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高年级作文自改与互改能力养成初探

 

【作者】 吴玉娟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段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些习作目标的实现,一个很重要的策略是要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改文为多维互动改文。而多维互动改文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实行自改和互改。
  一、转变观念
  (1)老师要转变观念
  首先,老师应让学生由“局外人”变为真正参与者。何不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作文过程,尤其是经历写后的评价欣赏过程呢?其实,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作文写完后还要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就是评讲。评讲得法,容易推动学生写作的动力。因此,要让学生从讲课上的“局外人”角色,转变为让所有学生参与作文讲评的全过程。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有亮相的机会,还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发表对别人作文独到见解的机会。真正让作文评价成为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所以,老师要转变观念,让学生由“局外人”变为真正参与者。
  其次,老师应明确小学生高段自改与互改作文的必要性。作为小学语文高段老师要明确:会改才会写。学生写作的规律性知识,特别是程序性知识不只是靠教师讲述告知的,而是学生在自我和他人的习作实践过程中,特别是在师生、伙伴的相互习作比较,互批互改,分享成功,思想观点的碰撞吸收中,逐步知晓懂得,学会使用,并在无数次的成功实践后变成默会知识的。其次,让学生自改与互改作文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让学生自改与互改作文,是继写作文之后高度的思维活动。让学生主动去接触,带有评判目的去审视、分析、判断,辨别哪些是规范的,哪些是错误的,优劣在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改正的途径怎样等等,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
  (2)老师要帮助同学转变观念
  针对上文叙述小学高段同学不愿意自改与互改的现象,老师通过讲解有关修改文章的名言警句,大作家修改文章得故事等,让学生树立写完作文后要修改的意识。如“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讲解有关修改文章的故事: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
  针对小学高段同学不愿意互改现象,老师应帮助不愿意的同学转变观念,先把互改作文的好处告诉不愿互改作文的同学。如,自己作文中的错误不容易发现,请同学修改自己错误的地方,会使自己的作文更好,取长补短。和同学们互改还可以一起分享作文中的故事。然后针对同学们的担心分别加强引导:在修改作文时不能讥笑别人,这样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针对有些同学认为,互改作文关系自己的隐私,老师应引导同学改变观念,作文不是日记,互改作文就不会涉及到隐私。
  二.授之以渔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高段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根据这些习作目标,本课题研究分步实施教会学生一些自改习作的方法。
  (1)修改文章中的病句,做到语句通顺
  修改文章中的病句就是联系修改病句练习,要认识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采用增、添、删、换等方法进行修改。
  (2)牢记标点符号歌,做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歌诀:话没说完,圆点带个尖(,);一句话说完,画个小圆圈(。);并列语词间,点个芝麻点(、);发问与疑问,耳朵挂耳环(?);引用原话前,加上双圆点(:);惊喜和感叹,短竖下一点(!);文中要注释,两头小半圆(());引文或摘句,蝌蚪游上边(“”);转折或注释,长横画后边(──);意思未说完,六点排一串(……);特别重要处,字下加圆点(?);引用书名时,尖号写两边(《》)。在教学实践中,顿号、逗号和分号很容易错,又总结顿号歌:并列词语或短语,地位一样并肩站。顿号用来做分界,读到它时停顿短。逗号歌:标点符号谁最忙?逗号使用最频繁。句子中间要停顿,往往由它来值班。分号歌:并列句子肩并肩,不分主次紧相连。如用逗号隔不开,可用分号站中间。这些儿歌帮助同学们区分了标点符号的不同,慢慢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3)规范评价的符号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和注重体验与感悟的理念,许多教师乐于选择凸现学生主体而又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的确,喜欢新鲜事物是孩子们的天性,正是因为学生的这一特点,所以我在确定“评价主题”与“评价符号”时,就把这些本是枯燥的术语与学生平时感兴趣的话题联系起来,以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例如,找错别字,我们就把它叫作“错别字”总动员,把发现好词好句叫作“好词好句”大搜索等等。因此,我们对作文评价的符号正是本着激励学生的兴趣的宗旨,在与学生商讨的原则下确定的。
  (4)制定“作文评改卡”
  笔者根据习作教学实践制定了“作文评改卡”分发给学生,供学生评改时对照,改完后如实填写,做到修改作文“有章可循”。制定的适用于五、六年级的作文评改卡中的 “基本分”的七项指标使学生在评改时有法可依,有据可循,教师可根据每次习作的训练重点作适当的修改或补充。“积累分”的设定重在激励学生发现他人习作中的“金子”,学会自主积累语言。“评改人的话”这一栏目为学生交流思想提供平台,之所以要签名一是为了便于彼此之间互相探讨,不然原作者就找不到批改者,失去了追加探讨的对象;二是让批改者更负责,因为名一签下去,就要承担“责任”了;三是让学生有一种荣誉感。如果你的评价被他人认可,他人与你的交往就会更加亲密。而“评改小组补充意见”这一项的设计,其目的是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集思广益,使组评更加科学、公正。同时,帮助中等生和后进生在评改中得到提高。
  学生评改他人的作文过程既是对自己习作的再认识过程,又是阅读借鉴他人的习作,拓宽写作思路,展现个性品质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的评改过程中,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思维和写作能力,让个性闪亮登场。

  • 【发布时间】2014/6/5 14:53:04
  • 【点击频次】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