活力
鲶鱼,一种生性好动的鱼类,而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在运输过程中常常大量死亡。聪明的渔夫利用鲶鱼好动的性格,把少量的鲶鱼放入沙丁鱼中,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鲶鱼效应”给英语教学工作的启示在于: = 1 \* GB3 ①教师要做聪明的“渔夫”,善于营造积极向上、拼搏竞争的学习氛围。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竞争氛围,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 = 2 \* GB3 ②要选好英语科代表,树立好榜样形象,特别是在班级小组建设中,抓好每组中“鲶鱼”培养,更能激活学习竞争动力。在榜样的带动过程中,组内每个同学的活力和热情也就被调动起来,只要每个同学都想成为“鲶鱼”,整个的班集体就会成为一只拥有无穷活力和无比竞争力的“大鲶鱼”。
哲学效应很多,既给我们指明了活动方法,怎么做;又给我们哲学思维,为什么做,这极具现实意义的哲学效应我们应把它用之于英语教学实践,并不断总结反思,就会觉得教学过程有章可循,学生管理有法可效,就能快速提高学生英语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之,随着教育哲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教育活动中的哲学现象愈来愈关注,运用哲学效应解决教学问题就成为教师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靳玉乐、王桂林,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期望效应探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3】辛山,蝴蝶效应的哲学思考,树人网讯,2008.12。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 【发布时间】2014/5/4 11:36:17
- 【点击频次】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