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初步探究
生物学概念是初中生物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乃至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领域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也是思维的基本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准确而灵活地掌握基本概念,从而达到使学生充分认识、了解生物学知识的目的,是每一位生物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更是中学生物教学成功的关键。现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谈谈本人在生物学概念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
一、 利用生物学的谚语引出概念
生物学基本概念很多,如何使这些枯燥无味的基本概念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在日常生活中,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谚语中蕴藏着许多生物学的知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生物的竞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这是生物的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反映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一方水土育一方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大树底下好乘凉”──生物影响环境。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生物的复杂反射。“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 果实、种子的形成。在备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挖掘,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一定能增加生物教学的趣味性,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 从观察到的现象提问引出概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将相关概念与学生的感性生活经验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设计出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察现象回答,及时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的目的。结合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教师可通过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这一基本概念。例如:"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课前分别作了三个实验:(1)将植物的叶和较粗的茎分别用塑料袋罩住,置于强光下观察,可见袋内水珠较多;(2)将一盆花的叶用凡士林涂抹在正、背两面后,罩上塑料袋观察,袋内水珠较少;(3)分别选择一个晴天、一个阴雨天在上午同一时间在同一植物上罩上塑料袋,观察、对比袋中的水珠量,可以看到塑料袋内的水珠明显多于阴雨天。在学生观察到这些现象后,我提问:(1)塑料袋中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2)为什么罩叶的塑料袋水珠多?植物体内的水分主要从哪个器官散发出来?(3)晴天、雨天植物蒸腾作用的速度是否相同?(4)温度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吗?教师对重点、疑点进行启发点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而掌握重要知识点。
三.抓住关键词对概念的掌握
一个完整的概念,往往是由几个要素构成,引导学生把概念的几个要素找出来,解剖要素并把各要素关键词串联起来,就会形成一个简化的概念。如,“仿生”概念中关键词为“结构和功能”、“仪器和设备”;“生态平衡”概念中关键词为“数量和所占比例”,“相对稳定”等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关键词分别代表的内容、含义及关系。通过找概念的关键词,理解关键词,可以更深入的剖析概念的内涵和有利于学生的识记。
四. 对比法区分和掌握概念
任何概念虽然都是相对独立的,但其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在教学上,如果把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放在一起,加以类比,则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将类似概念加以区分和记忆,而对比法就是把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基本概念,从几个方面进行逐项的对比,从中找出异同点来,以便明确其本质特征。通过对比法可以使易混淆的基本概念较清楚地加以区分。通过前后对比,可对前面基本概念加以复习巩固。学生必须用比较法,从逻辑上找出对比之项:作用场所、作用条件、反应物、生成物、能量转化等等,然后分析出对立面和统一面,得出答案。并从中看出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比较将分散的知识进行归类和比较,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更是掌握概念的很好方法之一。
五.采用概念图法
概念图是以命题的形式显示概念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来展示概念间层级结构的示意图。画概念图是指将一组相关概念用线条和文字连接成图形,直观而形象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概念图的结构包括概念、命题、连接和层级结构。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概念图应该是:(1)具有层次性,上位概念在顶端;(2)用适当的连接词做标注;(3)有交叉连结,表明层次的子分支之间的关系。设计生物概念图的方法很多,可以列知识网络框架概括图等,如:八上生物(人教版)中动物的行为属于核心概念,概念图呈现如下: 根据概念图,学生可以清晰地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和联系。
六、利用实验室模型和自制模型法
直观形象的教具,一方面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让“死”的概念“活”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立体模型的角度,让学生进行概念的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在实验室没有模型的情况下可以自制模型,如:肾单位模型介绍 (一)、材料准备:一条塑料管,一个漏斗,红色绳子,乒乓球,胶带,剪刀等。( 二)、制作过程: 1.把漏斗与塑料管相连;2.把红绳子缠成团,包裹住乒乓球(用胶带粘好),表示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两边用较细线相连接,汇集处较粗,用来表示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汇集形成出球小动脉;3.再用红色绳子缠绕在塑料管上,表示肾小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绳子汇集处也是由几股细绳子逐渐变粗,表示毛细血管又汇集成小静脉;4.把出球小动脉和缠绕在肾小管上的较粗红绳子连接,就成了一个肾单位模型。(三)、使用效果:形象、直观,便于识记,重点和难点非常容易突破,记忆效果非常好。由此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肾单位的组成,进而理解肾单位的概念,强化了生物学概念的形成、理解和记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任何方法都有利弊,只有灵活应变,有效取舍,才能体现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有效性。也只有根据具体教学情景,具体的教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效率。如何让学生对生物学保持原有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关健。 通过上述几种教学方法不难看出,无论选择哪一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舍弃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性,把握事物的本质特性”是概念教学的关健。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教学研究和近三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利用“自主──合作──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以上几种方法结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4/6/5 12:48:54
- 【点击频次】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