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对探究与接受学习方式的思考及运用
【关键词】 ;
【正文】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育教学改革呈现出最活跃、最广泛、最深入的体育教学科研的喜人局面。但在实施过程中广大的体育教师也面临着许多困惑,其中突出的困惑之一是接受式学习还要不要?对体育学科而言,究竟是接受式学习最直接有效,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有效?在研究体育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本人有三点体会供同行们指正。
一、两者相互关系
接受式学习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改进,实践证明:接受学习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部分人对接受式学习存在过激的偏见,认为接受式学习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利。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请同行们思考。
1.二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方式是教师采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解、示范与要求,学生就能理解、掌握和运用有效方法。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学习方式。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接受式学习与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在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二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应依据教材的特性、实施的对象、对体育的认知能力及基础体能与技能状况,在体育实践课中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学习方式。
2.不可相互替代的学习方式
体育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感到:二种学习方式是不可相互替代的,有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学生能够直接接受的学习内容和练习方法无需探讨和研究,如许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概念等都是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总结出来的定论。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接受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解决的问题,如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发现的新问题等,应让学生选择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接受式学习的基础地位不能削弱,而是在改进、完善中得到巩固和加强,接受式学习仍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形式。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自我发展获得成功的阶梯,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
3.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接受式学习能源源不断地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资源。离开了接受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储备多数还是通过接受学习获得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个体或小组的智慧对某些问题的解决展开研讨,采用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练中完成更高学习目标。二种学习方式实质上是基础与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
二、继承与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决不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推倒重来,而是如何继承与发展。新课程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一刀切接受式学习也是不对的,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和可持续发展。接受式学习应如何继承与发展是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1.从体育学科的特性出发
体育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征是运动项目之间的知识结构不连贯,除身体机能要求的共性发展外,各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没有先后顺序可单独教学,每一项运动技能在各个层次的学习起点上都是从基础教学开始,而接受知识、技能的传授多数选择接受学习方式,获得直接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学的另一个特征是语言传授与肢体语言的演示同步教学,这是一种最本质接受式学习,也是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不可缺少教学方式。现代体育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学生可以在网上、电视等媒体及直观比赛中获取相关体育知识,这也是一种直接的接受式学习。可以说接受式学习是体育学科最直接和效果最明显的学习方式。
2.从体育教育的基础出发
体育教育是人生不可缺少重要因素,学校的体育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高中学生经过9年的体育基础教育,其知识、体能与技能在各个不同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小学、初中各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发展不平衡,导致系统性教学存在着先天不足。通过高一新生对体育的认知、健康与体能状况的调查及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分析,相当部分学生的体育基础处于认知不足、体能不强、技能薄弱,甚至少数学生无项目可选,对于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学习缺少基础能力。因此,继承和发展接受式学习仍是今后体育教学重点。
3.从体育教学的需要出发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学习方式应依据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的特性和学生的基础选择。接受学习是基础学习方式,在高中实际教学运用中应注重以下几个结合: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对于技术难度不大的运动项目,可以先示范后讲解或边示范边讲解,也可以进行示范—练习—小结与评价。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运动项目,先讲解主要技术概念,后进行完整示范或分解示范,也可以分解技术难度的讲解—示范—练习,后组合讲解—示范—练习。
(2)传授与媒体教学相结合:现代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的运动技能都是从各种媒体中直接接受知识,经过自学和相互练习中发展起来的,但学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的讲解、分析与评价应结合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在教学中有所侧重。
(3)讲解概念与教学过程提示相结合:由于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对运动项目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于技术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教师对动作技术概念的讲解和完整的示范,学生也很难建立完整的技术概念和掌握规范的动作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提示与演示,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教材的难易反复出现。
(4)传授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相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采用从技术到技术,从概念到概念的传授方法,应与学生年龄段的思维能力有机结合,也不要将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技术概念反复传授。
(5)课堂传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往往只涉及到技术的概念和动作过程,对运动项目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及相关知识介绍甚少,因此,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赏比赛和阅读相关书籍,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三、探究学习的选择
体育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索、自我实践、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学生面对的不是教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选择探究学习方式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以下三个环节。
1.选择探究学习的内容
探究的学习内容应选择学生不易直接接受的知识与运动技能,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学生一讲就明白,一练就会的内容与运动技能无需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已经定型的动作结构、技术概念无需让学生去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发现的新问题,通过自我与相互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与方法。对选择探究学习内容的难度上要适合于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如学生不易接触的运动项目和很难掌握的高难技能无需让学生去探究。
2.选择探究的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其组织形式应依据学习内容设置过程与情境。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学习(讲解+讨论+练习)。(2)分层的探究性学习(将设置的问题分层次,按学生的接受能力组织探究学习)。(3)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究)。(4)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学生针对某项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自主探索学习过程,利用各种媒体接受相关信息资源,在课内外的学习与练习中获得发展与成功,教师进行归纳、小结与评价。
