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加强交流,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作者】 谢立秀

【机构】 福建省宁化东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发现,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取得预定的效果,或者说它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有理论层面的,也有实践层面的。理论上,一些小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组织作用,单方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层面,出现课堂失控,教学如同放羊的乱哄哄局面。不少小组学习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存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现象。这些都导致小组学习的低效或无效。一般说来,缺乏问题引路和思维参与的课堂,都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有鉴于此,我开始对自己的课堂上的小组学习进行反思并及时改进。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谈谈提升其有效性的策略与感悟。
  一、精心分组,是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一学期来,我在本班的小组建设方面,花了很大的精力,现在小组学习的组织管理机构和学习流程,几经反思与改进已经基本成型了。我班的学习小组以4人为一组,全班分13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和助理组长各一名,把4名学生按学习能力的强弱编为1、2、3、4号,座位搭配为:1号和4号同桌,2号和3号同桌,这样安排座位,便于学生的“对学”。建设合理有序的小组形式,目的是方便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和作业的检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良好的与人沟通和合作等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改进小组交流形式,是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在半学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中,通过观察学生在 “小组学习”中的学习情况,发现学生在这个环节要用较多时间才能交流完各自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当一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例子时,其他学生听得有些茫然,因为学生各自的例子都不同的(有时例子有多个),我想在介绍各自的例子这里,就得花去过多时间,而且学习效果又不好,怎么办呢?我想起了一位课堂教学专家提出的课堂上要多用“并联”形式,少用“串联”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我何不尝试一下呢!
  1、发挥两位组长的作用,用好两人对学形式。
  要求同桌课前把课前学习单中的“我的例子”对换批改并订正好。把“我的例子”放在课前同桌互改,所用时间不多,同桌中有一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组织学习,完全可以做好这件事,两人交流学生的注意力也较集中,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2、发挥四人小组的作用,用好四人小组的学习形式。
  要求课堂上的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做到有序、有效、高效。“有序、有效和高效”体现在:小组长分配学习交流的任务合理。我经常结合学习单的内容,指导小组长把较难的问题安排给1号或2号学生,把较容易的问题安排给3号或4号学生;指导小组长组织好学习活动,如:书上的例子和老师的例子,可由3号或4号学生先汇报,由1号或2号学生补充、评价和提出质疑;“我的例子”由错误的学生先交流,其他学生帮助他分析错因,如果没错例,就让1号或2号学生分析所举例子的特点和注意点;“我的发现、方法、提醒、疑问”由学生相互补充,我还是要求1号和2号学生侧重交流“我的发现、方法和提醒”,鼓励3号和4号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做到不懂就问,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敢于说出自己的学习困难的习惯,在评价时,对于做得好的,重重加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三、加强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学生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造成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主要应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 
  1.学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搜集一些资料。要让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以往,搜集资料都是要上图书馆,查找专业书籍。现在,随着网络的发达,学生很容易从网络上搜集查找资料,但网络资料良莠不齐,有些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并学会批判性的搜集学习资料。除了“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外,也介绍学生进入一些数学专业网站,那里会有更好的学习材料。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表达观点其实也是分享快乐的过程。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不知不觉间高度集中,从而,更好的组织学习材料。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要让每个孩子都想说,敢说,会说,能说。 
  3.学会讨论问题。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橘子,交换一下,两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但你有一个问题与想法,我也有一个问题或者想法,交流一下,我们就各自有两个问题与想法。讨论,让问题变得更丰富,它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讨论,除了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同时,也把对方的想法学习清楚。讨论,是使学习资源增值的的最佳途径。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由于自卑或者害怕别人看轻自己,也有一些差生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要让学生体验到合作产生双赢。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评价采取小组捆绑的方式,能够使小组有共同的目标,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友谊和认同感。
  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集体中获得成长,对于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对于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要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通过近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学生的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比以前更有序、有效省时了,“课堂练习”环节的内容也有时间完成了。而这一切,证明我对小组成员组建的改进是可行的,对小组交流形式的改进也是有效的,对小组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向也是正确的。如何加强小组交流,如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我在此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把这一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开展好!
  • 【发布时间】2014/7/30 14:51:52
  • 【点击频次】453