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运用的得与失

 

【作者】 唐义文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望京小学

【摘要】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多媒体也并非万能。与化学实验教学融合,必须做到适度、适时、适情,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彰显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关键词】 多媒体 化学实验教学 运用 优点 不足;
【正文】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走进微观世界的主要平台,也是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载体,起着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因条件限制,很多实验只能采取“以讲代做”、“以背代观”、“以授代探”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参与实验探究过程,也无法体验实验变化与乐趣,致使学生科学探究精神无法得到培养,只能人云亦云地背“教参”或死记板书。在大力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的今天,实验与多媒体融合就成了化学课堂的典型特征。这也给人带来误导,认为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就必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因此,就齐刷刷地使用多媒体,不管何种课型、哪个流程、什么需要,都把多媒体呈现在教室最聚焦的地方。这显然违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初衷---辅助教学。下面,我将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剖析,谈谈多媒体的优劣。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优点
  现代教育技术可把教学内容视频化、教学过程动态化、抽象知识直观化,为学生营造出图文声像并茂的认知环境,从而赋予化学教学更鲜明生动的学习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一)增强实验演示效果。实验教学中,许多演示实验常因条件限制,或药品少或反应容器小等因素,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不能很好观察或远距离学生根本就不能观察的事件发生,达不到演示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放大显示,就能将实验变化过程动态化、清晰化,栩栩如生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各个角度的学生都能获得视觉甚至听觉在内的多感官刺激。如固体的溶解、分子的扩散以及气体的溢出等现象,这些实验由于过程久,变化慢,可见度小,有时除前排的学生外,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变化现象,再做一次实验又浪费时间。如果将这些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过程,就能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气体的产生和溢出,颜色变化及沉淀析出等现象,这样就相当于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为直观,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强化了学生感性认识,增强了演示效果。
  (二)提高实验安全系数。化学实验中,很多药品具有很强腐蚀性,如强酸强碱,也有易燃、易爆气体,甚至有些药品具有毒性。在运用这些药品进行实验时,如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给学生带来伤害。因此,在进行这样危险性较大的实验教学时,我们不防运用多媒体进行模拟演示,特别是将容易出现错误操作的地方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在计算机模拟下观看误操作过程,并要求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样就利于学生加深印象,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从而防止误操作,提高实验安全系数。如检验“氢气的性质”的实验中:在点燃氢气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爆炸。在实验前,我们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使启普发生器爆炸的情景,真实而形象的说出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直观理解,又能让学生得到启迪,以便以后相关实验时能做到更规范、更科学、更安全。
  (三)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化抽象为形象,化微观为宏观,加之能够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特别能适合晶体结构、粒子运动的演示。在教学中如果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多种感官协同作用,那些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就变得浅显易懂,从而有效地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原子》这节课时,由于微观世界的分子和原子极其微小,非常抽象、难以理解,是教学难点所在。利用多媒体就显得轻松多了。先观看“氧化汞分子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当屏幕上氧化汞分子分裂后,出现了两个更小的粒子,接着又有许多氧化汞分子分裂成许多的更小的粒子。于是引导学生根据情景归纳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如此教学,重难点就能轻易突破,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四)增大复习课堂容量。化学实验是复习的重要内容,如果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难以把新课标中所要求掌握的实验和涉及到的仪器、装置都一一画出,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电脑模拟,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不但提高了课堂容量,还可以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例如在复习“仪器的使用”时,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任意组装或重装,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不足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现代教育技术也并非万能。在教学中如运用不当,也会带来负作用,甚至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特别是实验这样强调动手操作的课堂教学。
  (一)课件制作已预设,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必然先要制作课件,而课件是教师根据需要事先设计好的,包括实验现象、实验结果都已预设。而现实实验往往充满多种不确定因素,即使同一个实验也可能有不同实验结果,甚至是截然相反。所以,运用多媒体替代实验不利于学生学习探究,更不适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缺乏动手操作,不利于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学生做实验,最直接效果就是学生获得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动手做,动脑想,还要用眼观察、用心记录,也就是说实验操作能培养学生多种实践能力。然而,运用多媒体替代实验操作,不管多媒体画面如何精彩,学生终究只能加深印象,并不能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或其他能力(如数据处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因此,要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是只能通过传统实验课堂,让学生从基础操作入手,一步步学会实验操作。
  以上是我多年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融合教学的一点感受,虽不够全面,但希望能抛砖引玉。这些实践让我认识到:要真正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做到适度、适时、适情,不能全用,也不能不用。同时,还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加以选择、优化,“克弊扬长”,才能在化学实验中发挥出更大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Z]. 惟存教育网站。
  [2]许尚秋,运用构建主义理论进行教学创新设计,《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
  [3]孔昭生,化学教学中应恰当运用多媒体[J].化学教学参考,2005.3。
  

  • 【发布时间】2014/5/4 11:55:01
  • 【点击频次】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