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媒体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郭玉霞

【机构】 山东省郯城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过去的地理教学,被比喻为“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地图”的教学。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成为地理教学革新的标志,其价值及效应也被广泛认可。地理教学的方式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采用而得到极大的改变。《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给我们指明了地理教学现代化的目标。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高中地理教师掌握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也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但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的应用当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一、多媒体课件备课中的问题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
  1.自己精心备写的教案有时候很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而展示出来的又总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种感觉。
  2.地理课件只是呈现了大量素材,但教学过程死板生硬,只是课件内容的陈述,并且素材内部缺少有机的联系,只是机械地一张张幻灯片的展示,从而表现出“局部生动,整体松散”的现象。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东拼西凑的素材积累。
  3.有的老师在备课前先制作课件,再根据课件来备课,教学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教学由以前的教师满堂灌,变成计算机多媒体的满堂灌,课堂显得机械而凌乱。
对策:
  1.教师在进行多媒体备课前,首先要对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理清思路,对教材整体的研究,准确体现课程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知识目标与重难点,设计出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再围绕教学设计,合理添加素材。多媒体素材的搜集与使用,必须为教学体系服务,科学合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素材的搜集上,要尽量采用能反映学生生活环境的乡土素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坚持做到先备课再做课件。
  2.学校也应该培养教师们的多媒体操作技术,那么老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就可以得心应手,将自己精心的教学设计融会到地理课件中,从而能真正的驾驭课件。不能让课件束缚住了自己手脚,影响了课堂的发挥。
二、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出现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速度快、生动直观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弊端。
  1.课堂容量大,反而使许多学生接受不了。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的内容毕竟很多是自己没有接触过的,许多学生需要一个思考和接纳的过程,但课件中的许多内容总是一闪而过,在学生们头脑中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
  2.速度过快,使许多善于思考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思考的时间,也只能是疲于奔命地去接受,而不是通过理解来记忆。即使课件具有很强的完整性,但很多图像与总结性提纲只是一闪而过,留给学生总结与整理思路的时间非常有限。
  3.生动直观固然很好,但有时候往往流于形式,一节课上完后,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有兴趣,也充满了新鲜感,一张张美丽的图片确实让许多学生大饱眼福,但是课后却什么也记不得了,把课件中老师讲解的精髓抛弃了。同时一些重难点问题需要反复练习时,因时间、方式、器材等因素限制,不能实施,缺少灵活性。所以教学往往成了有趣的教学或是精彩的教学,而不是有效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对策:
  1.要重视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的结合,在多媒体课堂,可以辅以小黑板、模型等工具,配合教学,起到加深、总结的效果和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
  2.地理教师仍然要重视传统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一些需要举一反三、反复讲解和练习的内容上及情境教学的生成中,教师采用传统的画图等方法,仍然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如简笔画出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长江、黄河等教学素材,通过加大练习量,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对知识要点与难点的突破。
  3.注意课件的修剪,没必要的图片和语言尽量去掉,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课件也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不要啰啰嗦嗦。
  4.注重学生们的课前预习,让学生们有心理准备,这样也可以提高课件的播放效率,提高课堂效率。
三、多媒体制作影响教学效果问题
  多媒体教学应该产生生动直观、刺激思维的作用,不在多而在精,但有的教师的课堂多采用静态的图片文字,成为图片资料的挪移,有的甚至就是课本的原文原图,出现教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埋头看书的怪想象,对学生思维刺激不够,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多媒体声音、视频、符号、色彩等元素不能有效地掌握和使用,缺乏对教学素材的活化。未经活化的地图、景观、及图象,只不过是借助现代技术手段的板书效应,与传统的黑板、挂图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多媒体的突出主体、动态性均不能得以很好的显示,效果当然打了折扣。
  对策:
  加强教师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通过技术培训、业务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多媒体工具的掌握水平。要针对教学内容,对资料进行活化处理,按照突出性原则、重复性原则、局部放大性原则、新颖性原则等,使地理素材突出地、动态地、重复地呈现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定向感观刺激,使地理要素与空间形态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关系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紧紧围绕着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核心,学生们只有听的份了,学生对教师有非常大的依赖关系。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有的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授课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放映员,没有起到教师的引导作用,多媒体的应用也没有起到激发和引导的作用,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了。在本人教学过程中,就曾有教师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在学生中走动交流,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因此,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教师应当站在讲台上,不应当到学生中去进行一些活动。对此,本人认为,采用多媒体教学,依然要充分体现师生的交流互动,师生要共同参与到教学中去,不能为了形式的严谨,而忽视了课堂气氛的营造,忽视了教师肢体及语言对学生的感染力。
对策:
  多媒体教学具有速度快、生动形象等优势,能为课堂提供更多的素材,加大知识课堂容量,但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引导作用,更不能因此而压缩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师生交流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有机会和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课件中可以加入活动来引导学生们思考和讨论。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也存在种种问题,有的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存在以前旧式思维的痕迹,有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在实现多媒体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急功近利的现象,如一味地要求如“每节课都要用多媒体上课”、所有的示范课、赛教课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等等。真正的把多媒体教学融入到传统的地理教学还需要一个磨合期,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需多论,但如何利用好多媒体从而体现多媒体的优势而又不丧失传统教学的优点,提高课堂效率,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些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亲身实践和研究的问题。

  • 【发布时间】2014/5/4 13:43:13
  • 【点击频次】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