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教读《先秦诸子选读》的一点体会

 

【作者】 周运根

【机构】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一中

【摘要】 高二语文学科选修课的教学面临时间紧、任务重,难易度、深浅度不易把握两大难题,专家又不能给予明确答案,在一线教学的我们只好摸着石头过河,教完后总结经验、教训,觉得自己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还可以: 一.整合教材内容时,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又考虑高考输送人才的需要,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结合在一起,突出重点,淡化转化难点,舍弃非重点。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兴趣、能力、心理需求)和教材内容(课文的难易、侧重等)采取教师讲授、分组讨论、录像展播、情景模拟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整合 适宜;
【正文】
   高二下学期,语文学科共有四种教学用书,其中两种是供学生自学用的读本,另两种是选修课本:《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先秦诸子选读》。我和高二年级其他三位语文老师把《先秦诸子选读》作为教学重点,现把本人教读此课本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一个简单的归纳。
   高二语文学科选修课的教学面临两大难题:
   1.课时紧。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这本书共有七个单元,涉及《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26篇课文,平均每篇课文不到两个课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冲掉几节课,或者单元测验什么的,每篇课文就只有个把课时,课时的不足很容易导致我们教师为赶进度而蜻蜓点水,或不得已大包大揽,满堂灌。
   2.难易度、深浅度不易把握。去年参加新教材培训,有幸听了刘真福老师(《先秦诸子选读》的编写者之一)的一堂讲座,他的建议是:浅教材深讲,深教材浅讲。似乎编者只需把先秦诸子的文章粘贴在一起,汇编成书就行,至于深浅、难易、条理,他们是不考虑的。听了之后我一头雾水,从事较长时间高中语文教学的我以为,高中选修课具有基础性的一面,它不以传授系统完整的学科专门知识和理论为重点,但应在必修课内容的基础上做适当加深和拓展。
   鉴于以上两大难题,在该书的教学中我主要解决了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一.如何整合教材内容?
   刘真福编委说:选修课的“选择性”特点就是让广大一线老师灵活的处理教材。至于怎么个灵活法,他没说,我以为: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选择教学内容。
   在通读《先秦诸子选读》,整体把握了教材结构的前提下,我主要考虑了三对关系:多与少,难与易,深与浅。对高二(7)班(理科次重点班,学生的知识面较宽,积累也比较厚重。)我侧重教学《荀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对高二(2)班(文科平行班,较多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我选择对中国文化具有根本影响力的《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四个单元做重点讲解。
   二.如何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
   1.根据课文内容的深浅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本着深教材浅讲,浅教材作适当拓展延伸的原则,区别对待。比如说《论语》,它是典籍中的典籍,对该单元的教学采用传授、背诵、吸收、内化相结合的方法,只要求同学们掌握重要实词的理解,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不作过高要求,但要求学生:a.背诵课文中的重要章节。b.深刻理解文本中涉及到的成语,并合作补充摘抄《论语》中的名句。C.联系显示谈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再比如说《荀子》选读单元中的《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教学,因这篇课文大量采用譬喻手法,阐明事理深入浅出,层次明晰,理解起来不会十分费劲,我把课文教学肢解成如下五大板块:a.回忆学《劝学》时接受的有关荀子生平、事迹信息,评价荀子的哲学思想和《荀子》一书(对书的评价可以不中肯);b.字音、字形的掌握;c.文言知识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d.层次分析(设计的问题是:课文共八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分别阐述了什么问题?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怎样阐述的?);e.文中体现的哲学思想。采用如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利用《“点对点”测评卷》理解重要的实词虚词,写读书札记,交流读书札记,师生共同研讨辩论。事实证明,如此教学教师轻松,学生积极,效果也不错。
   2.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方式。高二(7)班的同学大多偏爱独立学习。在教学中我一方面充分发挥其长处,让他们自学,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合作学习活动,学习、实践与他人合作、交流、表达。高二(2)班男生多,语文基础偏差,不少同学喜欢合作学习,在教学时,我首先强调基础,其次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其受益于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启发,而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比如:教韩非子的《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点对点”测评卷》中的字音、字形、通假字部分,再联系《“点对点”测评卷》中的实词解释部分疏通文章大意(可合作探究),其次归纳每个小故事的内容,最后师生共同研讨这些小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我基本上解决了以上两大难题,但因为参考资料十分匮乏、(就连《“点对点”测评卷》有些题目也无标准答案),加上本人能力、水平有限,某些知识实在无法肯定其正确性,教学中总是怕万一弄错误人子弟,引导时难免缩手缩脚,加上教学时间实在紧张,《先秦诸子选读》的教授只能算差强人意,尚需不断积累。

  • 【发布时间】2014/6/5 15:00:57
  • 【点击频次】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