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中学化学课堂交流实效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 王玉峰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美澳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课堂交流实效性的体现

    交流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选择的实验、学生与学案等都可以称为交流行为,交流是一种相互对话、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过程,交流的有语言的,有肢体的。在课堂上交流机会均等。这样平等的交流使得课堂呈现着活跃向上的学习环境,这样平等的对话交流使得课堂达到的是学生愉快的学习了知识,讨论探究了问题,教师在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的基础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使教学的实效性达到了理想的状态。

    我们的课例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交流发行应该有以下的几种情况,

    1.表面形式的交流改变为真正的学生交流。

    表面形式的交流,存在课堂教学中是普遍的,这种交流体现在我们的课例中的第一次课上老师提出:能够根据信息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形式的交流“你知道如何写、怎么写”交流是发生在表面的,而无实质性内容。其表现样式颇多。在交流内容的安排、方法的运用及时机的选择上,重点考虑了时间。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不是表面的,不是形式的,是具有挑战和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的设计。表面形式的交流成为实实在在的交流,形成课堂教学中心与心碰撞,达到了教师预期的效果。从实际意义上讲,上述课堂教学交流是可以达到实效性。 

    2. 随意的交流改变为实实在在的有设计的交流。

    随意交往是教师在课堂上想到什么就问什么,前后问题没有逻辑性或是混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强调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了解,真是使学生的问题实实在在的体现出来,而教师利用所有的时间,调动学生,引起学生之间的讨论探究,他们之间充分的回答了自己的问题,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使用实验配合的事实,说明具体问题和确定官能团的方法。达到了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的课堂的实效性。

3.个别的交流和集体交流的相互结合。

    教师因对象不同给予不同的交流机会。从交流对象看,教师不论学生学习好与不好;不论学生是否是班干部,都等同的在课堂上有同等的交流机会。所以,课堂实例的教学研究仍然继承和发扬了我们的传统。在课堂学习中同等对待每个学生,让他们有发挥自己特点的空间和场所。

    二、课堂教学实效性交流方式遵循的内容

1、课堂交流是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下进行的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做到相互尊重。是有效交流的保证。由于教师权威因素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处于劣势地位,相互尊重,更多的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上。

教师尊重学生表现在①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不忽视学生自己的认识方式,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②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③三要尊重学生的想象能力,特别是在课堂上提出的“怪问题、新问题”。妥善处理和指导。

2、课堂上的平等对话是交流实效性的环境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更重要的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平等对话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这是课堂实效性的重要的环境。

    3、相互理解,共同发展是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特殊性和差异性的存在,决定了主体之间交往必要性。师生要在这复杂多样的交往中达成相互理解,还离不开彼此评判,相互评判不是诋毁,而是为了使他人接受自己的思想、观念等,也是为了使自己获得他人的知识,与他人达成一致理解,形成共识,从而塑造自己与发展自己。教师和学生都以一种超越的、理智的态度,把他人的思想通过思考,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的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

    三、多种方式的交流,以达到实效。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话与交流,师生之间的理解,包括对人际关系、对知识、思想、方法等意义理解。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形态,课堂教学要注重交流实效。课堂教学交流实效性的提高可以着重

    1、丰富课堂教学交流的类型。教师有必要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在班级上课制难以变革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入交流互助、小组讨论、大组辩论、合作竞赛、合作探究,实用探究,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执教或是情景表演。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交流的多维性。

    2、教师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交流围绕实际内容展开。 如课例研究中,我们把讨论放在如何运用实验测定结构筑典型的官能团?这样的官能团有什么样的特征?(有较大挑战性、个人努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文探究内容,促使师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3、课堂交流的时间应该充足  教师调整原有的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把教师的活动时间压下来,在课堂上除了营造生动活泼、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外,必须有充分的时间保证交流,因为没有充分的时间不能够达到学生的想法和看法的反映。所以,选择适当的内容进行学生的探究和交流,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讨论和交流。

    四、课例中交流实效性还注意的问题

    1、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使学生带着问题看、听、想、解决问题,对同伴的发言做出迅速的反映,判断正确与错误,判断不完全性和可能性。(课例研究中学生倾听学生的发言的统计和观察,我们发现存在着问题)

    2.互补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让学生懂得在与同伴互动学习,发言是应尽的责任。主要的目的是合作,是共同提高。因此,讨论中不能满足于发言,而应追求互补,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和设计,从中吸取友谊的信息,给同伴以诚恳支持、热情的帮助和鼓励。

    3、积极参与,完成每个人的责任的培养和训练。

    让学生明确参与探究、交流是每个人的责任,在学习中应该积极思考, 主动发言,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是对合作者的负责。

    通过课堂实例的研究,我们在评价学生的有效活动,课堂交流方面有了点滴的体会和感受。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各种交流不能是表面的形式,而应是作为教师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相互配合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实效方式,而教师的教学的设计,实际是促进学生交流实效的关键和保证。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方式的同时使用,使我们的和谐课堂更生动,更有实效性。 

 

  • 【发布时间】2014/6/5 12:53:48
  • 【点击频次】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