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现行体育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策略摭谈

 

【作者】 周文杰

【机构】 四川省平昌县镇龙中学

【摘要】 体育教学要担负起本应担负的功能,这不仅需要宏观管理的体制,还需要任科教师的“挺身而出”,转变认识,更新观念,正确看待。纵观全县体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一线教师也应从自身层面找方法、想对策,探寻改革策略之路。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存在问题 改革策略;
【正文】
  在“比分数高低”的“应试教育”时代,特别是高考指挥棒,导致人们形成了的急功近利的“高分追求”思想,课堂教学出现了只重语、数、外等“主考”科目现象,而其他“非考”科目严受冷落与排挤,如“偏房之子”。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把体育教学“转正”,切实担负起体育应该担负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责任,这需要宏观管理的体制和任科教师的“挺身而出”,转变认识,更新观念,正确看待。下面,我站在教师的角度谈谈在高考指挥棒下的全县现行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以望引起更多体育仁人志士高度关注。
  一、全县现行体育教学存在问题之剖析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成果,是纠正了一些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认识到了体育也是学校发展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
  (一)忽视体育功能,教育观念滞后。社会期望太高,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考取高一级学校取得铁饭碗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忽视了“身体第一”。 认为体育就是跳跳蹦蹦、玩耍,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训练和作用。
  (二)师资配备不齐,体育课时不足。由于体育不是考试科目,师资配备得不到应有重视,就连高中体育,学校在人事安排上也有“向外”的倾向。而在农村学校,教师大多由老弱病残者担任。这些人非体育专业毕业,不懂得体育教学规律,身体素质差,在体育活动中根本起不到示范作用。最特别的是大多数农村小学,整个学校没有一个专任体育教师,体育课作为“添头”,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兼任。尽管每周安排2—3节体育课,但常常被其它学科以各种理由占用。临近考试,体育课就理所当然地被瓜分。课间操和课外活动,则是学生自由活动,没有教师统一组织。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大缩水,身体素质培养得不到保证。
  (三)运动场地狭小,体育器材匮乏。在学校,有限的教育经费是学校发展最大瓶颈,特别是现行的“创特”和以硬件升级为抓手地课程改革,只注重了校园“亮化、绿化”,而没有在体育设计设备方面去优化,学生体育场地狭小,体育器材匮乏,体育教学因场地“硬伤”仍然无法全面开展。现在有的学校还很难见到传统的单双杠、山羊等既娱乐又健身的体育器材,更不用说高档的体育设施了。学校操场是坑洼不平的土操场,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片汪洋。场地狭小,没法统一做操。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使得体育活动形式单一,除了长跑就是丢手绢。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倦情绪。
  (四)过度强调安全,制约活动开展。随着媒体对学校安全事故的曝光及家长维权意识的提高,领导和老师都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老师上课就怕出安全问题。一旦出了事故,家长就会来找学校和老师赔偿。虽然有时不是教师的原因,但学校还得应付。多数情况下为了息事宁人,学校和老师只好承担了费用。有的学校规定谁的课上学生出了事由谁负责,这种做法束缚了老师的手脚,打击了老师的上课积极性。
  二、解决体育教学现实问题之对策
  针对体育教学现状,如果现有体制一时半会不能改变,我们就只好改变自身教学态度,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发挥应有作用,让体育教学去实现新课标规定的“知识、技能、体能、情感、意志”等五大目标。
  (一)改革评价方式,注重体能培养。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评价没有改革,人们的“追分”步伐就不会停止。所以,我们各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要重视体育,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是促使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现行学校连一个专业的体育教师就没有,是成为学校体育开展的“短板”,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动员鼓励中学生积极报考体育院校,不断充实教育队伍,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积蓄后备力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在职教师的转岗培训,挖掘教师潜能,使之能兼职,多岗使用。同时,我们要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在评优晋级时能做到优先考虑,尽可能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尽力工作。
  (三)创建有效课堂,促进全面发展。体育教师安心从教是其良好的敬业态度,我们还得从教学方法上加以引导,使其能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来,积极创建有效课堂,把学生作为发展主体,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学生的体育潜质。力争在高效课堂中,增强学生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从而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
  (四)加强场地建设,添置器材设备。学校要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加快体育场地扩展,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增大体育经费投入,添置体育器材设施设备。这可以借助“农薄项目”实施机会,进一步增强学校体育设施功能。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体育,改变体育可有可无认识,把体育教学纳入与语数同等重要地位之列,认真地开展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功能,切实担负起体育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陈海波,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观念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12。
  【2】宋忠志、罗希尧,我国中学体育师资现状分析[J].体育科技,2000.2。
  【3】季庆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体育科技,2003.1。
  【4】郭太玮、潘绍伟,新课程标准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体育学刊,2004.5。

  • 【发布时间】2014/6/5 15:06:15
  • 【点击频次】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