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乡镇中学生物课的组织与设计
【关键词】 乡镇中学 生物教学 组织与设计;
【正文】对部分乡镇中学的生物学教学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绝大多数乡镇中学的生物学教学存在较多问题,教师对按新编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进行教学感到困难。究其原因,除学校领导对生物课重视不够,教学设备投入不足,专业教师严重缺额等原因外,教师对生物课程的理解不深,关于生物课的组织与设计研究不足,教学往往照本宣科,严重妨碍了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针对乡镇教学条件中一些设备不全,如多媒体教室不够等。课堂教学就成了主要的教学形式,学校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主要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组织教学,就是指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集中注意力、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针对乡镇生物课堂教学首先要激起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以此为基础,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生物科学的知识框架,形成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展教学活动。从生活中出发设置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入探究角色,开始探究活动. 课堂教学要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生活问题,社会问题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谋求科学世界向学生生活的回归。
例如,把养殖专业户,各种蔬菜、水果专业户的场地作为探究实验的基地,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小论文。也有的利用学校的小环境,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从细小处培养学生珍惜草木、爱护环境的意识。没有挂图和模型,不等不靠,自己绘制系列挂图,制作系列的动态的幻灯片和剪贴图,用橡皮泥捏制各种动物,利用儿童食品果冻制作细胞模型等或巧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针对实际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活动课
活动课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适当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而且能使学生对未学到的知识增强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目的。然而,在大多数的乡镇及农村中学中,实验设备较为缺乏,场地有所限制,再加上学校的不重视,实验经费缺少等原因,这就给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只好根据现有的条件报纸、电视、图书来进行查阅。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下面“以活动促发展”的培养目标谈几点做法。
1、生物活动课的方案设计
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科技活动,优秀的活动方案是学生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方案的设计,倡导参与意识, 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契机,体现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活动课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设计活动方案充分突出了教师的“导演”地位,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指导技能,对于活动课的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
2、采用符合乡镇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素养
教师应开动脑筋,积极采用符合农村实际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做游戏、扮演角色、竞赛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探究学习氛围,还注意了学法指导,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有的教师把菜豆和玉米结构模型破损的胚切下来,用不同颜色的塑料制成胚,折叠在模型上胚的位置,非常直观,便于学生观察;有的教师把鱼缸制成生态系统;有的教师把十几种昆虫的翅膀制成模型;等等。由于教师的奇思妙想,虽然没有多媒体,也同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素养。
3、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从活动课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切身感到生物课学习不再是具体生物学知识的记忆和练习的解答,学习生物学不再是应付一张张生物学试卷。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生物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一定的升华。
总之,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与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存在着优势:学生感性知识丰富,农村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乡镇生物课组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学习心理的内部矛盾,根据具体情况,以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必要时也可适当地进行批评),因势利导,来搞好我们的生物课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卫东.融入课程标准理念的生物学课堂教学设计.《生物学教学》 2010.04
[2]许尚秋.运用构建主义理论进行教学创新设计.《中学生物教学》 2009.01
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针对乡镇教学条件中一些设备不全,如多媒体教室不够等。课堂教学就成了主要的教学形式,学校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主要也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课堂组织教学,就是指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集中注意力、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目标的行为方式。针对乡镇生物课堂教学首先要激起学生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以此为基础,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生物科学的知识框架,形成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和疑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展教学活动。从生活中出发设置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入探究角色,开始探究活动. 课堂教学要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注重生活问题,社会问题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谋求科学世界向学生生活的回归。
例如,把养殖专业户,各种蔬菜、水果专业户的场地作为探究实验的基地,鼓励学生观察并写出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小论文。也有的利用学校的小环境,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从细小处培养学生珍惜草木、爱护环境的意识。没有挂图和模型,不等不靠,自己绘制系列挂图,制作系列的动态的幻灯片和剪贴图,用橡皮泥捏制各种动物,利用儿童食品果冻制作细胞模型等或巧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针对实际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活动课
活动课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题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适当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而且能使学生对未学到的知识增强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目的。然而,在大多数的乡镇及农村中学中,实验设备较为缺乏,场地有所限制,再加上学校的不重视,实验经费缺少等原因,这就给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困难。只好根据现有的条件报纸、电视、图书来进行查阅。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下面“以活动促发展”的培养目标谈几点做法。
1、生物活动课的方案设计
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科技活动,优秀的活动方案是学生活动成功的重要前提。在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活动方案的设计,倡导参与意识, 把握好学生参与的契机,体现自主性和主导性原则。活动课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由传统的主导者、支配者转变为支援者、参与者。设计活动方案充分突出了教师的“导演”地位,教师能否运用促进性的指导技能,对于活动课的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具有决定性意义。
2、采用符合乡镇实际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素养
教师应开动脑筋,积极采用符合农村实际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故事、做游戏、扮演角色、竞赛等,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探究学习氛围,还注意了学法指导,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例如,有的教师把菜豆和玉米结构模型破损的胚切下来,用不同颜色的塑料制成胚,折叠在模型上胚的位置,非常直观,便于学生观察;有的教师把鱼缸制成生态系统;有的教师把十几种昆虫的翅膀制成模型;等等。由于教师的奇思妙想,虽然没有多媒体,也同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素养。
3、生物活动课的体会
从活动课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切身感到生物课学习不再是具体生物学知识的记忆和练习的解答,学习生物学不再是应付一张张生物学试卷。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懂得生物知识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也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一定的升华。
总之,现行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与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农村中学在生物教学方面存在着优势:学生感性知识丰富,农村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乡镇生物课组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学习心理的内部矛盾,根据具体情况,以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必要时也可适当地进行批评),因势利导,来搞好我们的生物课组织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卫东.融入课程标准理念的生物学课堂教学设计.《生物学教学》 2010.04
[2]许尚秋.运用构建主义理论进行教学创新设计.《中学生物教学》 2009.01
- 【发布时间】2014/5/4 13:23:49
- 【点击频次】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