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议小学作文练习的有效性

 

【作者】 赵培成 李彬一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临沂林庄小学

【摘要】 好的作文练习,不仅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还要给学生一份评价标准,让学生据此评估自己写的怎么样。让学生根据训练目标,制定出自评清单。

【关键词】 有效性 程序性作文教学 评价标准;
【正文】小学作文练习,准确的说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学生习作的能力和水平反映着语文学习的总体水平,是语文学习的最高级。学以致用,习而成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语文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在作文练习中,每学期进行大小作文间周训练。自三年级开始,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每学年完成16篇大作文,16篇小作文。到六年级,学生单在大作文的练习中,形成的文字量至少就有二万五千多字,但是,六年下来,有相当的学生谈“作”色变,或者语言乏力,内容空洞,不能直抒胸臆,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小学作文教学和练习不无联系。当前,我国小学作文练习存在什么问题呢?
小学作文教学练习低效甚至无效
   1、训多练少。由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者按照专题知识,把写作训练分成一个个有机联系的“专题知识点”,遍布在每个专题单元中,通过“知识短文”(课文)把写作知识教给学生,形成了写一篇文章,成为一个专题单元的训练目标的体例。比如,在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的时候,编者用了四篇短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进行引导,由于篇幅所限,主题单元后面的习作训练结合口语交际训练给出了三个练习题。其中第三个还属于口语交际的训练主题。相对于《美国的语文》的习作练习,我们的训练题过少。《美国语文》的习作训练设计,相当于一个写作“题库”其练习题的总称为“电子库”。又如《今日美国英语》“写作与想象”单元,共有写作练习24题,其中口语表达8题,占了1/3;书面表达16题,占2/3。
    2、习作练习的设计保守,每个设计等同于写作指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个专题“介绍名胜古迹”。课文分别是《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专题后面的习作设计为:写一篇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写哪一处“世界遗产”;然后在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对于没有参观或体验过的学生来说,仿照课文的方法进行写,肯定是无处下笔的,这样的设计大致等同于“仿照课文,写吧”这样的写作指示。久而久之,学生和老师对这种设计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
    3、作文指导存在于陈述性知识的层面。“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又称描述性知识。”⑴在每个单元的导读和写作提示中,写作指导知识包括写作态度和习惯,如“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写自己熟悉的事物”等等,包括文章表达方法方面的知识,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议论、抒情等。这些指导的结果是,学生也许知道一个“好“的段落用该有一个中心句,说明一个事物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但是,学生可能写不出一个”好“的段落和一篇像样的说明文。
   二、如何提高写作练习的有效性
   1、变陈述性知识为程序性知识,这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手段。“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程序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用来说明学习者‘做什么’和‘怎么做’。它实际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⑵比如关于“想象和联想”,在写作指导中,只是对想象和联想的表达功能的介绍,而对于如何进行想象和联想的程序性知识没有交代。新课标提出“写作,要重视修改,重视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⑶但是在实际作文练习中如何进行修改的程序性知识很少涉及。下面是国外写作教学提供的关于修改的程序性知识:⑷
   修改分两步——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离不开批判性阅读。阅读可以是自己阅读,也可以让别人(同伴、老师、朋友、父母或者其他能够给你帮助的人)阅读。
   发现问题分四步:——获得总体印象(重读、写梗概)
              ——列表修改,拿一张纸,左边写这类文章的基本特征(如叙事的基本特征包括故事、场景与人物的意义、结构)右边留空白写对照文章后发现的问题。
              ——分析自己作文的基本特征(写出问题)
              ——研究批评性得评论(尤其是别人的评论,一定要保持客观的态度)
    2、写后的评价是提高写作的动力。对于一篇文章,作者能否在写后有收获,关键在于读者的反馈。写作者的水平提高,写作态度,写作兴趣的拓展也在于反馈的程度。反馈的程度与写作者的兴趣,写作意志力的高低呈正比关系。由于,在校小学生的写作读者,大部分由教师充当。特别是语文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制度和时间不能让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部角度,因此不能体现特性,不能很好进行反馈,造成学生的写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作文批阅时,要扩大读者群体,提高读者群鉴别力,采用多形式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反馈,这是提高写作的直接动力。江苏省的管建刚老师就是挖掘到这一点,使作文教学进行的有声有色。
   三、习作练习设计拥有有效性的标准
   1、具体的训练目标。写作目标必须取自写作知识中某个清晰的写作知识或技巧。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中,有意识的讲清楚写作知识。比如在讲,《桂林山水》时,从课文的结构(总分总)到修辞(对比反衬,比喻)从课文写景的角度到细节描写,让学生在背诵的同时进行仿写。
    2、明晰的训练要求。在引导学生写作的时候,要把训练的要求具体化。包括文体、字数、过程、修改等具体事项要求清楚。即使是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也要有详细的要求。
    3、必要的知识支撑。在写作主题、目标、要求提出后,应该揣测学生写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为学生进行帮助。
    总之,好的作文练习,不仅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还要给学生一份评价标准,让学生据此评估自己写的怎么样。让学生根据训练目标,制定出自评清单。
【参考文献】
韩雪屏  《审视语文课程的知识基础》【J】《语文建设》,2002.5
皮连生  《智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57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12.1
叶黎明  《写作教学内容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12  
  • 【发布时间】2014/5/4 11:38:28
  • 【点击频次】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