3.选择探究活动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法主要有:观察思考问题,寻找资源信息,设置探究过程,相互交流与讨论,运动参与与体验,分析与小结等。
一、两者相互关系
接受式学习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改进,实践证明:接受学习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部分人对接受式学习存在过激的偏见,认为接受式学习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自主与探究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利。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请同行们思考。
1.二种不同的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方式是教师采用最直接的语言讲解、示范与要求,学生就能理解、掌握和运用有效方法。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学习方式。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接受式学习与自主探究性学习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在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的二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方式,应依据教材的特性、实施的对象、对体育的认知能力及基础体能与技能状况,在体育实践课中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学习方式。
2.不可相互替代的学习方式
体育教学的实践使我们感到:二种学习方式是不可相互替代的,有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学生能够直接接受的学习内容和练习方法无需探讨和研究,如许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概念等都是专家们经过长期研究总结出来的定论。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接受学习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解决的问题,如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困惑和发现的新问题等,应让学生选择自主探究学习。因此,接受式学习的基础地位不能削弱,而是在改进、完善中得到巩固和加强,接受式学习仍是体育学习的主要形式。而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自我发展获得成功的阶梯,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
3.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接受式学习能源源不断地为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知识基础和智力资源。离开了接受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知识的储备多数还是通过接受学习获得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发挥学生个体或小组的智慧对某些问题的解决展开研讨,采用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与合作学练中完成更高学习目标。二种学习方式实质上是基础与发展的相互依赖关系。
二、继承与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决不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推倒重来,而是如何继承与发展。新课程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特指某一具体的方式或几种方式的总和,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一刀切接受式学习也是不对的,阻碍了学生主体性和可持续发展。接受式学习应如何继承与发展是体育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
1.从体育学科的特性出发
体育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征是运动项目之间的知识结构不连贯,除身体机能要求的共性发展外,各运动项目的技能学习没有先后顺序可单独教学,每一项运动技能在各个层次的学习起点上都是从基础教学开始,而接受知识、技能的传授多数选择接受学习方式,获得直接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学的另一个特征是语言传授与肢体语言的演示同步教学,这是一种最本质接受式学习,也是学生在接受新知识过程中不可缺少教学方式。现代体育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学生可以在网上、电视等媒体及直观比赛中获取相关体育知识,这也是一种直接的接受式学习。可以说接受式学习是体育学科最直接和效果最明显的学习方式。
2.从体育教育的基础出发
体育教育是人生不可缺少重要因素,学校的体育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高中学生经过9年的体育基础教育,其知识、体能与技能在各个不同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小学、初中各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发展不平衡,导致系统性教学存在着先天不足。通过高一新生对体育的认知、健康与体能状况的调查及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分析,相当部分学生的体育基础处于认知不足、体能不强、技能薄弱,甚至少数学生无项目可选,对于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学习缺少基础能力。因此,继承和发展接受式学习仍是今后体育教学重点。
3.从体育教学的需要出发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学习方式应依据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的特性和学生的基础选择。接受学习是基础学习方式,在高中实际教学运用中应注重以下几个结合:
(1)示范与讲解相结合:对于技术难度不大的运动项目,可以先示范后讲解或边示范边讲解,也可以进行示范—练习—小结与评价。对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运动项目,先讲解主要技术概念,后进行完整示范或分解示范,也可以分解技术难度的讲解—示范—练习,后组合讲解—示范—练习。
(2)传授与媒体教学相结合:现代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的运动技能都是从各种媒体中直接接受知识,经过自学和相互练习中发展起来的,但学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的讲解、分析与评价应结合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在教学中有所侧重。
(3)讲解概念与教学过程提示相结合:由于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对运动项目理解能力的差异,对于技术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教师对动作技术概念的讲解和完整的示范,学生也很难建立完整的技术概念和掌握规范的动作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提示与演示,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教材的难易反复出现。
(4)传授与学生的思维能力相结合:知识、技能的传授,不能采用从技术到技术,从概念到概念的传授方法,应与学生年龄段的思维能力有机结合,也不要将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技术概念反复传授。
(5)课堂传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往往只涉及到技术的概念和动作过程,对运动项目的发展过程和发展方向及相关知识介绍甚少,因此,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赏比赛和阅读相关书籍,更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三、探究学习的选择
体育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指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探索、自我实践、相互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和接受式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学生面对的不是教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选择探究学习方式应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以下三个环节。
1.选择探究学习的内容
探究的学习内容应选择学生不易直接接受的知识与运动技能,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学生一讲就明白,一练就会的内容与运动技能无需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已经定型的动作结构、技术概念无需让学生去探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发现的新问题,通过自我与相互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练习过程与方法。对选择探究学习内容的难度上要适合于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如学生不易接触的运动项目和很难掌握的高难技能无需让学生去探究。
2.选择探究的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其组织形式应依据学习内容设置过程与情境。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性学习(讲解+讨论+练习)。(2)分层的探究性学习(将设置的问题分层次,按学生的接受能力组织探究学习)。(3)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与探究)。(4)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学生针对某项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学习,自主探索学习过程,利用各种媒体接受相关信息资源,在课内外的学习与练习中获得发展与成功,教师进行归纳、小结与评价。
3.选择探究活动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法主要有:观察思考问题,寻找资源信息,设置探究过程,相互交流与讨论,运动参与与体验,分析与小结等。
- 【发布时间】2014/4/1 22:11:48
- 【点击频次】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